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泥腿子也配有地?(1 / 2)

“梁山泊,泽国广袤,向为吾邑生灵资养之源。然近来,无度捕捞日盛,致鱼族繁衍受损,泊中生态堪忧。若不加以规治,恐此天赐良泽,日后难以为继。

“经本县详察,禀呈上司州府恩准,梁山泊即日起收归公田,由官府统一治理。自示谕发布之日起,严禁擅自入泊随意打渔。凡欲于梁山泊行渔事者,须按船籍登记,依船之规格大小,课征赋税。

“具体课税标准如下:大型渔船,每船每年课税铜钱五十贯;中型渔船,每船每年课税铜钱三十贯;小型渔船,每船每年课税铜钱十贯,钱财交于州府管辖。

“本县将遣差役、巡检等,于梁山泊水域往来巡察。对无视禁令、擅自入泊私捕者,或抗拒不缴渔税者,必按大宋律法严惩不贷。初犯者,收缴其渔具,杖责二十;再犯者,拘押入狱半月,并罚银十两;屡教不改者,加重惩处,绝不姑息。

“大观四年九月,郓城县衙!”

郓城城门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位年轻的书生正站在告示前,逐字逐句地念着。他的声音清朗,在嘈杂的人声中格外清晰。

“多少?那位书生,每年的课赋税到底要多少?” 一个挑着扁担的粗壮汉子大声问道。他的扁担两头,竹筐里装满了新鲜的鱼获,鱼儿在筐中扑腾跳跃,散发着浓烈的鱼腥味。

“大船五十贯,中船三十贯,小船十贯!” 书生提高音量,又重复了一遍。

“鸟!” 那汉子猛地将扁担摔在地上,破口大骂,“当官的是缺钱缺疯了吧?一年十贯铜钱!老子辛辛苦苦打一年鱼,到头来能剩下十贯铜钱就不错了!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之前那姜进士不是说不收渔税吗?” 人群中有人小声嘀咕道。

“姜进士不收,可县衙门要收啊!这简直就是不给咱们老百姓活路!”

“听说这是知州老爷要使银子,才让下面县里收这笔钱。县里也不想收,可官大一级压死人,他们也没办法啊!”

“不管是谁收,老子就是没钱!” 那汉子依旧不依不饶,满脸怒容。

“没钱?到时候没收你的渔船,再狠狠打你二十大板,看你吐不吐钱出来!” 旁边一个衙役模样的人冷冷地威胁道。

郓城县酒楼内,还是之前的包厢,还是之前的财主。

这些财主在进城的时候,早就听闻了城门处的告示内容。此刻,他们围坐在桌旁,神色紧张,如坐针毡。

堂堂进士的产业,县衙一张布告,说收归公田就收归公田了。那他们这些没有功名在身的土财主,往后的日子该怎么办?心里都打起了鼓。

“诸位不必忧心忡忡。” 宋江宋公明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缓缓说道,“那姜进士买的是水泊之中的山地,而非水泊本身。所以,咱们县尊老爷将梁山泊收归公田,是完全合情合理合法的。”

“是,是,是!” 众人忙不迭地点头称是,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在官场规则面前,他们除了顺从,别无他法。

宋江呵呵一笑,问道:“诸位田产地契可都带着了?”

几人接连拍着自身招文袋,“带了,带了,不知押司索要地契,是要为何?”

“这不是前段时日,县衙门里走水,烧了些地契存档,需要县里贤达一起,对照对照,再做一份出来!”

宋江说的风轻云淡,可在场哪个不是玲珑人物,一个个心领神会,至于那原本的鱼鳞册烧没烧的,重要吗?不重要!

左右不过一把火的事情。

“押司,这地契存放日久,有些虫啃鼠咬,您回去多找补一二!”说话间,一位老财主很是有颜色的用地契裹了一叠钱引,递给了宋江。

宋江一摆手,脸色一板,“诶!这算什么事!县尊老爷和知州老爷那里都看着,小可做的不过是通知一声,而且,此次还有好事等着诸位贤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