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盛悠闲的时候高昌国把玄奘写给他的信送了过来。
玄奘的信很简单,就是简单的叙述了一下自己内心的变化。
对于玄奘行为谴责最大的就是他自己。
他在西域游历的时候,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他看着和平生活的西域百姓,心里是一阵纠结。
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西域带来什么。
他最困苦的时候想过自杀。
就此终结。
可当他站在死亡边缘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和苏盛的交谈。
那一刻,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佛学没有国界,可是人有。
佛普度众生,但佛最先度的是自己的国人。
所以他行为的正义性在于他是为大唐而付出。
他行为的非正义性在于他残害了西域百姓。
玄奘最后在信中写道:“人的行为都是有两面性的,一个人不可能一生行善事。”
“如果一昧追求行善事,本身就是错误的。”
“我们只需要对得起自己的内心即可。”
苏盛看完玄奘的信后,他觉得玄奘已经疯了。
当然,在佛学上讲就是他已经成佛了。
苏盛理解玄奘信里那句人的行为都是有两面性的这句话。
最简单的一点,人吃饭而活,而饭是大地的产物。
人活了,这对于大地不也是一种伤害吗?
毕竟,饭的本身粮食,也可以称之为大地的孩子。
所以讨论哲学是没用的。
有这个空,不如研究研究怎么活的更好。
苏盛下完结论后就开始筹备下一阶段的计划,骗工厂的突厥员工把牛羊交给牧场。
收拾好自己,苏盛带着护卫来到互市不远处的牧场。
现在的牧场是由钱庄和大唐出资建设的。
目前已经达到三千头牛,五千只羊,两千匹马。
主要来源都是大唐向草原购买的。
钱的来源是钱庄。
自从苏盛发出大额钱庄票据后,很多互市上的大额交易都是用票据,大家把对应的钱款存入钱庄。
现在的钱庄,可以说一句真有钱。
牧场的负责人是薛万均。
“老哥,养殖技术研究的怎么样了。”
苏盛和薛万均骑着马,在牧场中晃晃悠悠。
看着牧场中膘肥体壮的牛羊,苏盛很是满意。
“目前主要还是总结经验。”
“一方面我们自己也在总结,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整理突厥以前的养殖经验。”
“另外我们也在按照突厥人的经验做征服草原后的养殖方案。”
薛万均把牧场接下来的计划都详细说出。
“同时,我也在做牧场的繁生项目。”
“如可焚烧的牛粪,堆肥等等。”
“同时,我们也在研究该怎么把牛粪灶在大唐内普及。”
苏盛听完很是感慨,果然,能在一个行业走到上层的人,永远都不会是傻子。
薛万均研究起民生治理来也很有一手嘛。
牛粪这种可再生资源,用来普及是比较不错的。
“做法很不错,如此一来,牧场的建设会越发辉煌,我能拿来引人投资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苏盛对薛万均的做法很是满意。
薛万均挠挠头,嘿嘿笑了两声。
他也是为自己的薛家在积累经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