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往生论》——
《往生论》在创造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念想之前,它先讲说,为什么我们要介绍极乐世界的这些影像呢?它讲出两个理由。它说,“世尊我一心”,我们在念想极乐世界的时候要注意两件事:
第一个,“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这是第一件事情,要有皈依的心。
第二个,“愿生安乐国”。要有往生的心。
所以,以下所有的这些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念想,就是为了两件事:第一个,加强你对阿弥陀佛的皈依;第二个,增长你往生的愿力。就是借假修真。
这个总标,就是说,你极乐世界的莲花观,重点不是你把莲花观得多清楚,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你要把这个莲花的庄严相、功德相观出来,让你产生皈依的心、好乐的心。重点在这里,清不清楚是其次。你要能够怎么样?“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关键在这里。具足这样的观念以后,我们就有资格来谈往生的念想。
乙二、别示三种念想分三:丙一、庄严想;丙二、功德想;丙三、成就想
看乙二。这个时候,有三种念想跟我们临终往生是有关系的:第一个,庄严想。庄严想就是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你要有一个正确的念想。第二个,功德想。极乐世界正报的身心有什么功德,你也要有正确的念想。第三个,成就想。前面两个是因缘的假观,依报正报,这个是回光返照,观照一念心性,你相信你一定可以往生。前面两段的目的是建立“我一定要往生”,第三段是“我一定能够往生”。前面两个是我想要往生,我一定要往生,后面第三个成就想是我一定可以往生,是这个概念。这三个所缘境不一样,一个是依报的所缘境,一个是正报的所缘境,第三个是观察一念心性,这三种念想要现前。
丙一、庄严想分三:丁一、大地庄严;丁二、宝树庄严;丁三、池水庄严
我们先看第一个,庄严想。庄严想有三科:大地、宝树跟莲花。
丁一、大地庄严分二:戊一、总标;戊二、别释
我们先看第一个,大地庄严。
戊一、总标
我们先看总标。
观彼世间相,胜过三界道。
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往生论》——
在我们修观之前,天亲菩萨先提醒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说“观彼世间相”。这个世间相是指的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包括大地、宝树、莲花、池水等等。首先我们要知道,极乐世界的这个相状是超过三界道,它是超越三界的果报。我们做一个解释。
我们没有一个人去过极乐世界,但是佛陀要介绍极乐世界依正的时候,他只能先假借娑婆世界的相状。比方说落日,他为了要让你了解极乐世界的光明相,他只能假借落日;比方说极乐世界清净的大地,他只能用水,清净的水,来表达它的清净、柔软。那么我们刚开始在借相的时候,在悟入极乐世界念想的时候,其实借用很多娑婆世界的相状,这个是正确的,借已知的东西来念想未知的东西。但是你永远要知道一个观念,我们只是借,极乐世界不是真的这样子。为什么呢?因为真正极乐世界的东西,成就的时候是“胜过三界道”。极乐世界的东西比落日、比水庄严多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
那么,它为什么超胜呢?有两种情况:
第一个,它的果地的超胜。
因为“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从本质来说,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是无障碍的。凡夫的心是有所得,所以我们得果报的时候,我们的依报是有障碍的。比方说这边有桌子,就放不进去椅子,因为桌子跟椅子互相障碍。极乐世界的东西往往是互含互摄,它有光明,它同时也有庄严,有庄严,又有音乐。这个功德的五尘它经常是互含互摄,它是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的。所以第一个,它的本质是究竟如虚空,它是无障碍的。第二个,广大无边际。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是一个广大无尽的依报国土,它的正报是长远无尽的正报寿命。
第二个,它因地的殊胜。
那么它的果地功德是怎么来的呢?看因地殊胜。“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是弥陀的大悲心跟他无漏的六波罗蜜的善根的功德力所成就的。
那么这个地方作为一个总标是说什么事呢?善导大师在解释这一块的时候,他特别提到说,极乐世界的相状跟娑婆世界的相状最大差别,他讲到有漏跟无漏的差别。娑婆世界的相状,你不断地熏习,它会带动烦恼跟业力,所以,娑婆世界的相状你真的是越少接触越好。所以说,为什么到晚年的时候,佛陀要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因为你六根所得到的东西都是有漏的相状。
但是极乐世界的相状不是这样,它不需要“都摄六根”。你按照佛陀的文字这样的引导——“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这个相状跑到你内心的时候会产生两种功能:第一个,消除罪障;第二个,往生净土。
所以,此相状非彼相状。它先拣别极乐世界的相状,那跟凡夫的业感缘起可不一样,它是弥陀的善根力、慈悲的愿力所创造出来的,那是本愿功德所变现的,那跟业感缘起的相状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先讲到一个总标。今天讲的有没有问题?
