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之中,鱼龙混杂,实乃时局之憾。”
朱由校,这位后世评说的君主,目睹此景,不禁感慨:“尔等谋略,真乃玩味无穷。”
彼时,无遥感之术以窥天地,田亩丈量,猫腻丛生,犹如雾里看花,难辨真伪。
“此等生员,似有惰怠之嫌。”
董应举奏章中一语道破,清丈之业恐再延期。
朱由校沉吟:“武略之才,或可一试?”
念头一闪即逝,深知军官摇篮,当以培育将才为要,勿添纷扰。
轻敲奏本,朱由校心念电转:“欲治贪腐,非严刑峻法可独力承担。昔日洪武剥皮实草,手段尽出,贪墨之风犹盛,犹如野火难熄。”
随即,他心中涌起一计:“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让官家自寻良策,或可引蛇出洞,再寻忠奸。”
“此段文字,速录交予通政司,令京中各衙门深思,如何在新政推行中,杜绝苛民之弊,共谋良策。”
朱由校吩咐道,言辞间透露出对人才甄选的微妙考量。
“遵旨。”
太监领命而去,刘时敏摇头苦笑,深知此旨意在“钓鱼”,而能否钓得真金白银,尚待观瞻。
屏风两侧,人名渐增,每一笔皆是皇帝对群臣的评判与期待。
刘时敏虽不明全盘布局,却感皇帝之意,深远且细密。
"妙哉!"
喝彩如潮,自大明中军都督府荡漾开去,穿透六部衙门的宁静。
"岂能让喧嚣之声绊足城内?日复一日,颇扰清梦。"
兵部尚书黄克瓒眉宇轻蹙,对下属之言以简短之语斥之:"速速归位,莫再赘言。"
转而,他目光投向另一旁,探寻道:"对岸何以喧嚣至此?"
答曰:"武略院半年一度的盛事将至,众士子正紧锣密鼓演练中,此事早已传遍朝野。"
黄克瓒闻言,颔首沉吟,思绪万千。
自杨镐远赴定辽,武略院之重任便落于悍将陈寅肩上,其履历辉煌,令黄克瓒心生信赖。
"吾亦欲亲临观摩。"
黄克瓒决定前往,对武略院之教学法门早有耳闻,不外乎戚继光之《纪效兵书》等经典。
今日,他更欲亲眼见证其教化成果。
步入武略院,即闻"十矢九中,堪称绝妙!"
之声,黄克瓒心中暗赞,自忖非无因之果,能跻身兵部尚书之列,非唯皇恩浩荡,更赖自身之文武兼修。
骑射之术,于他而言,不过小试牛刀,六艺皆通,儒将风范尽显。
"黄尚书莅临,有失远迎。"
陈寅见黄克瓒至,并无讶色,反显亲切,二人交情颇深,黄尚书常访,意在寻觅英才。
"陈老将军言重了,边关不宁,吾身为兵部之首,自当关切军务,此番探访,实为心安。"
小主,
黄克瓒笑语相迎,又不失官场分寸。
随即,他低声询问:"适才闻有壮士十矢九中,确有其事乎?"
陈寅颔首,眼中闪过一抹笑意:"确有此事,且知黄尚书亦擅射艺,何不借此良机,指点一二?"
"罢了罢了,我这微薄技艺,充其量只够拉开一石软弓,何必自取其辱,献丑于人前?"
黄克瓒闻言,笑而颔首,摆手间尽显豁达。
现场琳琅满目,长弓短箭,应有尽有,然众人手中,多为一石软弓,唯寥寥数人,执硬弓而立,彰显不凡。
忆及大明武学巨匠茅元仪于《武备志》与《石民四十集》中所述,边军四宝:软弓、长箭、快马、轻刀,历历在目。
大明弓制,精妙分级,一石软弓、一石硬弓、二石强弓,各有千秋。
测弓之法,古朴而科学,挂弓于壁,以重物试弦,满弓之际,重量即弓力之证。
一石软弓,又称开元弓,骑兵卫所之标配,虽名含“软”字,实则相较京营重弓,亦属劲弩。
较之后世,大明战弓之柔中带刚,即便是最软者,其拉力亦超今人之反曲弓极限。
至于二石强弓,多为锦衣卫之饰物,实战之余,更添威严。
然当今世态,京中能挽二石弓者,实属凤毛麟角,未知几何。
黄克瓒与陈寅并肩而立,目睹一魁梧生员,手执二石强弓,八十步外箭矢如飞,每发必中,引来阵阵喝彩。
"此子非凡,何方神圣?"
黄克瓒心中暗自赞叹,询于陈寅。
陈寅斜睨一眼,轻声道:"黄尚书莫急,此人卢象升,鹰扬卫之骄子,应天府才俊,已入陛下法眼。"
继而补充道:"鹰扬五杰,唯此一人脱颖而出,余者皆因体质所限,黯然退场。"
黄克瓒听后,非但不恼,反生惜才之心。
武略院虽由杨镐倡办,实则天子之意也。尖子生自然先由圣上挑选,黄克瓒心知肚明。
"闻此地汇聚四方卫所英才,不知可有后勤精英,愿为老夫引荐?"
黄克瓒目光转向一侧,言辞中流露出对后勤人才的渴求。
陈寅捋须沉吟:"人才自是有的,但武略院生员前程,皆由陛下定夺,在下岂敢擅专。"
黄克瓒闻言,淡然一笑,点头以示理解。
此事,终需面圣陈情,毕竟,此乃天子门生,非他所能轻易摘取之果。
正当黄克瓒沉思对策之际,捷报传来:"卢象升,十矢十中,甲等佳绩!"
箭术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妙哉!"
黄克瓒脱口而出,赞不绝口。
转瞬之间,又一位壮士步入场中,于数弓之中慧眼识珠,择一石硬弓,轻试弦音,随即稳健迈向箭靶。
但见他凝神聚气,立如松,箭似流星,左手稳弓,右手如满月拉弦,待弓满如月,一瞬松弦,箭矢带着凛冽寒芒,划破长空,直击靶心。
"砰!"
一声轰鸣,箭矢正中红心,引来众人喝彩。
"此壮士何人?"
陈寅沉吟片刻,揭晓谜底:"乃吴襄也,虎骧卫中郎将祖大寿之妻兄,武举出身,原欲明年再战武科,却随祖将军入京,得荐入武略院。"
"哦?"
黄克瓒闻言,眸光闪烁,深知大明军制,家族传承屡见不鲜。
念及祖大寿之父祖承训,曾为副总兵,威震万历援朝,不禁对吴襄刮目相看,心中暗记其名。
果然,吴襄不负众望,十矢连发,矢矢中的,与先前之卢象升平分秋色。
"真乃人才也!"
黄克瓒心中暗喜,思量着:"若能将其调入兵部,或可解五城兵马司京城治安之困。"
目光追随着被众人簇拥的吴襄,他轻抚下颌,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