第105章 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2 / 2)

- 在《三体》中,有很多抽象思维的运用。例如,将人类面对外星文明的态度抽象为“敬畏”“自大”“绝望”等概念。在故事中,人类在发现三体文明的存在后,最初的“自大”使得人类做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决策,如向宇宙广播地球的位置。人类当时自认为自己的科技水平已经很高,能够应对外星文明的挑战,这种自大的态度就像一个盲目自信的孩子,在不了解对手的情况下就轻易地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 而当三体舰队向地球进发时,人类又陷入了“绝望”。三体文明的科技水平远远超过人类,人类在面对这种巨大的差距时,感到自己毫无胜算。城市中弥漫着绝望的气息,人们开始放弃希望,一些人沉迷于享乐,一些人则陷入了疯狂。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像罗辑这样的人物,他代表着人类的智慧和希望,他对黑暗森林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是一种对“敬畏”概念的体现。他深知宇宙的残酷和黑暗,知道任何一个文明的暴露都可能带来灭顶之灾。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利用黑暗森林法则威慑住了三体文明,为人类赢得了生存的机会。这种抽象思维下构建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的本性和在宇宙中的处境。

2. 抽象思维对科幻小说情节深度的影响

- 在科幻小说中,抽象思维能够提升情节的深度和内涵。如果没有将人类的态度抽象为这些概念,《三体》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关于外星文明入侵地球的故事。通过抽象出这些概念,作者能够深入地剖析人类在面对未知和强大力量时的心理变化。

- 例如,“自大”这个概念不仅仅是描述人类的一种态度,更是对人类整个文明发展过程中一种盲目乐观情绪的反思。“绝望”也不仅仅是人物的一种情绪,它反映了在巨大的科技差距面前,人类的无助和对未来的迷茫。而“敬畏”则体现了在宇宙这个大尺度下,人类应该有的一种理性态度。这些抽象概念的运用,使得《三体》的情节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科幻元素的堆砌,而是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发读者对人类自身、对宇宙的深入思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六、形象思维

(一)技巧和运用方法

1. 场景形象描绘推动情节发展

- 在小说创作中,场景的形象描绘对于情节发展至关重要。例如,在描写一个古老的城堡时,可以详细地描述城堡的外观。城堡的墙壁是由巨大的黑色石块堆砌而成,石块上长满了青苔,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城堡的大门是用厚重的铁门制成,门上布满了锈迹,还有一些奇怪的符号和图案,这些符号似乎隐藏着某种神秘的力量。城堡的周围是一片荒芜的墓地,墓碑东倒西歪,墓地里弥漫着一层淡淡的雾气,雾气中时不时闪烁着幽绿色的磷火。

- 这种场景形象的描绘为情节发展奠定了基调。如果主角是一个勇敢的探险家,他来到这个城堡是为了寻找一件传说中的宝物。这个城堡的恐怖形象就会成为他前进道路上的阻碍,每一个细节都可能隐藏着危险。比如,长满青苔的墙壁可能会使他滑倒,锈迹斑斑的大门可能隐藏着机关,墓地里的磷火可能是某种邪恶生物的眼睛。这些场景元素不断地制造紧张气氛,推动情节发展,主角在城堡中的每一个探索步骤都会充满悬念。

2. 人物形象塑造与情节构建

- 从人物的外貌、服饰到神态动作等进行形象塑造,并且根据这些形象特点构建情节。一个穿着华丽服饰、神态傲慢的贵族,他的服饰可能是用最上等的丝绸制成,上面绣满了精美的花纹,头戴一顶华丽的帽子,帽子上插着一根长长的羽毛。他的神态总是高高在上,走路时昂首阔步,眼睛里透着不屑。

- 他在情节中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形象所带来的优越感而做出一些看不起平民的行为,从而引发与平民主角的矛盾冲突。例如,在一个宫廷舞会上,他看到主角这个穿着朴素的平民,故意用言语侮辱主角,说他不配出现在这个高贵的场合。主角受到侮辱后,心中燃起了愤怒的火焰,决定要向这个贵族证明自己的价值。这种由人物形象引发的矛盾冲突成为了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举例

