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巡视东西郭,裁缝生死服(1 / 2)

姬宫湦随即阐明流程。

墨玉珠由骊山工业区供应,南郭公仓负责运往洛邑,延松则负责具体贩卖,实价为一百铢纸币。

在此过程中,会有一半利润留在南郭公仓。

单颗墨玉珠出仓价为三十铢,南郭公仓供应价为六十铢,延松仍有四十铢操作空间。

若按每日五千颗计算,南郭公仓将能收入十五万铢。

一年便可赚取五千万铢。

前提是延松贩卖顺利,而且能够长期经营。

延乙期仔细计算:“洛邑百姓不过数万,每日五千颗应该很难。”

姬宫湦却道:“延松若是无计可施,本公子届时会传授。”

延乙期不再多问。

此前种种事迹,无一不在证明,延松确实有此能力。

离开南郭公仓后,姬宫湦开始暗中巡视。

西郭畜禽场建筑较为简易,如今已初具规模。

不断有船只抵达西郭码头,将各类畜禽送入场内各园区。

如今已是二月中,正值畜禽交易高峰期。

不少郡县商贾赶来,只为提前预定最好苗犊,随后在当地乡闾贩卖。

西郭畜禽场,正往畜禽批发市场方向演化。

姬宫湦设置西郭畜禽场,核心目标正是如此。

依托农庄模式,大力发展畜禽产业,是提升大周帝国实力的重要手段。

畜禽越兴旺,国人与甲士便会越强壮。

除此之外,肉食还可以通过晒、腌、泡、熏、腊等加工方式,实现长期保存。

粮食不过三载便会霉变,加工后的肉食却可以十数载不变。

遭遇灾荒年岁,它们便是最佳的保命本钱。

姬宫湦总有一种预感,未来肯定会遭遇灾荒。

水灾持续时间比较短暂,且不会连年出现,顶多就是影响一年收成。

旱灾则较为严重,有时候会持续数年,仅靠囤积粮食,根本无法应对。

蝗灾多半是旱灾引起,震灾则只能看运气。

倘若家家户户囤积肉制品,一百斤便能勉强支撑半年。

禽畜不够,便鱼虾来凑。

在农庄推行鱼塘与青膏屋,均为提早应对灾荒之策。

百姓抗灾能力越强,帝国才能走得越长久。

前世的王朝帝国,其实大部分都是亡于灾荒。

百姓无力抗灾,只能出售田地,进而造成大规模土地兼并。

贫者越贫,富者越富。

当大量百姓活不下去,就只剩造反这一条路。

……

离开西郭畜禽场,姬宫湦前往东郭工业区。

农具园如今最为火热。

姬宫湦曾命寺人尨,暗中派人散播制作图纸。

除曲辕犁、钉耙、锄头等耕种农具外,还有锯齿镰刀、小铜斧、铜锹等收割农具,甚至包括石碾、水车与石磨等重型农具。

无数农具在东郭工业区造出,随后流向各郡县乡闾。

车辇园也迎来高峰期。

独轮车供不应求,双轮平板车也颇受欢迎。

陶瓷、家居、布帛等园较为冷清,皮货与玉石则鲜有人问津。

东郭工业区很大,如今七园只能算起步。

等到时机成熟,姬宫湦还会继续添加新园。

能造的东西还有很多,最缺的反而是消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