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挑战传统的故事模式(1 / 2)

从挑战传统的故事模式来源塑造小说故事情节

一、叙事视角的突破

(一)多重视角转换

1. 技巧阐述

- 在多重视角转换的技巧运用中,关键在于精心选择不同的视角人物。这些人物应具有不同的身份、性格和目的,以便从多个维度展现故事。例如,他们可以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年龄阶段或文化背景。在转换视角时,需要巧妙地设置过渡,避免让读者感到突兀。可以通过场景的转换、事件的关联或者特定的叙事线索来实现自然的过渡。

- 视角转换的频率也很重要。过于频繁的转换可能会让读者眼花缭乱,难以跟上故事的节奏;而转换过少则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多重视角的优势。需要根据故事的复杂程度和情节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合适的转换频率。

2. 运用方法及实例分析

- 在双雪涛的《平原上的摩西》中,这种多重视角转换的技巧得到了精妙的运用。傅东心是一个具有文艺气质的女性,她的视角带有一种对生活理想的细腻感知。她对儿子庄树的教育方式以及她自己的绘画爱好等,都通过她的视角细腻地展现出来。从她的视角看,我们能感受到她对生活品质和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在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这种追求的压抑和无奈。

- 庄德增则是普通工人阶级的代表,他的视角更多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务实和随波逐流。他在工厂中的工作经历、对家庭关系的处理等方面,体现了当时普通工人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例如,他与傅东心的结合,既有时代背景下的无奈因素,也有他自己对生活的一种简单规划。

- 警察蒋不凡的视角在故事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和揭示真相的重要作用。他对案件的调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他的视角展现了他在探寻真相时的执着,以及在面对各种干扰因素时的迷茫。例如,他在调查过程中对不同嫌疑人的判断,以及他自己内心的挣扎和对正义的坚守。通过这三个主要视角以及其他一些次要视角的转换,读者可以深入到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全面地了解故事中的社会环境、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的全貌。

(二)视角嵌套

1. 技巧阐述

- 视角嵌套需要构建一个清晰的层次结构。首先要有一个主要的叙事视角,在这个视角下展开故事的大框架。然后,在合适的情节节点上,巧妙地引入嵌套的视角。这个嵌套的视角应该与主要视角有一定的关联,可以是主要视角人物所经历的故事中的一个元素,如他阅读的故事、回忆中的场景等。

- 在从嵌套视角回到主要视角时,要处理好回归的逻辑。可以通过某种情感的呼应、事件的延续或者主题的关联来实现平滑的过渡,使读者在不同视角层次之间的穿梭过程中不感到迷惑。

2. 运用方法及实例分析

- 在陈春成的《夜晚的潜水艇》中,这种视角嵌套的手法独具匠心。例如,在描述主角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经历时,会突然嵌入主角所阅读的故事中的角色视角。主角可能沉浸在一本充满奇幻色彩的书籍中,书中角色的视角就成为了嵌套视角。这个视角下的故事可能有着独特的情节发展、环境描写和人物关系。

- 当从嵌套视角回归到主角视角时,往往是通过主角对书中故事的感悟、对自身与书中角色相似性的思考等方式。比如,主角在经历了书中角色的冒险之后,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的梦想、孤独或者对世界的认知有了新的理解。这种视角嵌套使得故事层次丰富,读者仿佛在不同的故事世界中穿梭,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和可读性。

(三)非人类视角

1. 技巧阐述

- 采用非人类视角时,需要深入研究非人类的特性和行为逻辑。如果是动物视角,要了解动物的感官、本能、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例如,狼的敏锐嗅觉、群居习性和领地意识等都会影响其看待世界的方式。对于物体视角,要赋予物体某种拟人化的感知能力和思维方式,同时要符合物体本身的属性。

- 在叙事过程中,要将非人类视角下的世界与人类世界建立联系。可以通过非人类与人类的互动、非人类对人类行为的观察和反应等方式,来揭示人类世界的某些特征或者表达特定的主题。