1. 《天龙八部》中的形象思维运用

- 在《天龙八部》中,形象思维的运用非常丰富。例如对琅嬛福地的描写,那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武功秘籍,周围的环境清幽雅致。书架是用珍贵的红木制成,散发着淡淡的木香。书架上的古籍摆放得整整齐齐,每一本秘籍都有着精美的装帧,上面的文字或是古朴的篆书,或是飘逸的行书。周围的墙壁上挂着几幅字画,画中的山水仿佛有了生命,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地上铺着柔软的地毯,走在上面没有一点声音。

- 这个场景形象的描绘不仅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也成为情节发展的重要元素,因为段誉在段誉学到了凌波微步等绝学。如果没有这样细致的场景描写,段誉学习凌波微步的情节就会显得突兀。这个场景的形象特点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段誉在这个特殊环境中的奇遇,也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

- 再看人物形象,如阿紫这个人物,她的形象是古灵精怪、狠毒又有点可爱。她的服饰常常是一身紫衫,衣服的款式独特,剪裁合身,衬托出她娇小的身材。她的眼睛又大又圆,眼珠转动间透着狡黠。她的这种形象特点使得她在情节中的行为充满了变数。她会因为自己的狠毒去伤害别人,比如她对游坦之的折磨。又会因为对萧峰的爱慕而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如她为了得到萧峰的爱,不惜使用各种手段。她的人物形象与她在情节中的行为紧密相连,形象思维的运用使得阿紫这个人物栩栩如生。

2. 形象思维对武侠小说情节吸引力的提升

- 在武侠小说中,形象思维能够极大地提升情节的吸引力。通过对场景和人物形象的细致描绘,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代入到故事中。例如,在《天龙八部》中,如果没有对琅嬛福地的形象描写,读者很难想象段誉是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获得了绝世武功,故事的趣味性就会大打折扣。

- 同样,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如果阿紫只是一个简单地被描述为狠毒的人物,而没有她古灵精怪、可爱的一面以及独特的服饰和外貌描写,她的人物形象就会变得扁平。而形象思维的运用使得阿紫这个人物充满了魅力,她在情节中的种种行为也更加引人入胜。读者会因为对她形象的好奇和喜爱,更加关注她在故事中的命运走向,从而增加了整个武侠小说情节的吸引力。

七、组合思维

(一)技巧和运用方法

1. 故事元素的组合创新

- 在创作小说时,将不同类型的故事元素进行组合,可以创造出全新的故事背景和情节。例如,将神话元素与科幻元素组合,可以创造出一个独特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神话中的神灵拥有了高科技的装备,如宙斯手持一把能够发射激光束的闪电长矛,他的神鹰也被改造成了具有飞行能力和扫描功能的机械鹰。

小主,

- 同时,科幻元素中的宇宙飞船可能会出现在神话中的奥林匹奥林匹斯宇航员们在这里与神灵们进行交流或者交易。这种组合创造出了一种新奇的故事背景,在情节上也会带来很多新的可能性。比如,人类宇航员为了获取神灵的某种特殊能力或者宝物,与宙斯展开了一场谈判。而宙斯则想要宇航员们帮他修复被损坏的神力源泉,双方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矛盾、合作和意想不到的情节发展。

2. 人物组合产生独特情节效果

- 将性格迥异的人物组合在一起,会产生独特的情节效果。比如一个急性子的人和一个慢性子的人组合,他们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会有不同的反应和处理方式,从而产生矛盾、幽默或者意想不到的合作效果。

