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讲】(1 / 2)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六十六页,子三、明想阴即藏性。

我们这一科讲到“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五阴的法门是一个生灭之法,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回光返照,其实这个生灭之法是可以通达到不生灭的道理。

我讲我个人一个实际生活的经验给大家参考,就讲到色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的道理。我前几天回到寮房的时候,开门不小心,这个门碰到我的手臂,撞得很大力,非常的痛,手臂长一个包包。那当然是一个色法。那我问你,我手臂长了一个包,这个包是从哪里来?当然我们讲到这个包就会想:哦,这个包很痛,怎么怎么……你随这个色法产生攀缘,那就完了,那就是流转门,生死凡夫了。

我们今天学《楞严经》,我们要学佛陀的思考模式。你看佛陀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会习惯性问一个问题:你从什么地方来?所以你学《楞严经》,要去学佛陀的思考模式。这个包包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说是门撞的,门给我包包,为什么我平常开门的时候都没有这种事情?如果说是我手臂自己长出来的,那我没有撞到门之前,我手臂也没有长这个包包啊。所以结论是循业发现,是我有这个业。这个门只是一个助缘而已,这个门只是把我的业带动出来。

我跟你讲,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子,都是我们的循业发现。比如说你在厨房切菜的时候,不小心刀子切到你的手。你这个伤口是怎么来的?如果说是刀子给你的,那为什么别人切的时候没有呢?如果刀子真的会产生疤痕,那每一个人都应该产生疤痕。如果说我手上的伤口是自己产生的,那为什么没有切东西的时候不会有呢?就是我有那个业,假借这个因缘把这个业显现出来,如此而已。等到这个业力消失了,这个疤痕就好了。所以叫即空、即假、即中。它的本质是空,因为它没有实体。它要有实体的话,就永远存在,你就完了,这个疤痕永远不会好了。因为它本身是因缘生,所以它没有真实的体,所以“即空”;那“即假”,当它业力还在的时候,你还真的有它疤痕的假名假相假用,你还有痛的感觉;等到你那个业力消失了,你这个疤痕,诶,觅之了不可得。任何事情的道理都是这样。

我们人生的遭遇都是即空、即假、即中,都是循业发现而已。问题是我们在遇到人事的时候,很少人会回光返照它的道理,被这种外相所迷惑。所以我们不断地去造业,不断地放纵自己的攀缘心,一次又一次地创造生死的业力,如此而已。其实生死本身不可怕,因为生死本来也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你要当下悟入,你就当下解脱,是这个道理。

子三、明想阴即藏性

【图一】

好,我们应该继续地学佛陀怎么去思考这个五阴,我们遇到五阴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看第三段,明想阴即藏性。这个“想”是一个心法,它的相貌是“于境取相,施设名言”,就是对外境产生一种想象,而产生很多很多的名言的分别。圆瑛老法师认为,“受”是偏重在前五识,“想”偏重在第六意识。当然,这个“想”是通于八识,但是第六意识的功能偏强,所以圆瑛老法师把这个“想” 偏作第六意识。我觉得他这样子合理,而且容易了解,所以我们姑且就把它这样配:前五识是受,第六意识是想,行阴是第七意识,这个“识”就第八识。这样容易了解。

我们看经文。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这个“想”到底是什么功能呢?用这个譬喻把它解释出来。譬如说有一个人,他听到有人谈说酸酢、谈说梅子的时候,他就这么一想,嘴巴就产生了口水。事实上他没有吃到酸酢,也没有吃到梅子,他只是靠想象就可以把口水创造出来。说是“思蹋悬崖,足心酸涩”,他是想象自己站在一个万丈的悬崖,他双脚的足心就有一种酸涩的感觉。

“想阴当知亦复如是。”就是我们心中怎么想,就会产生很多很多的功能的变化。

好,我们再看这以下的说明。这个想阴是从哪里来。

阿难!如是酢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

说这个酸酢、梅子的谈说,不是从梅子而生,也不是从口水而入。这个言说相,它不是梅子而生,也不是从口水而入。

如是阿难!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

就是说我们这个口中的口水,如果说是从梅子而生,那梅子应该自己谈说、 自己产生口水啊,为什么等待别人来宣说呢?假设我们的口水是从口中自己产生,那么我们应该依止口来亲自听闻而产生口水,为什么要等待耳朵来听闻,口中才产生口水呢?

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中而出?

