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议定,接下来便是付诸实践的时刻了。
其实,在耿恭于西域立下赫赫战功之后,回到洛阳本就应该被封侯的,但是皇帝刘炟认为,耿恭无论如何地骁勇善战,也无论立下了多少的汗马功劳,他都只是一个外人。所以耿恭只被封为一个禁军统领。
耿恭心想,自己这次是主动请缨,且胸中早已经有了退敌良策,这些皇帝刘炟都是知道的,因此,此次出征,皇帝陛下必将会拜自己为主将,统帅大军征讨叛逆。耿恭甚至觉得,自己建功立业的时机又一次来临,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刻就在自己的眼前。
可惜,他想错了。甚至满朝稍微有些见识的官员也想错了。刘炟并没有拜耿恭为主将,而是以中郎将马防行车骑将军事,耿恭这一个曾经身经百战的老将,竟然只是被委以副将之职。众所周知,马防是马氏家族中最没用的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其实他们不知道,皇上此举是甚有深意的。因为他记得,此事之前,自己刚刚为马氏一族赐爵封侯之事,与皇太后马氏发生争执,最后搞得自己灰头土脸,封侯赐爵之事也只能就此作罢。
皇帝觉得,当前如果赐封于马氏兄弟,很明显,会让人认为自己太过徇私。因此,只有让他们荣立功勋,才能够在自己赐封他们之时,百官甚至是母后也无言以对。百官对此,心中虽有质疑,但却不好直接反对。皇帝为了让舅父稳操胜券,将拱卫京师的北军所有主力,总计三万人配备给马防,更有耿恭这一当世名将随军参谋。汉军此行,还不是手到擒来?
大司空第五伦本就是个直言不讳的性子,先前见皇帝任人唯亲,就心存不满;但是考虑到之前皇帝在马太后那里大大地失了面子,自己也就不好太过紧逼,让皇帝另换主将。可是这次不同,京师洛阳的精锐几乎都被马防带去凉州。马防是个庸才,这是谁都知道得一清二楚的事情,此次他担任主帅,胜利了万事大吉,可是万一败了,则洛阳再无兵可用,羌族如果居高临下,挥师东进,则皇朝危矣!
第五伦向皇帝刘炟陈述其中厉害,可谓言辞恳切之至。其实皇帝何尝不知道,自己的这个舅舅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也正是因为其无才,所以才更需要强大有力的兵力保障。何况自己曾经命令过马防,让他遇到大事之时,一切事宜还需要多听听副将耿恭的看法,相信此次西征,汉朝大军无论如何也不会败的。可是第五伦位及三公,丝毫不理解自己的苦心不说,还处处与自己作对,实在让人难以忍受。刘炟性格比较舒缓,因而对第五伦劝阻之事,也就没有深究。但是要他临时替换主将,却是万万不能的。
建初二年(公元77年)秋,行车骑将军事、中郎将马防与长水校尉耿恭带着援军三万大举西进,行军路上,只见黄沙弥漫,马鸣风萧萧;旌旗舞动,鼓动山川摇。三万大军,一字排开,如一条刚刚逃出洪荒的巨龙,浩浩荡荡地向西凉席卷而去。数十日之后,大军前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抵汉阳郡首府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东南)城下。
而此刻的羌人大军,主力并不在冀县之内。眼见汉朝援军只有区区三万人马,比起迷吾所部的五万人马,实在不算多。何况羌人军队还获取了本地大多数人的支持,对本地各处的地形也甚为了解,可以这样说,天时地利人和,羌人军队已经占据了其中的大部分。如此看来,羌人军队几乎是必胜之局,为何迷吾会不战而逃呢?难道仅仅是因为汉军之中有一个盖世名将耿恭吗?
