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恪的原计划中,他动用的兵力就是三千,最多不能超过五千。
若是没有李世民的特许,超过这个数字的兵力,那便是僭越之举,必然会引起朝廷的警觉与不满。
所以,这三千到五千的兵力,如何运用就是一门大学问。
按照李恪最开始的设想,就是活学活用。
李靖是如何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奇袭定襄,他便如何以这三千到五千的兵力在这场战争中发挥关键作用。
他可以借鉴李靖的战术,寻找突厥防线的薄弱之处,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
或者利用地形优势和未卜先知的历史知识,进行伏击,给突厥军队以沉重打击,活捉颉利可汗。
但是经过袁天罡的提醒,他发现,自己似乎确实还是受到了李靖改变计策的影响,有些没有沉住气。
因为这场战役的最后,就算李靖违抗李世民的命令,从而将不可一世的突厥给灭了国。
这都是一年以后得时间,自己现在就操心忧虑这些,实在是有些操之过急。
还不如想着如何好好发展发展封地内的经济民生。
再则,好几万的大军涌入自己的封地,住行虽然都在军营中,不要钱。
但是其他方方面面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物资。
再者,战争都是从一场场小的冲突,局部的摩擦开始逐渐升级的。
朝廷的这些大军来到这里之后,肯定也不会什么事都不做。
必然会打探情报,收集信息,乃至于拔掉他们的据点,打掉他们的外部势力。
一点一点的积累优势,为最终的胜利奠定基础。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俘虏的战俘,缴交的战利品,只要处理的好,也会给封地带来新的机遇。
自己何不在双方对峙试探的这一段时间内,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这些上面。
李恪心中暗暗思忖,战俘可以拍卖,亦或者让他们参与到封地的建设之中,既能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也能合理有效的创收。
而对于战利品,可挑选出有价值的部分用于发展封地的经济,比如可以用缴获的牛羊,促进经济的增长;用珍贵的皮草、珠宝等物品与其他地区进行贸易,换取更多的物资。
并且,有句话不是说的好吗?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妖魔鬼怪在庙堂。”
李恪不相信,在突厥山河日下、势力渐微的现在。
那些掌权的部落族长和权贵们,不想着一些后路,就没有一个贪官。
除了了武器,在任何物资上。
只要他们愿意,李恪也不介意和他们进行一些暗中的交易。
毕竟,在这复杂的局势中,为了封地的发展和自身的利益,有时候需要采取一些灵活的手段。
李恪微微眯起眼睛,心中盘算着各种可能性。
他知道这样做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如果操作得当,将会带来巨大的收益。
这可比担忧那些有的没的,强的太多了。
想到这里,李恪脸上旋即露出一抹释然的笑意,对着袁天罡说道。
“多谢先生教诲,刚才确实是本王有些失态了。只是这李靖将军的到来太过突然,本王的诸多谋划皆被打乱,一时之间难以释怀。”
袁天罡微微摇头,说道:“殿下,既来之,则安之。李靖将军来到云州城,虽有变数,但也未必全是坏事。殿下可借此机会,重新审视局势,调整策略。或许能在这变化之中寻得新的机遇。”
“以殿下之聪慧,定能在这变化之中找到新的突破点。”
“况且......”
说到这里,袁天罡抬头看向李恪,神情肃然道。
“我观殿下所建的燕王卫,训练有素,个个精锐异常,只是其中汉人所占的比例已经只占到了三四成,再这样下去,就非常的危险了。”
“在大唐,胡汉之分虽不如以往那般尖锐,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是燕王卫的人员构成,没有足够的汉人领导压制,全是异族的话,到时出现什么变故,恐会给殿下带来诸多麻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听到袁天罡的话,李恪额头上的冷汗,一下子就冒了出来。
因为,袁天罡说的实在是太对了。
同样发生在大唐的怛罗斯之战,就是因为异族叛变,这才导致,大唐惨败。
这场战役乃是安西都护府与阿拉伯帝国的穆斯林、中亚诸国联军,在怛罗斯相遇而导致的战役。
名将高仙芝率领两万大唐军队,以及一万葛逻禄部番兵,汇集三万大军。
在怛罗斯,与十余万阿拉伯联军的一场战斗。
一开始,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高仙芝根本不慌,三万唐军在他的率领下,发挥了惊人的战斗力。
前期,占据了战场的绝对优势,十余万阿拉伯联军,被他打得溃不成军、伤亡惨重。
就在即将要以少胜多之时,葛逻禄番兵突然反叛,与阿拉伯人前后夹击大唐军队。
高仙芝对这番变故始料不及,一下子被打懵了,指挥失去了冷静,乱了章法。
两万的唐军形势逆转,迅速崩溃,大多数士兵都倒在阿拉伯铁骑之下。
只剩下四五千人幸免于难。
若不是大唐府兵表现出来的战力,成功将阿拉伯联军给吓到了。
从而也放弃了追击,不然高仙芝恐怕难以逃脱,大唐的损失将会更加惨重。
李恪被袁天罡突如其来的这一提醒,心中警铃大作。
因为从双方的构成来看,还真就如出一辙。
自己如今的燕王卫与高仙芝的军队有着相似的隐患。
皆是其他民族的士兵占据绝大比例,大唐士兵数量不足一半,乃至更少。
这时候的少数民族,可没有完全融入大唐,其忠诚度难以保证。
自己可不能重蹈怛罗斯之战的覆辙,必须采取行动改善这一情况。
只是,现在讨论的是李靖驻扎云州城,大唐攻打突厥之事,袁天罡突然提到自己的燕王卫,这是何意呢?
难道两者有什么关联?
想到这,李恪神色凝重地对袁天罡说道。
“先生所言如醍醐灌顶,本王定当整顿燕王卫。只是不知先生此时提及,可是心中已有腹稿,能够改善此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