- 例如,在一个冒险小说中,急性子的人总是急于向前冲,想要尽快完成任务,而慢性子的人则总是不紧不慢,注重细节。当他们一起寻找一个隐藏在古老城堡中的宝藏时,急性子的人一看到城堡的大门就想强行打开,而慢性子的人则会先仔细观察大门上的图案和锁的结构,寻找最安全的开锁方法。急性子的人可能会抱怨慢性子的人太慢,慢性子的人则会觉得急性子的人太鲁莽。这种性格上的差异会产生很多幽默的情节,比如急性子的人不小心触发了大门上的机关,慢性子的人则在一旁无奈地摇头。但在遇到真正的危险时,比如城堡中出现了守护宝藏的恶魔,急性子的人可以凭借他的勇敢和冲劲吸引恶魔的注意力,而慢性子的人则可以利用他的细心和冷静找到恶魔的弱点,两人合作最终战胜恶魔。

(二)举例

3. 《悟空传》中的组合思维应用

- 在《悟空传》中,就运用了组合思维。这部小说将中国传统的西游记故事元素与现代的哲学思考进行了组合。在小说中,孙悟空不再是单纯的取经英雄,他有着对自由、对命运的现代式追问。他的形象既保留了原着中的神通广大,又融入了现代思想下的叛逆和迷茫。

- 例如,孙悟空会对自己的使命产生怀疑,他不再认为取经是必然的、正确的事情。他在面对天庭的权威时,不是像原着中那样单纯地反抗,而是在反抗的同时思考天庭存在的意义、自己存在的意义以及命运的无常。这种现代哲学思考与传统西游记故事元素的组合,使得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更加复杂和深刻。

- 同时,小说中还组合了其他人物关系,如唐僧也不再是那个迂腐的和尚,他有着自己深刻的思想,他与孙悟空之间的关系既有师徒的情谊,又有对彼此思想的碰撞。唐僧会和孙悟空讨论关于生死、自由等哲学问题,这种关系的组合打破了传统西游记中师徒关系的单一模式。

- 在情节方面,由于这种组合思维的运用,故事不再是简单的西天取经的历程。例如,天庭对孙悟空等人的打压,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反抗行为,还因为他们的思想对天庭传统秩序的冲击。这种情节的创新,让《悟空传》成为一部独特的经典之作。

4. 组合思维对小说创新性的贡献

- 在没有组合思维的情况下,小说可能会遵循传统的故事模式,缺乏创新性。例如,如果《悟空传》只是按照传统《西游记》的模式来写,那它就只是一个简单的神话故事复述。而通过组合思维,将现代哲学思考融入其中,就赋予了故事新的内涵。孙悟空的形象不再是单一的、脸谱化的英雄,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思考的个体。他的每一个行为都不仅仅是为了反抗而反抗,而是有着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探索。

- 唐僧的形象改变也体现了组合思维的价值。传统的唐僧形象在很多时候给人一种刻板、迂腐的感觉。但在《悟空传》中,他与孙悟空的思想碰撞让他成为一个有血有肉、富有深度的角色。他们之间关于生死、自由等问题的讨论,使故事跳出了传统神话故事只注重情节冒险的局限,上升到了对人性、对存在意义的思考层面。这种组合思维为小说带来了全新的情节发展方向,使读者在熟悉的故事框架中感受到了全新的体验,从而大大增强了小说的创新性。

八、转换思维

(一)技巧和运用方法

3. 人物身份的转换构建情节

- 人物身份的转换是转换思维在小说情节构建中的重要体现。例如,一个原本是小偷的人物,经过一系列事件后转换为一个守护正义的英雄。在这个转换过程中,情节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 起初,作为小偷,他可能生活在城市的阴暗角落,与一群犯罪分子为伍。他的行为以盗窃他人财物为生,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会与其他小偷发生地盘争斗或者被警察追捕。但是,一次偶然的事件,比如他在盗窃一个古老家族的宝物时,发现这个宝物背后隐藏着一个危害整个城市的阴谋。这个发现使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并决定阻止这个阴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他从一个被社会唾弃的小偷逐渐转变为一个为了保护城市而努力的人。他需要面对以前的同行,因为他的转变可能会威胁到他们的利益,同行们可能会试图阻止他或者陷害他。同时,他也需要重新赢得社会的信任,因为他过去的小偷身份让人们很难相信他会突然转变。他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转变是真心的,并且在与阴谋者的斗争中逐渐成长为一个英雄。

