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那些有军权的世家大族有了不轨之心,他们孤儿寡母的将会非常被动。
若想保住周氏的江山,还是要靠周氏子弟。
如此一来,一个有威望又没有实权的宗室勋贵便十分重要了。
刚才她说具体如何奖待三军归朝时再定,那是说辞,其实她心里早有定夺:不加官,只进爵:由原来的四品郡公升为二品郡王,仅次于一品亲王衔,封号也由原来的单字淳变成双字的护国。
护国二字往往是给那些武将勋贵的,现在给了周彻,也是告诉百姓,护国郡王就是为了护佑大景国的,是为保佑周姓皇位传承的。若有不臣之心,不堪护国二字。
至于食邑,送给他一些又有何妨,到时候她的儿子坐拥天下,还差了他那一亩三分地的食邑?!
黄皇后对自己的决定非常满意。
继歌功颂德和讨论嘉奖的两个议题后,早朝进入第三个环节的讨论:和胡人三政权的和谈如何进行。
战争虽然结束了,但双方和谈才是重头戏。
正常来说,两国和谈,应是求和的一方派遣使团带着满满的“诚意”来对方的都城进行磋商,这时会有鸿胪寺的官员前来主持招待,经过一些列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最后和谈的内容由皇上定夺。
和谈成功后,主办方会举行盛大的典礼,由皇帝亲自招待这些外国使团以表重视,最后在表面你好我好大家好实际磨刀霍霍回家接着准备的二元斗争下画上圆满的句号。
可现在大景皇帝病重,连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了,如何接待外来使臣。
那半个身子不好使、嘴角流诞的样子,简直太影响国家形象了。
还有一个问题:为了全力支持这次的战事,京郊大营的军力大部分都被调走了,现在京城防务空虚的很。
加之国库空虚,那些使团一来又是一笔招待银子,他们上哪拿钱装面子的?
于是乎,经过一番商讨,黄皇后下令:双方和谈的地点就定在并州府城,不用来京城了。
和谈的具体事务交由英国公、何大将军以及淳郡公全权处理,京城这边则会派遣鸿胪寺专门的谈判官员(俗称喷子)协助谈判。
此外,黄皇后还为此次和谈定了基调:作为战胜方,态度要强硬,但和谈要有诚意,该让则让,万不可做出破坏和谈的举动。
大景实在无能支撑下一场战事了。
大景的国库本就空虚,打完这场仗后,看守国库的胥吏可以直接下岗了——偌大的国库真是一个子都没有了。
就连这次打仗的钱还是他们趁元康帝病重昏迷将他的私库打开了,挪了八十万两出来。
这件事元康帝还不知道呢,若是知道,估计病情会更重。
和谈的时间定在了三月二十日,由鸿胪寺官员出城迎接三国使团,英国公等人在城门处等候。
这百余年来,胡人对汉人在军事上和外交上都是压倒性的,以往每次和谈胡人使团的态度都是高高在上趾高气昂的,相反大景使团往往憋屈至极。
这百年的惯例走下来,哪怕这次战争打败了,三国的谈判团依然没改变老毛病,看到大景负责接待的鸿胪寺官员时习惯性颐指气使鼻孔朝天。
直到走到并州城城下。
并州城的城门两侧分别摆着四驾推车,每辆车上都有一个黝黑粗壮的大铁桶,那铁桶的桶口朝天,像是随时可以喷发大黑铁块一般,让人望之生畏。
不仅如此,就连城墙上也分列了至少二十台大炮桶。
这座城,这些铁桶,如此摆设,目的昭然若揭。
三国使团觉得受到了侮辱,又不敢再如往常那般肆意妄为。
没看英国公这老匹夫正站在一个大铁桶旁边,轻轻的摸着铁桶的桶身么,那一脸温柔的表情像是对待自己的情人,真的是来和谈么!
简直欺人太甚!
三国使团顶着屈辱终于跟进了城,没想到城内更过分。
为了欢迎他们的到来,城内的主干道上已经铺好了地毯,可地毯两侧为什么也有大铁桶。
这大铁桶这么多么?!竟然没隔十几米就有一架。
最可恨的事,英国公一边走还一边和他们科普这铁桶。
原来这东西叫火炮,打出来的黑铁块叫火药,是一种威力极强的杀伤性武器。
说完,英国公便贱贱的回头:“至于威力大不大,到底有多大,老夫就不用过多介绍了,毕竟三国的大人们比我更有体会。”
啊,太贱了,真是太贱了。
怎么可以如此羞辱他们!
等着,等他们窃取了这火炮的秘密后,定会卷土重来,杀他们个片甲不留,到那时第一个杀的便是英国公这老逼登。
英国公也知道过犹不及,自己不能过分嘚瑟,说了几句后便不再宣传,之后的路边正经多了,一路引领着三国使团走到了并州城的官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