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老魏之才干与忠心。(2 / 2)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 kk妹 2022 字 1个月前

门外,他轻拭额间细汗,心中暗舒一口气,幸得圣上信任未减,否则南海监工之劳,恐将失宠于君侧。

“尚需与杨、王二珰再续密谈。”

立于大光明殿阙,魏忠贤仰望日辉,随即步向内财府。

宫内四府鼎立,他独掌内财,权柄一方。

司礼刘时敏,军户之后,世袭荣耀,与他非同道中人;内务王末,寡言少语,孤影自处。

唯内财杨成秀,商贾出身,与魏忠贤趣味相投,二人结为宫闱盟友。

小主,

魏忠贤归途,小宦传其行踪于刘时敏。

刘时敏闻言,淡然一笑,赐银分以赏,行事沉稳,不露声色。

吴亮嗣得圣上批复,犹如枯木逢春,振奋不已。

疾步至吏部,与周应秋密议半日,六科都察新令便入内阁。

旋即,左俭都御史之职加身,一时风光无两。

此令一出,京中百官皆精神抖擞,上疏言事之风再起。

反观韩爌,须发间又添几缕霜白。

身为辅臣,首辅之位虽虚悬,票拟之权已归毕自言。

吴亮嗣之升迁,预示东林又将承压。

瞥见毕自言正奋笔疾书,韩爌心中五味杂陈,摇头叹道:“仕途维艰,难于上青天。”

毕自言之强势,屡挫其锋,实乃无奈之举。

朝廷于顺天府推行新政,每项举措皆暗藏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恰似千丝万缕,环环相扣。

龙椅之上,帝王有私欲;深宫之内,宦者藏心机;朝堂之下,群臣则背靠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各显神通。

大明王朝的权力游戏,精妙绝伦,四型并立:一者如太祖成祖,以雷霆之威,震慑朝野,令文臣俯首;二者似嘉靖,巧施权术,诱使文官内斗,自己则坐收渔利,游刃有余;三者若弘治、崇祯,看似权柄在握,实则如缚茧之蝶,处处受制,难展宏图;四者则类武宗、隆庆、万历初,文臣或宦官得宠,权倾一时,横行霸道,无所顾忌。

今朝大明,正处此第四之境。

毕自严,于朝臣眼中,已成宠臣乃至佞臣之代名词,内阁首辅之位,手握行政财政重权,行事果决,出手不凡。

鸡鸣破晓,顺天府在灯火阑珊中苏醒,翰林院大学士周嘉谟,红衣加身,独坐灯前,心中五味杂陈。

他叹道:“自圣上登基,言路闭塞,忠言难进,奸佞横行,朝政独断,祖宗之法,几成空文。”

言罢,满腹委屈,难以自禁。同为吏部尚书,际遇天差地别,不禁令他感慨万千。

忆往昔万历年间,皇帝怠政,党争激烈,齐楚浙与东林,斗得不可开交。

周嘉谟身处其间,虽力求公正,唯才是举,却屡遭弹劾,奏章石沉大海,唯有泰昌短暂在位时,方得片刻安宁。

然好景不长,天启继位,一切复归原状,权柄旁落。

反观现任吏部尚书周应秋,提拔之人,圣上批复迅速,两相对比,令人唏嘘。

更令周嘉谟心寒的是,周应秋竟因修史缓慢,将考成法引入翰林院,严加督促。

“夫人,你且安排家眷,准备返乡事宜。”

周嘉谟对突入的老妇侍女言道,心中已为即将到来的风暴未雨绸缪。

毕自严晋升内阁首辅,朝堂风云再起,身为东林领袖,他深知自己已处于风暴中心,唯有未雨绸缪,方能保全一二。

周嘉谟洞悉顺天府新政背后,东林政治愿景在皇权前黯然失色,恰似明珠暗投。

遭遇佞臣周应秋与稚龄天子朱由校,他心中不禁泛起京城将成修罗场的预感。

“夫君,可有烦忧?”

老妻忧虑之色溢于言表,见他神思恍惚。

“无碍。”

周嘉谟轻叹,起身步入外室,乌纱轻扣,尽显无奈。

“早餐已备,请老爷用膳。”

侍妾温柔呼唤,却换来他一句“心绪难平,食不知味”。

言罢,他挥袖而去,马车疾驰向翰林院。

车内,思绪万千,昨日内阁行文如利剑穿心——

“修实录若金镶玉,日仅二百字,限期严考,旬旬不辍。”

周嘉谟暗自赞叹同族前辈之胆识,亦感时局之艰。

此刻,京城各衙门皆现此景,人心惶惶。

毕自严携手周应秋,以考成法为刃,锐意整饬,京畿震动。

弹劾之声四起,却未及龙骧卫中郎将赵率教率兵入驻西苑之讯来得震撼。

此举无疑为毕、周二臣撑腰,昭示皇权之坚。

自万历怠政,官场生态扭曲,上下级之分渐模糊,朋党之争愈演愈烈,行事皆以“大义”之名,实则风云诡谲。

天启年间尚存制衡,至崇祯时,帝听信谗言,朝臣或求清名,或求自保,稍有不慎便辞官而去,朝堂风气日下,权臣更迭频繁,皆以私欲为重。

正值毕自严首辅立威之际,一切奏章皆被驳回,朱由校于龙案后淡然询问:“奏章皆已处置?”

刘时敏应声而答,皇帝未再深究,转而问及他事,朝堂风云,尽在掌握之中。

"袁世振整顿盐政之事,进展如何,可曾见成效?"

"禀圣上,袁侍郎之奏疏,已化作户部铁令,疾驰各省,责令盐商亲赴或遣使入京,共商盐引分配大计。"

"依策而行,六月初,解盐之权将如甘霖普降;七月,两淮、两广盐引紧随其后;至于八月,川盐之权亦将尘埃落定。"

"嗯,袁世振此人,确是多谋善断之士。"

朱由校微微颔首,眸光转向刘时敏,言辞间透着深意:"卿家,待六月解盐权分定之际,可密令毕自严,上疏力荐袁世振,扶其正于户部尚书之位,以彰其功。"

"奴婢领命,即刻去办。"

刘时敏闻言,眸光闪烁,似有深意地瞥了皇帝一眼,随后躬身而退,步履间透着一股决绝与忠诚。

此举不仅是对袁世振的认可,更是为朝中添一重稳如泰山的支柱,毕自严之提议,无疑是为袁世振的仕途再添锦绣,威严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