这些疑惑,不仅汉军不了解。即使是羌人军队的一般将领,也对迷吾的做法表示困惑。只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羌人军中虽有诸多不解,却也甘心听从大首领迷吾的号令。
毫不夸张地说,迷吾是真正的一代枭雄。他不仅有自己领导羌人、抗拒汉军的勇气,也有趋利避害、上军伐谋的智慧。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迷吾对于汉军的动向、汉军军士素质的了解,一点也不逊色于对自己军队的了解。他知道,朝廷大军都是拱卫京师的精锐,一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角色。自己的军队刚刚连番遭遇大战,已经疲乏不堪,因此汉军虽然行军千里,却还可以说有以逸待劳的优势。此外,耿恭之勇略,天下谁人不知?因此,此次战役,羌人军队只可以智取,不可力敌。于是迷吾急忙放弃对陇西郡的进攻,转身西去。他断定汉军不可在此久居,因此只要汉军一撤,自己还可以卷土重来。
不久,迷吾大军就攻破傅育在临羌设置的防线,南渡黄河直接回到自己的老巢尕让(今青海贵德县)。可是他忘记了一件事情,不是所有羌人部队都能够及时转移的,自己率领大军离开,其他部落的军队便会就此失去援助,势必会陷入重重包围之中。
此时羌人的另一支军队,由羌人的二首领布桥率领,正在陇西郡的部分地区烧杀抢掠。直到他知晓自己回去的路被傅育生生掐断,陇西太守孙纯把守住各处要塞,截断自己西去的路途之时,才翻然醒悟,自己没有办法西逃了。于是他毅然决定,率军攻取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南),而后夺路南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此可以说,临洮一战,事关布桥的生死存亡,也关系这以后汉军和羌族军队的战争胜负。临洮存,则汉军援军到来,就能一举歼灭西羌军队;反之,则布桥所率领的军队一路南下,汉朝西南边境从此便会陷入一场大的祸乱,即使援军赶来,也只能望洋兴叹。
最终,汉军面对羌人军队的一波又一波进攻,没有丝毫的惧意和退却,殊死抵抗之下,汉军军士十不存二,但是羌人军队也损失惨重。面对日渐严重的军事形势,布桥所部一筹莫展,只能做出最后的殊死一搏!
恰如钱穆的《国史新论》中关于中国汉朝时代的诸位名将的论述所言,一个优秀的军事人才,需要精通人事、军事、政事,很明显,刘炟此次派遣的主将马防并不是一名可堪大用的将军。首先,其不通军事,因而要取得战事的胜利,获取自己想要取得的功勋,就必须全力仰仗耿恭这一精通军事的人才。其次,不通人事,因此,他与耿恭的联合只会是一时的需要,而不可能永久的稳固。最后,不通政事,因此,即使他侥幸在耿恭的全力帮助之下剿灭羌人的叛乱,凉州之地也轮不到他来镇守,一切的殊荣,都只能归功于他是刘炟舅父的先天优势之上。
其实,在马防和耿恭二人携手远征凉州之前,马家与耿家便素有嫌隙。于个人而言,马氏兄弟因为深受皇帝刘炟的恩宠,多年下来,一直没有什么人可以制约他们的言行举止,于是他们便经常做些违法乱纪的事情,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其臭名远扬,可谓尽人皆知。朝堂上下也就分为了三类人,一是贪慕其地位显赫,与博取功名者,这种人对其言行不但不反对,反而会煽风点火、助纣为虐。二则是对其言行很反感,但担忧自己得罪了马家,便会招致嫉恨、乌纱不保。最后则是疾恶如仇之人,他们只要一见到其不合乎礼法的行为,即使自己会有危险,也会坦率直言。很明显,耿恭就属于第三种人。耿恭,为当世名将,亦可以说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为了大汉江山,可以说是出生入死,不计个人荣辱得失。见马氏兄弟如此作为,不是要败坏天下,惑乱朝纲吗?为人正直的耿恭,焉能不怒不气?幸好朝中还有好意之人,知道马家势大,为了耿恭的安危,屡次劝阻他不要意气用事。但越是这样,忠厚老实的耿恭就越不信邪,终于有一天,耿恭联合一些大臣,将马氏兄弟弹劾。马氏兄弟何许人也?他们可都是当今圣上刘炟的舅父,当今太后马氏的兄弟,因此,此次弹劾也就不了了之。但是,耿恭却因此事将马家彻底得罪,马氏三兄弟,马廖的心胸稍微宽广一些,马光则是一个无甚心计的人,只有马防,心胸狭窄、睚眦必报,说其是一个小人也一点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