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想也知道,一旦确定此封赏,再用大明报社宣传一下,请一些枪手装裱一下……
以后,老百姓心里,别说于少保,就是徐达,李善长等开国元勋,都要靠边站!
所以,没有文武愿意看到这一幕。
“陛下,不可!”
“陛下,此事当慎重!”
“请陛下收回成命!”
“……”
此起彼伏的阻挠声,不绝于耳。
其实,文官心里早就知道,朱佑樘肯定不会遵循先帝遗诏,早晚会给张山风封官。
要是搞个都御史,或者挂个六部尚书的虚衔,甚至到内阁挂个号,大家争一争,拖个几年,再让张山风放点血,也就捏着鼻子忍了。
再不行,您老人家让他去塞外溜一圈,再去打一顿鞑靼,这军功不就来了,封个伯,弄个公侯啥的,也不是不能商量。
但是!
没有人想到,陛下不仅封了官,还都是上柱国,光禄大夫这种极品!
虽然还是虚的,没啥实际意义,却还顺带赏了为人臣者的最高荣誉。
而且,你他丫的,一次性赏了四个!
要知道,力挽狂澜于危难之际的于少保,连一个都没有!
要知道,开国第一武将徐达,第一谋士李善长,连大破前元蒙古,抓了上千元朝皇室的蓝玉,也都是一个都没有!
大明有记载的,有且仅有一位,还得是几十年后,镇远侯顾溥的曾孙顾承光。
而且,顾承光也仅仅只是剑履上殿,这一项殊荣而已!
历史上,有记载集齐这一套的,只有一个人,宋神宗赵顼的同母弟——赵颢。
而且,这位是皇帝的嫡亲弟弟,在同一个母后帮忙说好话的前提下,还不是一次性封的,还得分期付款!
这套荣誉,看起来就简简单单的十六个字,但却可以说空前绝后,旷古烁今!
文官要是不反对,那才有鬼!
别说文官,就连张懋都欲言又止,要不是跟老张家关系好,早就跳出来反对了。
朱佑樘冷冷的看着一众大臣,冷声呵斥道:“朕在宣旨,不是询问!
尔等退下!
若尔等能提出类似摊丁入亩之策,能让大明人口翻数倍,让大明国力再上一层楼。
则朕许诺,诏书不名!
若尔等能造出化肥,令亩产翻倍,天下再无饥饿之民,百姓丰衣足食!
则朕许诺,赞拜不名!
若尔等能继续改良火器,锻造出如快炮,新式火铳,沙场建功,杀得鞑靼人马蹄惊惧吾北上!
则朕许诺,剑履上殿!
若尔等能礼贤下士,教出如宋景等国之栋梁,着书立传,造福百姓。
则朕许诺,入朝不趋!
凡为大明立功者,当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凡为大明开疆者,当封!
朕不吝赏赐,不惜爵位!
朕今日要告诉你们,远征军也好,北伐军也罢,若能奏凯,打通丝绸之路,摄服蛮夷,为我大明开疆扩土,一样可以封赏!
届时,开坛拜将,裂土封王,世袭永镇,亦无不可!
周游列国,是去教化番邦,是去着说立传,是去弘扬学说,并非风萧萧兮,壮士一去兮。
举凡敢妄动我大明一人者,虽远必诛!
大明带甲百万,火器千万,不是用来看的!
朕今日再此许诺,有能游说番邦之国,令番邦国君及臣民服大明王化者,朕以国士待之!
有能归化番邦入大明,设郡县,熟耕种,识礼仪者,配享太庙,子孙封侯!”
张山风有自己的算盘,他要丢出大儒,他要避免有人背后编排他。
但是,朱佑樘支持张山风却不是这个原因!
因为朱佑樘需要一个借口!
一个开战的借口!
古代打仗,很麻烦,不是你人多,也不是你粮食多,就可以了。
你还得师出有名!
袁绍讨伐董卓,十八路诸侯各个兵强马壮,曹操依旧要编一个诏书,奉旨讨贼,把董卓说的如同魔鬼。
武则天篡位,骆宾王毫不犹豫帮忙写下讨武曌檄,列举武则天一堆大罪!
很简单的原因,哪怕你是正义之师,老百姓不知道啊!
你要找个借口,让老百姓支持你!
所以,你要师出有名!
那么怎么师出有名呢?
我家大儒被你们咔嚓了!
这算不算?
必须算!
不仅敢杀大明百姓,而且死的还是读书人,是读书人中的头头!
这不得发兵?
这借口不就来了?
所以,朱佑樘是拿大儒,去当先锋!
教化成功了,大明喜获郡县百姓。
失败了,就该武力问候了!
文官有人也想到了,但没有点破。
因为,当场点破,等于在打陛下的脸,拆陛下的台!
所以,不管看破与否,都不说话了。
于是,一阵沉默,全场哑然。
几息后,伴随着张懋跪地叩首,然后一众武将高呼:“陛下圣明!”
他现在心中暗喜,张溶驻守交趾,扼守大明远征的咽喉,这军功能少吗?
裂土封王,永镇世袭!
这是大中华几千年历史上,都少之又少的无上荣耀!
这是又一个云南沐家!
甚至,这一刻张懋都希望自己年轻十年,也去远征,搏一个身后名。
“陛下圣明!”
这一刻文官罕见的,也没反对了。
国士待之,配享太庙,子孙封侯!
任何一项,都够他们疯狂了!
太庙!
伴随皇帝左右,永享大明香火供奉!
每年祭祀,祭拜的除了历代先帝,一旁的就是这些人!
一般除了立功的皇亲,就是开国元勋!
文官的上限,还有比这更高的吗?
综合大明历史,有数的几位,全是开国元勋!
现在机会来了,反对个屁!
现在有人眼神闪烁,心里就在想,劳资要辞官,要去教化外蛮,要配享太庙!
见到效果达到,朱佑樘继续鼓励道:“你们且记住,而今大明将步入盛世!
即为盛世,当有人杰!
时势造英雄!
亿兆黎民,百万大军,千万读书人,人杰如过江之鲤,英豪尽入我彀!
农耕原可出大才,工匠未必不能候,科举绝非唯一路,沙场亦可逞英雄。
诸君,且谨记!”
“臣等谨记!”
一众大臣高声齐呼,跟打了鸡血一样亢奋。
原来,让大儒去番邦,不是去送死,是去学孔孟,是去游说列国,是去着书立传的!
而且,有大明带甲百万之众,火炮千门,若敢残害我大明大儒之邦,虽远必诛!
如果是这样,那么舍得这一副残躯,去搏一个国士,去争一争太庙,也不是不行!
然而,只有站在一旁的张山风不发一言。
他清楚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咱们的陛下,擅长画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