4. 情节场景的转换创造新情节

- 情节场景的转换能够为小说带来新的情节发展。从一个繁华的都市转换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沙漠,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会发生变化,新的情节冲突也会随之产生。

- 例如,在都市中习惯了现代生活的主角,到了沙漠中可能会面临生存的挑战,他与当地的部落或者自然环境之间会产生新的互动关系。在都市里,主角可能是一个白领,每天过着规律的上下班生活,依赖着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但当他因为某种原因被困在沙漠中时,他首先要解决的是水源、食物和住所等基本生存问题。

- 他可能会遇到沙漠中的游牧部落,与部落成员之间可能会产生友好的交流,比如部落成员教他如何在沙漠中寻找水源,或者他也可能因为文化差异与部落成员产生冲突。同时,沙漠中的自然环境,如沙尘暴、酷热的天气等,都会成为他生存的障碍,他需要不断地适应和克服这些困难,从而产生一系列新的情节发展。

(二)举例

3. 《白鹿原》中的转换思维运用

- 在《白鹿原》中,有很多转换思维的运用。例如黑娃这个人物,他最初是一个叛逆的少年,反抗白鹿原上的传统礼教,成为一个在外闯荡的土匪。他对白鹿原上的儒家文化和封建礼教深恶痛绝,认为这些东西束缚了人的自由。所以他选择离开白鹿原,过上了打家劫舍的土匪生活。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历的增加,他又转换为一个想要回归传统、重新学习儒家文化的人。这种人物身份的转换带来了很多情节的起伏。他从被白鹿原上的人唾弃到后来被接纳,中间经历了许多矛盾和冲突。

- 当他还是土匪时,他与白鹿原上的家族势力之间存在着仇恨和对立。他会对白鹿原上的村庄进行抢劫,家族中的长辈们视他为家族的耻辱。然而,当他决定回归传统时,他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自己内心的矛盾。他曾经对儒家文化的反感和他现在想要回归的愿望相互冲突。同时,他还要面对白鹿原上的人们对他的怀疑和不信任。他开始努力学习儒家经典,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重新赢得人们的认可。

- 从场景转换上看,白鹿原这个乡村场景与外界的城市、战场等场景的转换,使得人物的命运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白孝文在白鹿原上是一个传统的家族继承人,但当他到了县城,受到新思潮的影响,他的生活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白鹿原上,他遵循着家族的传统,端庄守礼,努力维护家族的声誉。但到了县城后,他接触到了诸如赌博、鸦片等不良事物,逐渐堕落。这种场景转换带来的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为小说情节增添了丰富性和复杂性。

4. 转换思维对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的意义

- 转换思维在《白鹿原》中的运用对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人物塑造而言,像黑娃这样的人物身份转换,使他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他不是一个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形象,而是随着经历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人。他的叛逆和后来的回归,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 在情节发展方面,这种转换思维为小说带来了更多的情节转折。黑娃从土匪到回归传统的转变,以及白孝文从家族继承人到堕落之人的转变,都使得情节充满了变数。这些情节转折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还深刻地反映了时代背景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白鹿原上的人们受到传统礼教和新思潮的双重冲击,他们的命运在这种冲击下不断发生变化,而转换思维的运用很好地捕捉到了这种变化,使《白鹿原》成为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经典之作。

九、创新思维

(一)技巧和运用方法

3. 叙事结构的创新构建情节

- 创新思维在小说叙事结构上的体现可以为故事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采用非传统的叙事结构,如碎片化叙事、环形叙事等,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常规顺序,将故事的片段像拼图一样组合在一起,让读者自己去拼凑完整的故事。