【学员提问】和尚慈悲!弟子有个问题,就是说,我们人的一念心性具空假中三观,那么是否可以请和尚慈悲开示一下。
【师父答疑】心性,它是清净的、具足的。按照佛陀的说法,我们要处理人生的问题,要先超越人生,你要把心——这个一心三观先讲一心,就是你要回到原点来处理,你不能站在你现在的地方来处理。你现在已经没法处理了。所以,一心三观,它第一个,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个思想。就是找到生命的原始点,站在本来没有业力的角度,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站在你本来就具足极乐世界功德的角度来忆念极乐世界。你本来就具足,所以忆念极乐世界是正常的,打妄想是不正常的。你这个叫作什么?这个叫作大乘信心。“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这个信心你一旦建立,你就赢了一大半。
就是说,凭什么无量劫的妄想能够在短短的几年让你调伏?凭什么?凭的就是达妄本空。它本来就不真实,它本来就没有,就是凭这个概念。如果你今天不回归到生命的原点,那表示这个妄想都是真实的,你凭什么跟它对治呢?哦,你一天在佛堂就两个小时,你一天打二十二个小时的妄想,你就想用两个小时的佛堂跟二十二个小时对治啊?你这不开玩笑嘛!是吧?凭的就是真能破妄,因为你本来就没有,我凭的就这件事情。所以,诸位!处理问题站在什么角度很重要,先把心归零,这第一个概念。
好,一心安立以后,就可以讲三观了。空,就是调伏,意思就是把这个东西消灭掉就对了。从往生的角度,以我们现在的心,我们现在正常人是不会往生的。如果你今天念佛,你没有遇到佛法,你一直念佛、一直念佛,你不会往生的。你不会往生,因为你会来投胎。你就是娑婆世界的念想很重,除非你再来人。一个一贯道的人,他一辈子念佛,他都没有学习极乐世界的庄严,你觉得他会往生吗?他不会往生的,他只是在念佛,因为他没有产生感应的力量。诸佛正遍知海从众生心想生!所以正常人是不会往生的。
那怎么办呢?要调整,要做心态调整。一个人从一种娑婆世界的念想要变成一种往生,要做两种调整:
调整你的过去。我们有很多的过去,有的过去它没有在生命留下痕迹,恭喜你!但不幸的是,有些过去在你的心中挥之不去,你要小心!它没有真正地过去,它黏在你的心中。你现在不处理,临终你就完蛋了。“消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这些颠倒妄想平常都是你把它养得肥肥胖胖的,临命终的时候你就不是它对手了,所以你必须调伏它。
调伏它有两个方法:
第一个,从根本上否定它。你要不断告诉自己你本来就没有,我的心本来就没有。就像镜子,这个镜子买来的时候很干净,它上面弄了很多灰尘。这个灰尘放那么久,你凭什么把它擦掉?因为这个灰尘本来就不是在镜子上面的,对不对?如果这个灰尘本来就是镜子的一部分,你擦得掉吗?如果人生本来就是邪恶的,那你怎么往生呢?如果人性本来就是邪恶的,那完蛋了,你怎么修都没有用了。
佛法认为,人性也不是善良,人性是清净。它也不是善,也不是恶。如果人性本善,那你怎么会变坏呢?人性是善良,那你怎么变坏的?它就不受熏了!按照佛法的意思,人性不是善,也不是恶,叫作清净,所以它可能变恶,也可能变善,因为它受熏。所以,首先你要处理你的过去的问题点,先拉到你的一念的清净心。站在清净心的角度,先否定它的存在,你就赢了一大半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它就是一个虚妄和合的影像,经过我的打妄想来捏造,它才暂时存在。
这个时候你再用空观。
当然空观有两种:一种是缘起性空,这种不带苦谛的空。但这种空力道太薄弱,师父没有介绍,师父讲的是带有厌离心的空,就带有苦谛、诃责的空,就是无常的空,因为这个力道比较强,药性强。所以空观有两种,一种是中观的思想,“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但是这种操作起来,药太轻,它只适合在这个妄想形成的时候,你对这个妄想不是贪爱,是一种责任感。有些人的执着是因为责任感,但这种人少,大部分都是因为贪爱,你去惹它。
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说是抚尺抓住我,还是我抓住抚尺?当然是我抓住抚尺!因为我抓住抚尺,所以我才可以把它放下,恢复我的手的清净。诸位!你不要老是觉得说,妄想放不过你。其实错!是你放不过妄想,知道吧?你说,欸,我一天到晚打妄想。你自己要这样子的,难道不是吗?你自己要这样子的嘛!妄想本来是没有,是你自己在那边打妄想,你自己把它打出来的。所以“既从心起,还从心灭”,解铃还须系铃人,你把它打出来,就必须你去把它消失掉。
怎么消失它呢?伟大的佛陀知道,说我们为什么打妄想?因为你认为它会给你快乐,简单讲。咱们古人不是有一句话吗?回忆总是美好的,对不对?你看人很奇怪,两个人在一起经常吵架,吵得很厉害,一离开的时候老是想他。有没有?因为你离开他的时候,你想他美好的一面,但是一见面的时候又不是这么回事了。所以打妄想的可怕是怎么样呢?就是说娑婆世界其实伤我们很深,害我们很重,但是我们对娑婆世界的妄想,我们老是记得它美好的一面。这个很糟糕,你知道吗?
