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父子密谋(1 / 2)

“就像儿臣之前所奏,我们尚无法彻底剿灭旧元残余,双方的对峙必然是长期的。连年征伐,国库损耗,军士阵亡,有人反对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他们看不到父皇的良苦用心。”

“然而话说回来,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自开国以来,我们与北边的旧元之间的战事进行了五六年,该是时候缓和一下了,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如此我们也好筹备军力,解决云南问题。”

朱元璋原本微眯的眼睛瞬间睁得大大的。对于云南,他一直是以招降为主,多次遣使无果,才动了出兵的心思,但不曾对任何人提起。没想到朱标通过崇礼侯一下就联想到了,如何不惊。

“父皇何须如此惊讶!旧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窃据云南,不服王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先前迫于北边的压力,攻灭蜀夏后,没有继续用兵。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如今是收复的时候了。况且,近年来安南与占城多次互相攻伐,父皇屡次敕旨,他们只是口头答应,其不臣之心,略有显露。奈何陆路隔着云南,多有牵制,水路又远隔大洋,朝廷大军难以抵达,所以他们才肆无忌惮。云南重归王化之下,一方面可以减少四川、贵州、广西等地的驻军,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对安南、缅甸等国的威慑。更甚者,交趾自秦时便是中华之领土,我们可以除国设县,直接管理。”

“难得啊,你能有这样的心思。”朱元璋感慨道,他越发觉得自己后继有人,“云南自然是要收复,交趾故地嘛,还是不要动兵的好。咱说过,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而已。”

“哎!那是你还没看到中南半岛的重要性——粮食产地、海运咽喉。”朱标心里嘀咕,“一旦失去了,后悔晚矣。藩属国早晚会独立的,还是直接占领最实在。”

这些话,朱标只是心里想想,嘴上又是另一套说辞:“父皇圣明,怀柔四海!出征云南,儿臣建议让大哥去。”

“沐英?却是为何?”说实在的,朱元璋还没想到派谁出征这一步,出兵云南只是他的一个打算而已。

“大哥的能力,父皇比儿臣清楚。重要的是,云南地处偏远,蛮族众多,势力交错,为保稳定,朝廷肯定派重兵驻扎,那就必须有得力之人,长期镇守。论才具品格,论忠君报国,大哥都是不二人选,请父皇鉴纳。”

经朱标这么一说,朱元璋也觉得是这么个理儿。云南边陲之地,交给一般人他不放心,皇子亲王尚且年幼,加之军旅经验不足,很可能搞不定云南的复杂事务,沐英确实是极合适的人员。

“到时候咱会考虑的。别扯远了,接着说买的里八剌。”

“崇礼侯的问题,就如儿臣之前的建议,其久居京师,远离旧元贵族权力核心,纵然有顺帝嫡孙的身份,也未必会承继元主之位。儿臣还是建议利用买的里八剌另立汗庭,分化蒙古各部族,分散他们的力量,如此更有利于我们掌控草原乃至漠北。”朱标答道。

历史上,蒙古一直是明朝的北边大患,从顺帝北逃之后的北元,到后来分解为鞑靼、瓦剌,至明末清初,已然是众多部族的松散组织,对中原的威胁大打折扣。之后准噶尔汗噶尔丹统一蒙古大部,他打起重回大都的旗号,再一次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却被同样以骑兵称雄的女真人所击败,再次分裂。此后在清朝的人口控制与联姻之策下再无力争天下,转而成为北边的守护者。

“分庭抗礼?咱看未必。眼下旧元各部仍尊奉元主,并未有分裂之意。再者,买的里八剌也不一定会配合,毕竟一旦这样做就意味着与自己的族人、亲人为敌,除非……”朱元璋停顿了一下,没有继续说。

“除非亲人、族人伤了他的心!”朱标一字一顿地说,“权力之争,向来只有你死我活。纵观旧元的帝系传承,可见一斑。即便买的里八剌没有争权的心,有心的人依旧会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朱标记得,爱猷识理达腊大约在洪武十一年去世,继承汗位的是脱古思帖木儿。但是他的身份却一直没有明确,大致有三种说法。其一,脱古思帖木儿就是买的里八剌,其二,脱古思帖木儿是买的里八剌的弟弟,其三,脱古思帖木儿是爱猷识理达腊的弟弟,买的里八剌的叔叔。

不过,朱标个人不认同第一种说法,买的里八剌被俘,滞留南京四年,久离草原,蒙古贵族不大可能会让他继承汗位。他认为,脱古思帖木儿是买的里八剌叔叔的说法最有可能,而且很大概率,北归买的里八剌死于权力斗争。