2. 运用方法及实例分析

- 贾平凹的《怀念狼》以狼的视角来审视人类世界与自然界的关系。从狼的视角看,人类的活动对它们的生存空间造成了挤压。狼在山林中的觅食、繁殖以及与其他动物的关系等行为,都反映了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智慧。

- 例如,狼对人类的捕猎行为既有恐惧又有反击的本能。它们看待人类的村庄、农田和猎人的方式,与人类看待自身世界的方式截然不同。这种视角的转换让读者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狼不再是传统故事中单纯的邪恶象征,而是有着自己的情感、生存智慧和对世界认知的生物。同时,也促使读者反思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角色和行为是否合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二、情节结构的创新

(一)碎片化结构

1. 技巧阐述

- 碎片化结构的构建首先要确定故事的核心主题或者情感线索。尽管情节是碎片化的,但这些碎片都应该围绕着一个中心来展开。例如,主题可以是对人性的探索、对社会变迁的反映或者对某种情感的追寻。

- 在选择碎片化的情节片段时,要注重多样性和代表性。这些片段可以来自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人物经历或者不同的场景。它们之间的连接可以是隐性的,通过主题、意象、情感等内在元素来关联。

- 为了避免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过于零散,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对情节碎片进行整合或者暗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重复出现的元素、人物之间的微妙联系或者对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的描写来实现。

2. 运用方法及实例分析

- 阎连科的《炸裂志》采用了碎片化结构。小说以孔庄村(炸裂村)为故事的核心空间,通过描写不同阶段这个村庄的各种事件、人物命运的片段来反映时代的巨大变迁和人性的复杂变化。

- 这些碎片化的情节包括村庄里不同家庭的兴衰、村民们在不同政策和社会变革下的行为和反应、村庄的地理风貌和文化传统的变化等。例如,有的情节片段描写了某个村民外出打工后的发家致富,有的则描写了村庄里因为土地问题而产生的矛盾纠纷。

- 虽然这些情节看似松散,但通过主题的串联,如对乡村城市化进程中人性的贪婪、虚荣和对传统的背离等主题的深入挖掘,将各个碎片紧密相连。读者能够从不同的片段中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社会变革图景,感受到时代发展对个人、对村庄的冲击和重塑。

(二)环形结构

1. 技巧阐述

- 构建环形结构需要精心设计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开头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埋下一些伏笔或者暗示故事的发展方向。结尾则要与开头形成呼应,这种呼应可以是情节上的重复、人物关系的回归或者主题的深化。

- 在环形结构的中间部分,情节的发展要有一定的曲折性和变化性。不能简单地是开头到结尾的直线回归,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的成长、转变来丰富故事的内涵。

- 要注意处理环形结构中的细节差异。虽然结尾与开头呼应,但在细节上应该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是对故事主题的进一步阐释或者是对人物命运的新的暗示,以避免让读者感到故事是简单的重复。

2. 运用方法及实例分析

- 格非的《褐色鸟群》运用了环形结构。小说开始于“我”遇到一个女人,这个开头充满了悬念,读者会好奇这个女人是谁,她与“我”将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 在中间部分,情节通过“我”与这个女人以及其他相关人物的交往、回忆等不断发展。故事中充满了各种不确定的情节,如人物身份的模糊性、事件的真实性难以判断等。

- 结尾又似乎回到了这个相遇的场景,但其中的细节和人物关系又充满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例如,再次相遇时人物的神态、对话内容与开头有所不同,这种差异让读者在阅读结束后陷入一种对故事真实性、人物关系以及整个故事意义的深度思考之中,打破了传统线性结构下故事结局的明确性。

(三)拼贴结构

1. 技巧阐述

- 采用拼贴结构时,要先确定故事的多个板块或者元素。这些元素可以来自不同的故事类型、不同的文化背景或者不同的历史时期。然后,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主题或者框架来容纳这些元素,使它们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 在拼贴过程中,要注重元素之间的对比和互补。例如,可以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拼贴在一起,通过对比来反映社会的变迁或者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同时,也要注意元素之间的过渡,避免出现生硬的拼接。