既然必须依止耳朵来听闻,那么这个时候水为什么不从耳中而出呢?因为 这个口水跟耳朵的听闻根本是不相干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想蹋悬崖,与说相类。是故当知,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我们心中想象万丈的悬崖感到足心酸涩,跟谈说梅子、酸酢而产生口水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说,其实我们嘴巴产生口水,我们会有酸涩的感觉,都是一念的想所产生,而这个想本身也是业力所变现的一种假名、假相、假用。它的本质之道,也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如来藏妙真如性。

我们今天每一个人都有五阴。从造业的功能而言,五阴当中对我们来生的一个极大的影响,这个想阴大概是最重要的了。现在很多的心理学家都证明,我们内心当中最大的潜能就是我们的想象力。所以,我们往往可以从你心中的想象,预知你未来的生命的灵动。

比方说,你今天想到榴莲,你会想到什么?从你的想象就知道你未来生命的变化。你说,我想到榴莲,我觉得这个榴莲的味道很臭秽。那你今生跟未来生不太可能会碰到榴莲;就算你碰到榴莲,也不可能对它产生作用,你会当面错过,你未来的生命跟它没什么交集。你说,我想到榴莲,我觉得这个榴莲的味道很甜美。你产生很美好的想象,你今生跟来生很有可能会很多次遇到榴莲,而且会跟它产生交互的作用。

比方说,你想到出家,你会想到什么?你会产生什么联想?你说出家是很寂寞的、很无聊的。我看你这辈子不可能出家,你顶多做一个在家修的居士。你说,诶,出家很好啊,很寂静啊,远离尘劳的干扰!你即便今生没有出家,你来生都很可能出家。所以,我们从这个想当中可以看到你未来生命的方向。

其实,不但世间法,出世间法也是这样。你看后面那个《念佛圆通章》就看得出来。有些人为什么会生长在佛世?为什么有些人往往出生的时候佛陀刚好灭度?这跟你前生的想象有关系。你想到佛陀的时候,哇!这个佛陀是万德庄严,我一定要好好地亲近。你对佛陀产生美好的想象,那你以后很可能跟佛陀相遇的。有些人想到佛陀没什么感觉,那你以后不可能跟佛陀相遇,你一定出生的时候不是佛前就是佛后。

所以我经常告诉念佛人说,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那就要想象。你想到极乐世界的时候,你想到什么?你跟什么产生联想?哦,极乐世界是安乐的果报,极乐世界是解脱的功德,有七宝池、八功德水,你往生极乐世界寿命久远,五种神通,相貌庄严,你那个果报体不断地释放快乐的感受;从出世的角度,你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诸善俱会,佛法僧三宝的力量非常的强大,你永远可以成就解脱的力量。

所以古人说,从一个三岁的小孩子或者七岁的小孩子的讲话当中,就知道这个人长大干什么,因为你讲的话就是你的想象力。这个都不必需要什么神通,也不要什么算命。因为思想会影响你的业力,你就会往这个方向去造业,就会影响你的果报。这个是很科学的。

我明天会到义德寺讲一个《净土宗修学法要》,就讲到极乐世界。你今天要怎么样培养对极乐世界一种美好想象,这非常重要!很多念佛人对极乐世界完全没有任何感觉,也没有任何想象,你那个求生的意愿不会强的,不可能强的。你没有任何想象,极乐世界对你是一个非常陌生的个体。一个陌生的个体,怎么能够跟你生命产生灵动、产生感应呢?没有感应,你念佛变成只是人天福报,因为你跟它没有产生很强大的想象力嘛!我们人跟人之间来生要相遇,一定要产生美好的想象。你很喜欢他的功德,他也很喜欢你,来生两个就相遇了。

所以,在五阴当中对我们影响力最大的,大概就是这个想阴。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法?其实就是培养一种正确的观念,正确的想象。你看我们遇到事情,我们学佛陀的想象:你从什么地方来?从很多的事相去追寻它背后的道。所以说,第六意识这个“想”对我们来生来说是影响很大的。

子四、明行阴即藏性

【图二】

好,我们看第四段,“明行阴即藏性”。

前面的“想”当然是第六意识。这个“行”,圆瑛老法师说它偏重在第七意识。这个“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种造作迁流,它是不断不断地活动、不停止的。所以,事实上整个行阴的主要功能就是思心所,就是它能够驱动身口去造作善业跟恶业,这叫作行阴。整个业力的产生是行阴。当然,这个行阴其实受了第六意识这个“想”的影响,你怎么想你就怎么去造业,是这样子的。

好,我们看经文。

阿难!譬如暴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踰越,行阴当知亦复如是。

这个行阴,佛陀在这个地方是用暴流来作譬喻。就是说,比如一个高山当中有种快速流动的水流。这个水流的波浪是相续地流动而不停止的,而且它前面的波浪跟后面的波浪互相不超越。后浪推前浪,前浪带动后浪,一个波浪、一个波浪不会超越的。“行阴当知亦复如是”,我们内心的造作、内心的造业功能也是一样,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它是不停止的,而且不会有前后的错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们看佛陀对这个业性、这个行阴的说明。

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

身为一个在虚空当中的暴流,它这个流动之性是怎么来的呢?“如是流性”,高山当中这个瀑布,它这个能量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不断地流动呢?这个流动之性是怎么来的?它不是虚空而生,也不是水中自然而有,不是水本来的性质,但是也没有离开虚空跟水。不从空生,也不从水生,不是水的本质,但是也没有离开空跟水的相互作用的因缘。

我们看第二段。

如是阿难!若因空生,则诸十方无尽虚空,成无尽流,世界自然俱受沦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