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的死有问题吗?
之前的章节里,大致的聊了一聊杨坚死的问题。
那么现在,我们就详细的谈一谈这个事。
先看史书对杨坚最后的几件事情的记载。
开皇十三年,下诏建仁寿宫于岐州之北,使杨素监造。平山填谷,以建宫殿,规模很大。因督役严急,丁夫死者以万数。
开皇十五年,仁寿宫修成。文帝到了那里,看到宫殿十分壮丽,大怒道:“杨素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
杨素听了,很怕受处分。但独孤后对这所离宫感到很满意,文帝的态度也就变了。第二天召见杨素,赐钱百万,锦绢三千段。
看看这一段记载,仁寿宫是杨坚下诏修建的,但是因为严急,死了万数的徭役。
最有意思的来了,修建好了之后,杨坚才发现杨素修建仁寿宫的时候,死了万数的徭役,说出了:杨素为吾结怨天下。
杨坚真的很生气吗?独孤皇后对仁寿宫很满意,文帝的态度一下子就变了。
如果用其他的角度去看这一件事,是不是就感觉杨坚很妻管严,独孤皇后说什么,他的态度一下就变了?
但如果从政治的角度去思考呢?像不像一场政治作秀?
杨素征发徭役的时候,杨坚不知道么?两年修成仁寿宫死了这么多人,杨坚这么一个皇帝,最后才知道?
最后轻飘飘的说了一句杨素为吾结怨天下,然后就把所有的责任,全部丢给了杨素的头上。
杨坚自己呢?诏是自己下的,仁寿宫是自己住的,但最后自己什么责任都没有!
锅全部都让杨素自己背了!
但杨素都做了这么多的事,不能让功臣寒心,所以,独孤皇后就出来说话了。
然后杨坚的态度立马转变,对杨素赐钱百万,锦绢三千段。
从这一段的描述来看,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个事实,杨坚的政治手腕,是非常高超的。
锅全部让你背,名我享了,好处我也享了。
大棒子和甜枣,也都给了臣子。
就这么短短的记载,完全充分的把杨坚的政治水平描写了出来。
然后,史书又记载:
杨坚好猜忌苛察,容易听信谗言,到了晚年更是滥杀大臣,虞庆则、史万岁等功臣故旧先后被杀。
晚年滥杀大臣这种事,不去评价,因为前面的皇帝,和后面的皇帝,都做过这种事情。
至于为何要做这种事情?前面的章节已经说过了。
而为什么杨坚要做这样的事情呢?
因为杨坚晚年颇受诸子的困扰。
太子杨勇性宽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他曾经把蜀人所做的精美的铠甲,再加装饰,文帝看了很不高兴。
晋王杨广则矫情饰诈,内谄母后,外结朝士,特别是拉拢权臣杨素,积极进行夺取太子地位的活动。
隋文帝先是软禁三子秦王杨俊。
接着在开皇二十年(600年),将长子太子杨勇贬为庶人,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
又于仁寿二年(602年),将四子蜀王杨秀贬为庶人。
从这一段的描写来看,杨坚晚年为什么要滥杀大臣,就很好理解了。
因为改立了太子!
并且,最开始的那一段描述,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杨坚会用杨素了。
权臣杨素,权臣这两个字,也都很好的说明了仁寿宫建成之后,杨坚的那一番话,就是一场政治作秀。
之后的记载,就是杨坚晚年最后的事情:
【仁寿四年,杨坚患病住在仁寿宫,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都进入仁寿宫侍疾。
隋文帝杨坚召杨广入内居崐住在大宝殿。
杨广考虑到如果杨坚去世,必须预先作好防备措施,他亲手写了一封信封好,派人送出来询问杨素。杨素把情况一条条写下来回复杨广。
宫人误把回信送到了杨坚的寝宫,杨坚看后极为愤怒。
天刚亮,宣华夫人出去更衣,被杨广所逼迫。宣华夫人拒绝了他才得以脱身。
她回到文帝的寝宫,杨坚奇怪她神色不对,问什么原因,宣华夫人流着泪说:“太子无礼!”。
杨坚愤怒,捶着床说:“这个畜生!怎么可以将国家大事交付给他!独孤氏误了我!”
于是他叫来柳述、元岩说:“召见我的儿子!”柳述等人要叫杨广来。杨坚说:“是杨勇。”
柳述、元岩出了杨坚的寝宫,起草敕书。杨素闻知此事,告诉了杨广。杨广假传杨坚的旨意将柳述、元岩逮捕,关进大理狱。
他们迅速调来东宫的裨将兵士来宿卫仁寿宫,宫门禁止出入,并派宇文述、郭衍进入调度指挥;
命令右庶子张衡进入仁寿宫侍侯杨坚。后宫的人员全被赶到别的房间去。
随后,杨坚在大宝殿驾崩,在位23年,终年64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从这一段去看,只要是个正常人,应该都会看出这里面充满了问题吧?
明里暗里的完全把杨坚之死这一件事指向了杨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疑惑的事情来了,在这一段记载中,有两个事情是非常非常巧合的。
第一件事,是宫人误把回信送到了杨坚的寝宫,杨坚看了之后,极为愤怒。
然后呢?没了!愤怒之下就怒了一下!
第二件事,就是宣华夫人出去更衣,被杨广所逼迫,宣华夫人拒绝了他,才得以脱身。
这下,杨坚又极为愤怒,决定召见儿子,但召见的儿子不是杨广,是杨勇。
至于要干什么?没说!
但看了史书,只要是能看懂的人,是不是都能意会杨坚要做什么了?
又要改立杨勇为太子。
就这一段的记载,其实用一句话就能完全总结出来。
春秋笔法!
我什么都没说,但似乎好像又什么都说了!
这就是春秋笔法!
先说第一个巧合,宫人误把回信送到了杨坚的寝宫。
这就是一个很搞笑的事情,如果杨广真的是考虑到如果杨坚去世,必须预先作好防备措施,他亲手写了一封信。
为什么会随便的派一个人?
杨素回信的时候,为什么也会随便的派一个人?
一个太子,一个权臣,这两人都是没有亲信的吗?
随便的把这种机密大事,交给一个宫人?做了这么久权臣的杨素,会犯这种错误?
给一个不是自己的人,随便的找一个宫人?
并且,杨广都考虑好预先防备措施了,都这么的谨慎了,他还把信随便的交给了一个宫人?
如此谨慎的杨广,会在派送信的人时候犯如此的错误?
最后,杨坚看了信之后,极度愤怒之下,就怒了一下,没了!
随后,记载直接到了第二天,杨广去逼迫宣华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