- 可以通过叙事技巧来整合拼贴的元素,如采用不同的叙事顺序、不同的叙事视角或者通过某个核心人物的经历来串联不同的元素。

2. 运用方法及实例分析

-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运用了拼贴结构。小说中穿插着不同时空、不同人物的故事片段。这些片段像是被随意拼贴起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孤独与寻找“说得着”的人的渴望。

- 例如,故事中有古代的人物故事,也有现代的人物故事;有乡村的生活场景,也有城市的生活场景。这些不同的元素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误解、寻找等情节相互联系。像小说中描写的不同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困境和对情感交流的渴望,通过这种拼贴结构,使得小说能够容纳更多的人物和情节,展现出更广阔的社会画卷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

三、人物塑造的新途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反英雄人物塑造

1. 技巧阐述

- 在塑造反英雄人物时,要全面挖掘人物的优缺点。不能简单地将缺点堆砌在人物身上,而是要让缺点与优点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复杂的人性图谱。例如,人物的贪婪可能源于对生活的不安全感,而他的勇敢可能是在特定环境下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表现出来的。

- 要展现反英雄人物的成长和转变过程。这种转变可以是由好变坏,也可以是由坏变好,或者是在好坏之间不断摇摆。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挣扎、外界环境对他的影响等因素,让读者理解他的行为和性格变化的原因。

- 在情节设置上,要给反英雄人物安排一些独特的情境和冲突。这些情境和冲突要能够充分体现他的反英雄特质,同时也能够推动故事的发展。例如,在面临道德抉择时,他可能会做出违背传统道德观念的选择,但又有自己的理由。

2. 运用方法及实例分析

- 在余华的《兄弟》中,李光头这个人物形象充满争议,是典型的反英雄形象。他的优点是聪明、勇敢和对生活强烈的追求欲。他在贫困的环境下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例如他对垃圾处理厂的经营有着独特的眼光和策略。

- 然而,他也有着粗俗、贪婪和不择手段等缺点。他在感情上对林红的追求方式近乎无耻,在商业竞争中也常常使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他的这种性格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不断发展和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贫困时期,他的一些行为是为了生存和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他的贪婪和不择手段的一面更加凸显。读者看到李光头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的挣扎、堕落与崛起,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性在时代浪潮中的扭曲与坚守。

(二)群像塑造取代单一主角

1. 技巧阐述

- 在进行群像塑造时,首先要确定群像的核心主题或者群体特征。例如,在描写一个剧团的群像时,这个核心主题可能是对艺术的追求、剧团内部的人际关系或者剧团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历程。

- 要为每个群像人物设计独特的性格、背景和目标。这些人物之间既要有差异,又要有一定的联系。他们可以在性格上互补,或者在目标上相互影响。例如,有的人物性格开朗、善于交际,有的人物则性格内向、专注于技艺的提高,他们在剧团这个大环境下相互作用。

- 在叙事过程中,要合理分配篇幅给不同的群像人物。不能让某个人物过于突出而破坏了群像的平衡,也不能让人物描写过于平均而使读者难以记住每个角色。可以根据人物在故事中的重要性、情节发展的需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安排篇幅。

2. 运用方法及实例分析

- 陈彦的《主角》虽然名为“主角”,但实际上是通过众多人物的描写来烘托出秦腔舞台上的主角忆秦娥。小说描写了围绕在忆秦娥身边的各种人物,包括她的老师、同行、家人等,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性格和梦想。

- 她的老师苟存忠,是一个对秦腔艺术执着追求、技艺精湛的老艺人。他的性格严谨、对秦腔的传统有着深厚的尊重,他在忆秦娥的学艺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忆秦娥的同行楚嘉禾则是一个嫉妒心强、善于钻营的人,她与忆秦娥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这种关系反映了秦腔舞台背后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 忆秦娥的家人,如她的舅舅等,也有着自己的生活和想法,他们的存在从侧面反映了忆秦娥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通过这种群像塑造,展现了秦腔这个艺术领域的全貌,以及不同人物在这个大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命运起伏,丰富了故事的内涵。

