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正堂坐定的刘基,回想方才的对话,仍觉得心有余悸。
“太子果然与往日不同了,慈眉善目之下透着一股狠劲儿。他到底如何知晓那句玩笑话的?想来陛下尚不知道,否则我还有命活到现在嘛!哈哈。”刘基自嘲地笑了笑。
“还有,太子如何知道道衍,找他做甚?算了,此事与我无关。”自言自语了几句,刘基叫来儿子刘琏,吩咐准备明天上朝的事情。刘琏也被吓得不轻,方才缓过神来不久,听闻太子要帮他谋个差事,心中也是欢喜。
自从上次街头偶遇之后,朱标都快把道衍这个人给忘了,今日即将离开刘府的时候,不知怎地突然想了起来,便向刘基询问。刘基告诉他道衍与宋濂是至交,朱标方一回到华盖殿,就命秦顺去找来太子赞善大夫宋濂。
“什么大才不大才的,都一个德行。读书人,不能太给好脸儿,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看来,父皇不喜欢他们也是情理之中。”朱标坐在椅子上,边喝茶边嘀咕。
不一会儿,须发皆白的宋濂出现在朱标的面前,虽已年逾六旬,但精神尚佳,腿脚灵活。
“宋师来了,快坐。顺子,上茶。”还没等宋濂行礼,朱标赶紧上前一步搀扶着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宋濂是他的授业恩师,他当然是毕恭毕敬。
“宋师身体一向可好?有些日子没见到您了,找您过来聊聊天。”
“老臣身体还算硬朗。承蒙太子殿下挂怀,臣不胜感激。”宋濂恭敬地回答。在课堂之外,宋濂从来没有以老师的身份自居,而是时时处处恪守为臣之道。
“宋师,可否认识一名法号道衍的和尚?”
“认识,臣与道衍相识多年,前两日他还来臣府上拜访。”宋濂如实回答,他与道衍年龄相差二十五岁,却十分投契。道衍来到京师之后,常常去他府上拜访,二人相谈甚欢。
“哦,如此甚好。宋师以为道衍为人如何?佛法精深否?”
“道衍出身行医世家,十四岁便剃发出家为僧,在苏州妙智庵修行。其人心地良善,极为聪慧,精通三教,对佛法、道家、儒术都颇有见解。”
“听起来倒是不错。宋师可知道衍大师在何处落脚?”找到姚广孝,放在眼前,才是朱标的最终目的。
“当然。他在……”宋濂稍微想了一会儿,“哦,对了,他在承恩寺挂单。殿下如何知晓道衍?”宋濂好奇,听道衍自己说,自打他来到京师,基本上成天呆在承恩寺。
“啊,偶然在街上碰到,因为一些琐事,攀谈了几句。孤看他心怀善念、气度不凡,便有意招揽。如今兵戈不止,杀伐甚重,祈福平安、超度亡魂必不可少。诚如宋师所说,道衍大师是不可多得人才。可惜,上次仅知法号,不得所在,孤是从诚意伯那里得知道衍与宋师是至交,方才有此一问。”朱标没有刻意隐瞒,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前因后果。
“殿下仁厚,老臣钦佩。如此善行,道衍定然是乐于出面。是否需要老臣从中协助?”
“这样最好了,求之不得。这样的人才不能埋没,先让他到善世院,协助慧昙大师料理释教事宜,宋师以为如何?”
宋濂笑呵呵地回答:“甚为妥当。”可以说朱标这样的安排正合他的意思,因为此次道衍来京师,宋濂在与之交谈之中,察觉到他有些怀才不遇之意,想着能否给他找个出路,没想到还真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那有劳宋师了。善世院那边,孤去知会,”朱标抱拳施礼。
“何谈劳动,老臣替道衍谢殿下。”宋濂赶忙起来还礼。随后朱标又问了些有关道衍的往事,便让宋濂回去了。
午后刚过,朱标便去乾清宫向便宜老爹回奏刘基出任大理寺卿一事。
“这么说,他同意啦?”
“儿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生表示定不辜负父皇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