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秦公子,海寇!(1 / 2)

“茫然走在海边,看那潮来潮去。”

“徒劳无功想把,每朵浪花记清。”

“如果大海能够,带走我的哀愁,就像带走每条河流……”

胡亥美滋滋的哼着小曲,听得赵成脊背发凉,额头上满是汗珠。他曾是中车府卫,这辈子最自豪的便是曾经给皇帝驭,为此还吹了足足大半年。他也曾有幸给胡亥驾车,但却从未同乘过。莫要说他,就算是他大兄赵高也未有。

自从胡亥拜师黑夫后,他就成了黑夫的模样。赵成听大兄暗地里多有抱怨,说秦国王孙公子果然都是刻薄寡恩之人。他几乎将所有宝全押在胡亥身上,多年来亲自教导,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当初胡亥闯了不少祸,也都是他背锅受罚。结果倒好,有了黑夫忘了赵高。

关键是胡亥也被黑夫带歪了,再无争权夺利的心思,现在天天就想着出海。又拜师于稷下高徒张苍,每日钻研星象水文,忙的不亦乐乎。至于律令和帝王之术,则是弃之如敝屣。

赵高当时就说,这娃彻底废了……纵然真的能扶持胡亥上位,届时胡亥是会重用黑夫还是他赵高呢?

“赵成。”

“下吏在。”

“你担任昌邑令多久了?”

“约半年时日。”

“甚好。”

胡亥现在可不是什么稚童,他已年过十五。若搁民间,结婚生子的都有。只是他还未行冠礼,秦始皇也不急为他安排婚事。他终究是秦国公子,这股上位者的气质拿捏的死死的。

他可以和黑夫嘻嘻哈哈,这是出于对黑夫的尊敬。但在他眼里看来,赵成这种人是最没才能的,只不过是个车夫罢了。他这就是因为在学宫待久了,接触的都是百家名仕大贤,自然就瞧不上赵成。

胡亥正襟危坐,瞥了眼赵成,淡淡道:“昌邑穿潍水而过,为渤海之滨,与夜邑共治盐场。近年来海盐不断减产,你可知为何?”

“齐地千百年来伐薪煮海,以致于海滨柴薪耗尽。若想继续煮海,只能以人力负薪至盐场,故……”

“还因人祸!”

“对对对……”

“上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何来人祸?”

“……”

赵成老脸一黑。

合着好赖话全让你说了?

“哼!只知趋炎附势,无半分个人见解,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胡亥是重重哼了声,愈发觉得赵成愚昧 不可交。他既然拜师于张苍,那么很多课他都会去旁听。特别喜欢张苍讲学时舌战群儒,往往能让那些老儒名士哑口无言。久而久之,也就会了些治国的手段。

“人祸,便来自汝等无能的秦吏!”

“对对对,都怪我们……”

等会?!

关我啥事啊!

赵成满脸委屈,他纯粹是赶鸭子上架,满打满算也就当了半年的昌邑令。而且晒盐是季节性的活,从每年三月开始干,至十月便得结束,皆因寒冬不出盐。开春时节则要忙着农耕,他忙的是嘴皮子起火泡,布履都穿坏了好几双。

胡亥好歹也跟黑夫这么些年,当即是训斥道:“昌邑盐场,昔日由夜邑田氏把持。他们则借此机会贩卖私盐,贪腐谋私与秦夺利。还有数十秦吏受其贿赂,为其掩护。如此人祸,皆因汝等秦吏昏庸无能,以致于海盐减产!”

“是是是……”

赵成只得含泪点头认错。

胡亥则是满脸怒容,他这人的优点就是孝顺。他几次回宫,总能瞧见皇帝深夜时还在批阅文书,或是与朝公议政。前些年东巡时,他在马车上颠的是翻江倒海,而皇帝则是稳如泰山淡定处理着文书。

只不过,皇帝鬓角也生了白发。纵然执拗的将其拔去,皇帝今年也有44岁。如今的精力是大不如从前,只能是希望各地太平,能让皇帝少操些心。

因为海盐减产这事,秦始皇屡次发怒。昔日齐国治理,岁收海盐十万石。到了秦国,怎的就只剩下五万了?!

这不仅仅是钱的事,更关乎颜面!

这是打他的脸!

秦始皇自前年开始,屡次勒令齐地郡县长吏大规模制盐,可产量却是一年比一年低。数位封疆大吏被革职,却无法改善。若非如此,秦始皇也不会将黑夫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