(三)模糊人物身份与特征

1. 技巧阐述

- 在模糊人物身份与特征时,要运用暗示和隐喻的手法。不要直接描述人物的外貌、身份等明确的信息,而是通过人物的行为、对话或者周围环境的描写来暗示他的某些特征。例如,描写一个人物在黑暗中的行动,可以暗示他神秘的身份或者内心的不安。

- 要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猜测人物的身份和特征,从而增加故事的神秘感和读者的参与感。可以设置一些误导性的情节或者线索,让读者在错误的方向上进行推测,然后再通过后续的情节揭示真相或者保持一种模糊的状态。

- 在语言上,可以使用一些抽象的、富有诗意的描述来代替具体的身份和特征描写。例如,用“那个影子般的人”来代替具体的人物外貌描写,让读者在脑海中自行构建人物的形象。

2. 运用方法及实例分析

- 在残雪的小说中,人物常常具有这种模糊性。例如,在她的某些作品中,人物没有明确的外貌描写,身份也不明确,读者只能通过人物的行为和对话来推测人物的性格和关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比如,一个人物可能会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进行一些奇怪的动作,他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对话也充满了隐喻和象征意义。这种模糊性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也促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物行为背后的意义和故事的深层次内涵。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思考人物是谁、他们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从而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故事的解读中来。

四、主题挖掘的独特角度

(一)从边缘文化或小众群体出发挖掘主题

1. 技巧阐述

- 要深入研究边缘文化或小众群体的特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可能需要进行实地考察、查阅相关资料或者与相关群体进行深入交流。例如,对于某个少数民族的边缘文化,要了解他们的宗教信仰、传统习俗、艺术形式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 在挖掘主题时,要将边缘文化或小众群体与主流社会进行对比和联系。可以从他们在主流社会中的地位、受到的待遇以及他们自身的反抗或适应等方面入手,挖掘出关于社会公平、文化多样性、身份认同等方面的主题。

- 要以一种尊重和理解的态度来对待边缘文化或小众群体,避免对他们进行歪曲或简单化的描写。在叙事过程中,要让读者感受到这些群体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同时也能引发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2. 运用方法及实例分析

- 以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为例,小说从女性的独特视角出发,关注女性的成长、自我认知和性意识觉醒等主题,这些主题在传统小说中往往被边缘化。

- 林白深入挖掘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挣扎与反抗。她通过描写女性私密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如女主人公多米的成长经历,包括她的童年记忆、青春期的性懵懂、成年后的情感纠葛等,让读者关注到这一群体被忽视的精神世界。在男权社会的大背景下,女性的声音往往被压抑,她们的自我认知和情感需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部小说通过展现女性的独特视角,呼吁社会关注女性的权益和地位,以及对女性内心世界的尊重。

(二)挖掘平凡事物背后的深刻主题

1. 技巧阐述

- 首先要善于观察平凡事物的细节。无论是日常的食物、生活用品,还是普通的场景、习俗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细节等待挖掘。例如,一种地方特色美食的制作过程,从食材的选择、烹饪的手法到最终的呈现,每个环节都可能隐藏着文化传承、人际关系或者生活态度等方面的信息。

- 要对平凡事物进行深度剖析,思考其与社会、历史、人性等多方面的联系。一个小小的家庭习俗,可能反映出家族的价值观、代际关系以及社会大环境对家庭的影响。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对于同一平凡事物的态度或处理方式,来揭示更深层次的主题。

- 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将平凡事物提升到更高的思想层面。比如,一片落叶可以象征着生命的流逝、季节的更替,也可以隐喻人生的起起落落。通过这种方式,平凡事物就不再仅仅是其表面的意义,而是能够传达出关于人生、社会等深刻的主题。

2. 运用方法及实例分析

- 例如,汪曾祺的小说常常以美食、民间风俗等平凡事物为切入点。在《受戒》中,通过描写荸荠庵的和尚们的日常生活,包括吃斋、念经、与村民的互动等,看似是在讲述一些平凡的乡村生活琐事,但背后却蕴含着对人性自由、纯真爱情以及对传统宗教世俗化的思考。

