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北方战事(1 / 1)

朱标在码头上也是涕泪交流,好似一出君臣相知的戏码。他心中谈不上悲伤,眼泪是强挤出来的。因为虽然融合了懿文太子的记忆,但却是后世灵魂主导现在的七情六欲,对眼下身边人的感情,还需要慢慢培养。回宫后,朱标突发奇想,打算借着去常府吊丧的机会,见一见未过门的媳妇常氏,急不可待地奔向奉天殿。结果话一出口就被朱元璋给否了,说他身为太子,登门吊丧,于礼不合,对臣子就算再恩遇也要有个度。朱标见此计不成,悻悻而回。

鄂国公常遇春作为大明武将第二人,智勇过人,一生为将未曾败北,他的英年早逝,对朱元璋、对大明王朝可谓是沉重一击,特别是在这个四方战事未息的时候。明朝建立之时,远远谈不上一统中华,而是仅仅管辖中原、江南和福建、广东等地区。

四川有夏国割据一方,云南有元朝宗室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的几十万军队,河南有扩廓帖木儿的十几万军队,而李思齐、张良弼等一众地主武装则盘踞在关陇地区,更远的新疆、蒙古草原以及东北则依然牢牢地控制在元廷手中。

洪武元年,徐达、常遇春奉命领军北伐,正式拉开了一统北方的战争序幕。先后占领山东、河南等地,一路北上进逼大都。八月,克大都。元顺帝北奔上都开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重立朝堂,沿用元朝国号(史称‘北元’)。任命也先不花为中书省左丞,封扩廓帖木儿为齐王,封中书省右丞也速为梁王。

命令军队屯驻全宁、大宁、辽阳等地互为犄角,构成一道防线,企图以此守住北方草原,并伺机南下收复失地,同时向属国高丽征兵征饷。此时的北元,虽然失去了中原繁华之地,仍然拥有相当广阔的草原和雄厚的军事实力,控弦之士不下百万,可以说与明朝旗鼓相当。

明朝在攻克大都后,改为其北平府,设置卫所,由都督孙兴祖、佥事华云龙领兵三万负责防守,徐达等人则率军西进,在秦、晋、关、陇各地与元廷留守军队展开激战。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朱元璋没有穷兵黩武,一味征伐,而是秉持恩威相济,剿抚并用的策略,举凡投降的元廷将领,不论罪,全部收编;各色百姓,无论蒙古、色目人,各安生息,或耕或牧,悉听民便。

洪武元年后半年的主要战事集中在山西境内,明军自北平向西、自河南向北,形成两路夹攻之势。徐达不顾扩廓帖木儿领兵偷袭北平,攻其必救,直捣其老巢太原,两军在太原城西激战数天。最终徐达采用郭英的夜战劫营之计,大破北元军,扩廓帖木儿仅率十八骑仓皇逃往大同,常遇春领兵追击,扩廓帖木儿再度逃往甘肃。其后,徐达分兵攻取山西其余州县。

洪武二年,山西平定后,明军开始进攻关陇地区,还是由徐达、常遇春带队。正月,朱元璋遣使至太原晓谕诸将:“近者,大夫汤和定浙左、平闵中,平章杨璟靖湖南、定广西,班师还朝,未曾定赏,为大将军等灭胡未还故也。于是再遣各官从大将军征进。……协心同力、剪除余虏,勿以细巧虑朕之所见也。倘朕法有未当,调度未周,尔等慎勿执一,更审而行之。”

徐达随即安排康茂才、郭子兴扼守陕州、潼关等门户,其余众军则厉兵秣马,做好进兵的准备。三月,大军首先进攻奉元路,守将张良弼弃城而逃,直奔庆阳。改奉元路为西安府,此时恰逢关中饥荒,徐达入城后,开仓放粮,赈济百姓,一时间‘民大悦’。关陇地区另一个地主武装李思齐则放弃凤翔,领兵十万西奔临洮。

四月初二,徐达率众将会集凤翔,商量下一步的进攻方向,也就是面对盘踞关陇的李思齐和张良弼二人,先打谁的问题。众将皆以为张良弼相比于李思齐是软柿子,应该先北上打庆阳,然后一路向西,进攻临洮、兰州。然而徐达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庆阳城高池深,张良弼凭城而守,绝非旦夕可下,迁延日久,则给了李思齐充足的准备时间。反观临洮,西通蕃夷、北临湟水,人丁地产充足,取之作为进攻据点再合适不过。若再攻下兰州,则堵死了张良弼西逃之路。

众将闻言深以为然。当即,徐达命汤和留守辎重,亲率大军进攻陇川、巩昌,再分兵两路。冯胜进攻临洮,顾时、戴德进攻兰州。四月十二,顾时等攻克兰州,而冯胜也抵达临洮。李思齐见事不可为,举城投降。事后被解送京师,朱元璋虽然任命为他为江西行省左丞,但却不能上任,典型的光拿俸禄不干活儿。

根据朱元璋的指示,李思齐投降后,大军宜向东进攻庆阳、宁夏等地。这与徐达所想不谋而合,自然是遵行不悖。明军连续攻克安定、会州、靖宁、隆德等地,东出萧关而下平凉,进逼庆阳。与此同时,另一路明军自西安府出发一路向北,在朱明的指挥下,顺利攻克延安,关上了由庆阳东窜的大门。然而,早在明军占领临洮之际,张良弼便再次北逃,进入宁夏,把庆阳留给了自己的弟弟张良臣镇守。

在明军征战关陇的过程中,复辟之心不死的元顺帝见北平守卫空虚,乘机大举来犯,命也速率军一万南下,袭掠北平附近各县,通州守将曹良臣故布疑阵,吓退敌军。四月,常遇春奉命回师北平,以确保防线的安全。

待到六月,常遇春、李文忠率领步骑六万余人自北平出发,击败再次南下劫掠的也速,一路攻克大宁、开平,元顺帝弃城北逃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明军追击数百里,俘获将士、牛马数万,蓟北悉平。七月初七,常遇春在回师北平的途中暴卒于柳河川。如此一来,北平附近的战事就暂时搁置了,一方面需另择稳妥之人统领众军,或择机继续北进,或向西与徐达会和;另一方面,经此一役,北元军损兵折将,短时间内不会再次南下袭扰,北部防线暂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