其实诸位,你一生走来,你觉得快乐多还是痛苦多?你觉得人生值得吗?你觉得值得吗?你觉得人生值得吗?我觉得人生得不偿失啊,快乐太少,痛苦太多。当然年轻人可能听不进去了,大概五十岁以上会同意我的看法,对不对?我们不能说人生没有快乐,但是人生的快乐付出的代价太大,不成比例,譬如刀上的蜂蜜。但是为什么我们来生还要轮回呢?因为对娑婆世界,我们宁可相信自己的妄想,我们总是去记得娑婆世界美好的一面,这是一个很大的盲点。我们没有看到它曾经折磨我们这一面。所以我们必须要修观,来对治心中的妄想。
娑婆世界的可怕不是外在,是在我们里面,内心的妄想。我们对娑婆世界产生错误的解读,这个是会启发生死业力的——爱取!在十二因缘里面说,一个人有业力,要透过爱取再产生有。这个“有”就是这个业力可以得果报,变成现行。所以,我们要处理我们以前对娑婆世界留下的那些美好的影像,这个影像是一种错误的影像,就修无常观,让它慢慢地脱落。以前老是抓着不放,现在就是“放四大,莫把捉”,把它放掉就好了。因为放掉它就消失掉,它本来就没有的,是我们自己惹来的。
这个空观的智慧就是调伏过去的妄想。
那么假观呢,你不能只是把过去放掉,你还要有个极乐世界。如果你只是这样把过去放掉,那就进入偏空涅槃了。小乘人就是把过去灭掉就没事了,但净土宗不是。净土宗它“厌离娑婆”,它还得要怎么样?还得要“欣求极乐”啊,它要创造另外一个生命。极乐世界当然有生命现象,极乐世界有依报、有正报。我们后面看它有正报、依报的庄严,它是一个有生命现象的地方,它可不是小乘的偏空涅槃。有生命的现象当然要创造,这个道理也是一样,也是透过念想。只是这个念想是从智慧的观照产生的念想,就不一样。就是假观,是吧?所以,现在你如果心态不改变,你念佛念一辈子,你来生会继续在娑婆世界流转的,因为你的念想没改变。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个,减少娑婆世界的念想;第二,加强往生的念想,净土的念想。是做两件事情。当你临命终的时候,往生的念想势力强过娑婆世界的念想,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一句佛号就够了,不用多。
净土宗,重点在感应道交。净土宗成败的标准,佛陀没有讲数目,净土宗是只论感应不论数目。你念一万声,你没有感应就是没感应。你一万颗石头就是石头,它不可能变成钻石。净土宗的往生从来就不是从数目上判断的,是能不能创造一种往生的感应道交。是你已经往生了,那数目才来决定你的品位。
也就是说,无量劫来,我们被外在的环境误导,我们的心已经是偏向娑婆世界,现在要透过一种一心三观把它调过来,再往极乐世界的地方倾倒。
比如一棵树。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往生,那随时要准备好。当你这棵树是往西方极乐世界倾倒的时候,你随时把它砍掉,它只能够往西方倒下去。是不是这个概念?随时做好准备。所以,虽然不断惑,但是要调整心态。就这个概念,这一心三观就这样。
当然,空观,其实在无常观讲过,现在重点在假观,怎么建立往生的念想。
【学员提问】阿弥陀佛!师父慈悲!弟子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师父,我们在拜佛念佛的时候,我们要创造往生的念想;那在我们要观想佛的时候,是观想佛放光加持,还是观想佛持莲花来接引?哪一个比较好?
【师父答疑】这个借相修心,既然相只是借的,重点在修心,那么这以下的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你倒不一定每一个都熟悉。但是,如果你学到某一个庄严,学到某一个功德,能够打动你的心,这个相状请你把它留下来。有些人对极乐世界的宝物,说我听到宝物没什么感觉,那不要勉强。你一定要借假修真嘛,你还是要顺着你过去的习性。你看有些人看到宝物没感觉,但是要看到,哦,极乐世界有光明,这个很好啊!他很喜欢光明,那就从光明下手。就是说,哪一个相状会激发你往生的愿力,这个相状对你就是妙法。这样懂吗?
是借相,那当然就每一个人借的相不同。不管借什么,你借你的,他借他的,但是目的是什么?修心。这样懂吗?不管是什么相状,它能够启发你往生的愿力,这对你就是最好的相状。但是作为师父,我必须要全盘介绍,因为我不知道你需要什么;那就着你一个修行者,你找你相应的相状去修,事半功倍。
但是你不能对极乐世界一无所知,那不可以,因为你本身没有好乐。一个人对一个东西是空白的,不可能生起好乐,这不合乎人性。你心中没有相状,你不可能好乐一个东西。如果对极乐世界没有好乐,那你只能够被娑婆世界牵着走。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让极乐世界的力量强过娑婆世界的力量,所以要调伏过去、开创未来。
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