- 荸荠庵的和尚们吃斋,并不像传统观念中那样严格遵循戒律,他们可以吃肉、打牌等,这反映出一种对传统宗教形式的突破和对人性自由的追求。小和尚明海和英子之间纯真的爱情在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庵堂周围自然地生长,与传统宗教环境形成一种有趣的对比。这种对平凡事物(和尚的生活)的描写,让读者看到在看似平淡的乡村生活背后,人性的本真和自由是如何在各种传统和习俗的缝隙中生存和发展的,从而挖掘出了关于人性、爱情和宗教世俗化等深刻的主题。

(三)多主题并置与交织

1. 技巧阐述

- 在构思阶段就要确定多个主题,并确保这些主题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或关联性。例如,在一部反映社会变革的小说中,可以将社会阶层的变迁、家庭关系的演变以及个体的自我实现等主题确定下来,这些主题都与社会变革这个大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

- 在叙事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各个主题的呈现顺序和节奏。可以通过不同的情节线索、人物关系来分别展开各个主题,然后再让这些线索和关系相互交叉、碰撞。例如,通过描写一个人物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来同时展现社会阶层变迁和家庭关系变化这两个主题。

- 要注重主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描写。一个主题的发展可能会推动或阻碍另一个主题的进展,这种相互关系可以增加故事的复杂性和深度。例如,个体的自我实现可能会受到家庭关系的束缚或支持,同时也会对社会阶层的变迁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 运用方法及实例分析

- 如莫言的《蛙》,小说既有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反映这一社会主题,也有对人性、生命伦理、乡村传统观念等多方面主题的探讨。

- 在描写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乡村传统的生育观念与之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这种冲突背后反映出人性的挣扎,如一些村民为了生育孩子不惜违反政策,他们的行为既包含了对生命延续的本能渴望,也体现了乡村传统观念中“多子多福”的影响。同时,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生育控制也引发了对生命伦理的思考,例如,在面对生育限制时,生命的价值如何衡量,是数量重要还是质量重要等问题。这些主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交织。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改变了乡村的家庭结构和人口组成,进而影响了乡村传统观念的传承和演变;而乡村传统观念又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在这个过程中人性在各种观念和政策的挤压下不断地扭曲、坚守和转变。

五、时间与空间的创新处理

(一)时空错乱

1. 技巧阐述

- 构建时空错乱的情节时,要先设定一个独特的故事框架,这个框架能够容纳时空错乱的元素。例如,可以设定一个跨越不同时空的神秘世界,或者是一个具有特殊能力(如穿越时空)的主角所在的世界。

- 在描写时空错乱时,要明确不同时空的特征和规则。每个时空都应该有其独特的环境、文化、人物类型等。例如,古代时空可能有封建王朝的社会结构、传统的礼仪文化;未来时空可能有高度发达的科技、不同的社会制度等。

- 要注意时空错乱情节中的逻辑连贯性。虽然时空是错乱的,但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行动应该遵循一定的逻辑。可以通过人物的记忆、特殊的物品或者某种神秘的力量来维系这种逻辑连贯性。例如,主角通过一个祖传的怀表可以在不同时空之间穿梭,而怀表的一些特殊功能或者标记就可以成为时空转换和情节发展的逻辑依据。

2. 运用方法及实例分析

- 例如,郭敬明的《幻城》,小说中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非常模糊。故事在不同的冰族、火族等不同的空间中展开,同时时间也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随意穿梭。

- 在冰族的空间里,有着独特的冰系魔法、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以及寒冷而美丽的自然景观。火族则有着炽热的火焰魔法、好战的民族性格和炎热的生存环境。主角卡索在寻找樱空释的过程中,不断地在不同时空之间跳跃。他回忆中的过去与当下的行动相互交织,他的梦境也可能是未来的预示。这种时空错乱的处理让故事充满了奇幻色彩,同时也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和可读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知,去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例如卡索与梨落、岚裳之间复杂的爱情关系在不同时空下的变化和延续,以及他与樱空释之间深厚的兄弟情在时空交错中的纠葛。

(二)微观空间与宏观空间的对比与转换

1. 技巧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