“父皇的意思是,送其北归,施恩于彼,若是权斗失败,侥幸逃脱,求助我朝,那时候再顺水推舟。”朱标抬头看向便宜老爹,突然发现对方神色有些黯然,似乎在想什么心事,又低声轻呼了几声。

朱元璋这才反应过来,说道:“正是。唯有如此,买的里八剌才会心甘情愿与咱们站在一边。”

“父皇圣明。正好儿臣打算秋天的时候前往北平,不如让崇礼侯随行。”

朱元璋想了想说:“就这么办吧。”

然后,父子二人各自沉默。朱标在想如何能够让买的里八剌自保,免遭毒手。朱元璋则是因为朱标的那句权力斗争你死我活,心事重重。帝位传承,祸起萧墙,屡见不鲜。虽然他早早地确立了朱标的太子之位,但万一有个不测……

朱元璋看向坐在身边的太子,对方正在闭目养神,他努力地摇了摇头,尽力将方才的胡思乱想抛到脑后。除了太子,其他儿子都会被他外封就藩,拱卫大明江山,祸起萧墙的事情不会发生。想到此处,他也缓缓闭上了眼睛。

就这样过了大约半个时辰,辂车停了下来,朱元璋父子不约而同地睁开了眼睛,听到王祈年的声音:“启禀陛下,大校场到了。”

“就像儿臣之前所奏,我们尚无法彻底剿灭旧元残余,双方的对峙必然是长期的。连年征伐,国库损耗,军士阵亡,有人反对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他们看不到父皇的良苦用心。”

“然而话说回来,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自开国以来,我们与北边的旧元之间的战事进行了五六年,该是时候缓和一下了,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如此我们也好筹备军力,解决云南问题。”

朱元璋原本微眯的眼睛瞬间睁得大大的。对于云南,他一直是以招降为主,多次遣使无果,才动了出兵的心思,但不曾对任何人提起。没想到朱标通过崇礼侯一下就联想到了,如何不惊。

“父皇何须如此惊讶!旧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窃据云南,不服王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先前迫于北边的压力,攻灭蜀夏后,没有继续用兵。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如今是收复的时候了。况且,近年来安南与占城多次互相攻伐,父皇屡次敕旨,他们只是口头答应,其不臣之心,略有显露。奈何陆路隔着云南,多有牵制,水路又远隔大洋,朝廷大军难以抵达,所以他们才肆无忌惮。云南重归王化之下,一方面可以减少四川、贵州、广西等地的驻军,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对安南、缅甸等国的威慑。更甚者,交趾自秦时便是中华之领土,我们可以除国设县,直接管理。”

“难得啊,你能有这样的心思。”朱元璋感慨道,他越发觉得自己后继有人,“云南自然是要收复,交趾故地嘛,还是不要动兵的好。咱说过,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而已。”

“哎!那是你还没看到中南半岛的重要性——粮食产地、海运咽喉。”朱标心里嘀咕,“一旦失去了,后悔晚矣。藩属国早晚会独立的,还是直接占领最实在。”

这些话,朱标只是心里想想,嘴上又是另一套说辞:“父皇圣明,怀柔四海!出征云南,儿臣建议让大哥去。”

“沐英?却是为何?”说实在的,朱元璋还没想到派谁出征这一步,出兵云南只是他的一个打算而已。

“大哥的能力,父皇比儿臣清楚。重要的是,云南地处偏远,蛮族众多,势力交错,为保稳定,朝廷肯定派重兵驻扎,那就必须有得力之人,长期镇守。论才具品格,论忠君报国,大哥都是不二人选,请父皇鉴纳。”

经朱标这么一说,朱元璋也觉得是这么个理儿。云南边陲之地,交给一般人他不放心,皇子亲王尚且年幼,加之军旅经验不足,很可能搞不定云南的复杂事务,沐英确实是极合适的人员。

“到时候咱会考虑的。别扯远了,接着说买的里八剌。”

“崇礼侯的问题,就如儿臣之前的建议,其久居京师,远离旧元贵族权力核心,纵然有顺帝嫡孙的身份,也未必会承继元主之位。儿臣还是建议利用买的里八剌另立汗庭,分化蒙古各部族,分散他们的力量,如此更有利于我们掌控草原乃至漠北。”朱标答道。

历史上,蒙古一直是明朝的北边大患,从顺帝北逃之后的北元,到后来分解为鞑靼、瓦剌,至明末清初,已然是众多部族的松散组织,对中原的威胁大打折扣。之后准噶尔汗噶尔丹统一蒙古大部,他打起重回大都的旗号,再一次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却被同样以骑兵称雄的女真人所击败,再次分裂。此后在清朝的人口控制与联姻之策下再无力争天下,转而成为北边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