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怼天怼地”的易学大师,算到了自己的一生吗?(1 / 2)

虞翻,三国时东吴会稽人,父亲是日南太守虞歆,妥妥的官二代。大家都说虞翻这个人又狂又直,有点缺根筋的感觉,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反正他觉得要说就必须说。

可他自己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恃才不傲物,是文人应该有的风骨,秉性刚正,直言不讳才是真豪杰,如果真有什么,那就是身在乱世,明主难得。

书读的多,不是会变傻,而是不愿意聪明。虞翻能够成为后世公认的易学大师,是靠实打实的才学,但他就属于不愿意聪明的这类人。

会稽太守王朗知道虞翻的才能,算是他的伯乐,虞翻就是在他的手上当上功曹的。这个王朗就是三国演义里,被诸葛亮骂死的那个,实际上人家还是很厉害的。

虞翻父亲过世,回家治丧。这期间孙策领兵攻打会稽,江东猛虎出则伤人,虞翻知道王朗肯定搞不过,不顾守孝三年的规矩,脱掉孝衣就去找王朗,希望能够劝他避敌锋芒,可惜未能如愿。

王朗战败,逃亡海上,很多人选择投降孙策,虞翻没有。

跟着王朗很可能会死,虞翻跟了,一路漂泊护卫王朗直到侯官城。侯官县县令害怕接纳王朗会招孙策报复,拒绝他们入城,又是虞翻去说服县令,王朗才有了落脚之地。

王朗感激虞翻的护卫,但知道他还有孝在身,而且老母尚在,要他回老家去。虞翻先尽忠,后尽孝,当时传为美谈。

读书人讲风骨,但不是不辨是非,不知善恶,迂腐难耐,虞翻就是如此。

孙策听说虞翻回家,用朋友的礼仪和他相交,亲自来到他家中拜访,将他请出山来,仍然委以功曹之职。

当时天下混乱,江东之地没有什么英雄比得上孙策,想要江东安稳,还得靠他,虞翻清楚这点,也愿意出山辅佐他。

孙策性情豁达,勇猛豪迈,但是不够沉稳,经常外出游猎,身边护卫经常跟不上他,大家为此都很忧虑。

只有虞翻主动规劝。虞翻说白龙化鱼被渔夫豫且抓住,白帝之子私自化蛇出游被刘邦斩杀,劝孙策要更加谨慎,可孙策年轻好动,又对自己的武功比较自信,始终不听劝,最后被许贡门客刺杀。

孙策死的时候,虞翻在富春任县令,富春是孙策老家,从这也能看出来孙策对他的信任。

听到孙策死的消息,江东人心不稳,局势比较紧张,也有很多地方长官想去奔丧。虞翻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他告诉所有人,现在局势不好,如果长官离开辖区,可能会被有心人利用,应该原地致哀,一切都在心中,而不在形式上。

得益于虞翻的先见之明,当时不少地方果然发动叛乱,像孙暠这种想占领会稽郡的,都很快被扑灭,没有形成态势,江东地区也逐渐平稳下来。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结局如何又岂能事事如意。虞翻做事不求如意,但求无愧于心。

曹操听说虞翻的名声,想要征召他为官,被虞翻拒绝,只因为他感恩孙策。

孔融看过虞翻的易经注释非常惊讶,因为当时士人都以为江东地区偏远,没有什么有学识的人物,但虞翻的才学已经超出人们的预料,想不到江东也有如此美玉,再也不敢小瞧江东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