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令》的效果令我喜出望外。
王令发出不几日,整个澎湖就爆了。
瀛州,很多士兵都曾去过,那里虽莽荒但并不贫瘠,同福建气候几乎相同,也不是穷山恶水。
那些从各地招募来的士兵,做梦都想要拥有自己的土地。
但在大明内陆,他们是做不到的,即便做到了,甚至都不敢去种,怕被税收徭役压死。
一边稀缺,一边随手可得。
很值得骄傲,我在他们眼中的信誉度还是不错的,有着很可以吹捧的威望。
各个把总把数据报上来,得到的数据很夸张。
单单在澎湖,就有千一百人报名,而有的想要报名但却不能做主,要回去同家中长辈商议。
还有人很尴尬,想要报名却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资格,有各种问题。
就比如有人问小夫妻可不可以,单身汉有没有资格,我三爷爷家二叔的狗儿子可不可以来?
为此,王府接连开了几次大会,士兵队长以上,工匠中话事人都来听。
我的答案是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十个人也可以,只要你肯来。
但也有调整,就说这牛马驴这样的大牲口,原本准备以户为单位赠送,现在则改为以人数为单位,不然一户一个人,我不是要破产么?
王府属官终于不用坐冷板凳了,几位老倌一口气从各处选拔了四十几名知行学堂毕业弟子,便我的家丁女使能写会算的也被借调了去。
毕懋康、徐光启,孙元化三个文官火力全开。
毕懋康居中统筹,负责调派船只,接送人口。
徐光启负责登记造册,分派移民点。
孙元化奔赴各个移民点,负责规划村寨,丈量土地。
整个澎湖就像一部高速旋转的机械,习惯了慢节奏的我居然有些不适应,有些梦回前世的错觉。
趁着这个机会。
我接连做了两件我一直想做的事。
第一件,释放奴籍。
凡跟随我来瀛州定居的家奴,知行学堂弟子,尽皆发还身契,自此而后就是良民。
这些人,我本就没拿他们当奴才来对待过,这道王命,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形式,但对他们来说,不啻于重获新生,这是心理上的解脱。
第二件,缩减王府家丁女使数量。
女使家丁各缩减至三十人,直接砍掉了两百多人。
当然也不会不管他们。
裁撤的家丁,一部分为曹化淳的部下,成为稽查司一员,一部分去做了文职,还有一部分被编入我的卫队,成为军曹。
而女使,我则把这个令人头疼的麻烦甩给了周妈妈同小卓,要么嫁人,要么安排点事做,总之不再是王府的编制。
王府养这么多人,实在是没有必要的。
周妈妈最终还是来求我。
“殿下,府里有四位老嬷嬷,都是从您出生时就在旁伺候的,您看可不可以留在府中?”
唉,我又忍不住叹气了。
其实,周妈妈说的四人我都认识,说是老嬷嬷,但也就不到四十年纪,真正的老嬷嬷,离京时就都安顿好了。
也不知为了什么,这几个不回家也不嫁人,真把王府当成了自己的家,就这么过着。我也不好问人家是怎么解决心理同生理问题的,愁人。
“妈妈的意思是不算在名额之内?”
“......都是老姐妹,出去也没个着落,而三十个女使,伺候殿下委实少了些。这要传到老祖宗耳朵里,我如何交代呀。”
“只要妈妈不说就传不过去!”
我无奈的说道,“妈妈,我也不是不近人情,但我打小的性子你也知道,三五个人伺候尽够用了。我也从不认为府里养几百个女人就有了体面。不过这次我听您的,就留在府里吧。
我多嘴问一句,她们就没有自己想要做的事么?或许,我可以帮她们。”
周妈妈又喜又悲。
“她们啊,都是没有家的,年轻的时候,府里人说媒都看不上,挑来挑去就蹉跎到了现而今,如今这般年纪哪里还敢嫁人,没得看人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