- 在碎片化叙事中,作者可以将故事分割成许多小的片段,这些片段可能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者是不同人物的视角。例如,一个关于战争的小说,可以先从一个士兵在战场上的惨烈牺牲开始,然后跳到战争前士兵在家乡与家人的温馨场景,接着又转到战争后方的指挥部里军官们的决策过程。这些片段看似杂乱无章,但实际上都围绕着战争这个主题展开。读者需要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思考这些片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出整个故事的全貌。

小主,

- 环形叙事则是故事的结尾又回到了开头,形成一个环形结构。例如,一个爱情故事,开始于男女主角在一个花园里的初次相遇,然后讲述他们之间的爱情发展、矛盾冲突,最后当他们的爱情走向破裂时,又回到了那个花园,此时的花园景象和他们初次相遇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环形结构能够加深读者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强调命运的轮回或者爱情的无常等主题。

4. 人物塑造的创新丰富情节

- 在人物的塑造上进行创新也能够丰富情节。创造出一些前所未有的人物类型,例如具有多重人格且人格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的人物,或者是与超自然生物融合的人物等。

- 对于具有多重人格的人物,他的不同人格可能有着不同的目标、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情节中,当这个人物面临一个选择时,不同的人格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例如,一个侦探小说中的主角是一个具有多重人格的人,他的一个人格是勇敢无畏的冒险家,另一个人格是谨慎细致的科学家。当他在调查一个神秘的案件时,冒险家人格可能会促使他大胆地进入危险的现场,而科学家人格则会提醒他要先收集证据、进行分析。这种不同人格之间的互动和冲突会为情节带来很多悬念和惊喜。

- 如果是与超自然生物融合的人物,他的能力和行为会受到超自然生物的影响。比如一个人类与精灵融合的人物,他既拥有人类的情感和思维方式,又具备精灵的魔法能力。在情节中,他可能会因为自己的魔法能力而卷入一些神秘的事件,同时他的人类情感又会使他在处理这些事件时面临道德和伦理的考验,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举例

3. 《蛙》中的创新思维体现

- 在莫言的《蛙》中,叙事结构上有创新思维的体现。小说采用了书信体与小说体相结合的方式,这种叙事结构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书信体部分让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人物的内心想法和情感,而小说体部分则用于叙述故事的情节发展。

- 例如,通过书信,姑姑这个人物的复杂情感得以展现。她在信中可能会倾诉自己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无奈、矛盾和愧疚,这使得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她的内心世界。而在小说体部分,讲述了姑姑在农村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时的具体行为和经历,如她如何劝说孕妇堕胎、如何与村民发生冲突等。这种叙事结构的创新使得《蛙》的情节更加丰富和立体。

- 在人物塑造方面,姑姑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她既是一个在农村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基层工作者,有着坚定的执行政策的一面,同时她又有着自己的情感和人性的挣扎。她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会因为孕妇的哀求而产生犹豫,也会因为一些强制手段而感到愧疚。这种人物形象在以往的小说中较少见,她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得情节更加丰富和深刻。

- 例如,有一个情节是姑姑去劝说一个已经超生的孕妇堕胎。在这个过程中,姑姑看到孕妇绝望的眼神和她隆起的腹部,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挣扎。她一方面要执行政策,另一方面又对这个未出生的生命充满了同情。这种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读者也会因为姑姑的这种复杂情感而更加深入地思考计划生育政策背后的人性问题。

4. 创新思维对小说独特性的贡献

- 创新思维在《蛙》中的运用使得这部小说具有独特的魅力。在叙事结构方面,书信体与小说体的结合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常规,让读者有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这种结构使得故事的讲述更加灵活,能够在不同的叙事方式之间自由切换,从而更好地展现故事的主题和人物的情感。

- 在人物塑造上,姑姑这个独特的人物形象成为了小说的一大亮点。她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得她区别于传统小说中的单一性格人物。她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情节,还引发了读者对计划生育政策、人性、伦理等多方面问题的思考。如果没有这种创新思维的运用,《蛙》可能只是一部普通的关于计划生育的小说,而创新思维的加入使得它成为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