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诏书不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1 / 2)

一番慷慨激昂的讥讽,听的一众学子是醍醐灌顶,大疯哥骂的是酣畅淋漓。

然而,被骂的可就不爽了。

这里当官的,可有不少人是大儒的学生!

这里当官的,也有人是大儒!

“你……”

“竖子,竟敢侮辱我师,侮辱儒家,本官与你势不两立!”

“混帐,休得猖狂……”

“……”

张山风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得一众文官声讨。

如果不是张山风从腰间掏出手铳把玩……

恐怕,他已经被围殴了。

别以为这是开玩笑,这是真的!

大明的官场,真的会动手的,而且真的会死人的!

午门血案,依旧历历在目!

正统十四年八月二十三庚午日,北直隶京师午门,朝廷官员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当着监国郕王朱祁钰的面,锤死王振同党锦衣卫都指挥使马顺等三人!

注意,当时还是当着景泰帝的面,垂死了锦衣卫指挥使!

最后,兵部侍郎于谦的急中生智,使得参与此事的官员均没有受到惩罚。

还没有处罚,杀了等于白杀,有木有!

所以,张山风一早已经掏出手铳,谁动他,谁得死!

前车之鉴摆在那儿,他可不想变成马顺!

大疯哥敢这么浪,自然是早有准备的!

大疯哥知道你们文官胆肥,不怕死,知道你们能捶死人。

但是,你们怕不怕被大疯哥白白打死呢?

左都御史秦民悦抓住了张山风的把柄,立马向朱佑樘跪下,指责道:“陛下,此子竟然藏有兵器在身,意图不轨!”

立马有人附和:“此子竟敢以兵器威胁我等,甚是嚣张!

请陛下拿下此贼!”

“请陛下,拿下此贼!”

这番话点醒了众人,赶紧跟着一起跪下,向朱佑樘施压。

带兵器面见皇帝的,不是没有。

剑履上殿,在很多朝代都有,也不都是曹操,董卓这类奸臣。

如汉之萧何,可是流氓邦给的荣誉,总不能是大奸臣吧!

但是,在皇帝面前把兵器拿出来耍的,肯定是大奸臣!

如董卓,动不动就砍了朝臣。

毕竟,皇帝让你穿鞋带剑上殿,是给你荣誉,让你威风一下,爽一爽。

过把瘾就算了,别蹬鼻子上脸了。

要是拿着这份恩赐,去作威作福,那就不叫爽一爽了,那叫僭越!

类似董卓,曹操这种,皇帝就是个傀儡,所以僭越与否,无关紧要。

但是!

朱佑樘可是正儿八经的,掌权的皇帝!

而且,他心里对标的是始皇帝,唐太宗等千古一帝!

在他面前秀兵器,把玩火铳,威胁群臣?

这要是换了任何一个人,恐怕早就被锦衣卫拖下去了。

然而,这个人叫张山风!

所以,朱佑樘冷哼一声,沉声道:“还不收起来!”

张山风眼见朱佑樘放话了,而且文官也趋于冷静,也没继续得瑟,将转轮手铳别在腰间。

这是最顺手的地方!

秦民乐依旧不依不饶,继续弹劾道“陛下,臣弹劾张山风,私带兵刃,意图不轨!”

这一条,搁在任何朝代,只要皇帝不是傀儡,都够被弹劾者喝一壶了。

但是,他遇到了张山风和朱佑樘。

朱佑樘淡漠的扫了一眼秦民乐,然后语气严肃道:“国师接旨!”

“臣,张山风接旨!”

张山风有点意外,不得不跪下磕头行礼。

朱佑樘突然搞这么正式,他也不知道朱佑樘想干嘛。

所以,他不得不按正规标准,来个跪接圣旨。

只见一众大臣也赶紧跪地,诸多学子也熙熙攘攘的跟着跪下。

“封张山风上柱国,晋光禄大夫,俸禄一万石。

此外,诏书不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张山风目瞪口呆,这事他真的没想过。

诏书不名:皇帝下发给臣子的诏书圣旨上,一般都会写上该大臣的名字和官职。

但是,在给拥有“诏书不名”特权的顶级权臣,诏书上却不会有其名字,只会提到其身份职位,也带有“为尊者讳”的意思。

赞拜不名:这项特权,太监或赞礼官喊权臣的时候,就不能直接提其名字了,只可以提其官职、身份。

入朝不趋:为了彰显皇室威严,臣子在朝见天子的时候,不能像寻常百姓一样放浪奔跑,也不能在皇帝面前大摇大摆、晃晃悠悠,跟溜街式的慢走,因而规定了文武群臣在上殿的时候,只能以一种“趋”的方式觐见(两汉时期尤为如此),其他方式都不允许。

否则,可视为以下犯上,是个不小的罪过。

剑履上殿:剑履上殿中的“剑”指的是古人挎在身上的宝剑,“履”在古语中的意思是鞋子,因此剑履上殿的意思就是,挎着宝剑穿着鞋子上殿觐见皇帝,这也是一项很高的特权了。

在如今的大明,火器才是主力兵器。

所以,剑履上殿,等同于让张山风带着火铳上殿!

小主,

你们不是说大疯哥带着兵器,有刺驾的嫌疑吗?

陛下允许大疯哥带兵器上殿,咋地?

顿时,张山风有点感动,鼻尖涌现一股酸涩感。

寿哥终究还是向着兄弟的,在文官攻讦之际,不仅毫不迟疑的站在他这一边,而且还封了无上荣誉!

这份殊荣,足以彪炳史册了!

这一瞬间,过往的分歧,过往的隔阂,都不值一提。

这一刻,张山风想起二十年前,兄弟初逢的那一碗酒,那一首歌:

“今宵聚,共沧桑。明月光,去离殇。

……

莫忘初心,兄弟不弃,相逢千杯恨太晚!”

是啊!

功名利禄,宦海沉浮,让他忽略了兄弟二人,共谋天下的初心!

个人得失,生死游离之间,让他的心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但是!

哪怕是地位和立场变了,哪怕有些许利益和矛盾冲突。

但,那又如何?

兄弟不曾变!

他与朱佑樘的初心,皆不曾改变!

张山风一扫之前心中的积怨,略显哽咽道:“臣,接旨!”

朱佑樘不着痕迹的点头,这段时间,张山风的变化,让他警觉。

两世兄弟,从应州回来之后的张山风,俨然换了一个人。

再联想到如今张山风的处境,朱佑樘如果还想不通其中关键,那他凭什么统御百官,剑指万古一帝?

所以,在不可能给出实权的前提下,荣誉要多少给多少,要多高给多高!

从地上站起,张山风立于朱佑樘身侧。

兄弟二人默契的什么也没有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但是!

你们哥俩好,有人不干了!

这等于朱佑樘坐实了,张山风权臣的地位!

他不再是那个类似汪直、王振这种权倾一时的太监,那种尴尬地位了。

这是在虚职转荣誉!

此举在官场没有实际意义,张山风依旧吩咐不了文官,依旧指挥不动武将。

然而,民间呢?

这一波操作下来,张山风在民间的威望爆表了!

诏书不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听上去就牛p轰轰。

任何一项,丢到民间,茶余饭后,不明真相的老百姓,还不以为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