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哄睡的歌(1 / 2)

具体是谁接手的衡阳购物市场他也不清楚,当时没打听过,不过听说也是个体老板。

改建之后的衡阳百货,又焕发出了一阵活力,当年的营业额一度超过了2亿,但奈何生不逢时,仍然逃不过衰落的命运。

至于衰落的原因,一内一外。

内部因素很简单,就是管理水平不行,许多商场经营者,都没什么居安思危的意识,把生意好当成了一种常态,而不是去分析背后的具体原因,到了生意差的时候,自然就抓瞎了。

典型的经验主义思维!

至于外部因素,主要是时代发展太快,80年代改开之后,百货大楼的模式兴起,各个地方纷纷盖楼,都想弄得气派一点,但是却忽略了城市规划和人口的购买力。

有些地方,两栋百货大楼相隔甚至不到一百米!

这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

而且进入90年代后,街上的超市和便利店数量再次增多,市场竞争加剧,加上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百货大楼的管理模式也不行,商品更新换代太缓慢,跟不上老百姓的需求变化,百货大楼的模式逐渐被淘汰。

到了新世纪之后,主要城市的零售系统,就成了大家熟悉的购物中心+大型超市+便利店的模式,从大到小,数量增多,遍布整个城市,互相补充,十分合理。

至于百货大楼,只存在于城市的少数几个购物中心当中,靠着配套的餐饮和娱乐门店才能够活下来。

孤零零的百货大楼,就算能撑过千禧年这个关口,也只不过是苟延残喘,最后还是全都消亡了。

其实现在的百货大楼已经有了这种苗头。

单独的一栋百货大楼,效益始终上不去,甚至还出现了逐年亏损的情况。

前世衡阳百货重新焕发生机之时,弊端已经初步显露了,当时衡阳百货又被市里强行塞过去不少小型商业单位,连同员工和商铺一起甩给他们。

名义上说是兼并,但其实就是丢包袱,把那些经济效益差、甚至是正在亏损的小型商业单位交给经济效益好的,让他们帮忙养着。

外部竞争变得激烈,加上还被塞了不少拖油瓶,衡阳百货的结局也一点不让人意外。

不过赵山河却十分警惕,衡阳离他的华龙商场很近,两家商场之间的竞争最为激烈。

要是眼下衡阳购物市场被别的人接手,提前把衡阳百货大楼搞了出来,那对华龙商场的生意始终是会造成影响的。

华龙商场并不是没有弱点,面积虽然达到2000多平,但相比百货大楼动不动上万的营业面积,还是太小了,商品种类主要集中在日用百货、粮油调味品上。相比货品齐全的百货大楼,这始终是个劣势。

如果旁边出现一栋百货大楼,这自然是赵山河不愿意见到的。

与其便宜了别人,不如自己拿下来!

所以对于这次会议,他就有了一些想法……

思考了一会儿之后,赵山河又去打了几个电话,跟中山百货的林经理、绍山百货的于经理打探了一番情况,又了解到了更多的细节。

商务局那边确实是打算把衡阳购物市场承包出去,但没人敢接手。

原因也很简单,离华龙商场太近了!

赵山河闻言心里又松了一口气。

他简单规划了一下,如果能拿下,他准备把原本的衡阳购物市场改造成专门的电器城,还可以增加数码产品,以后可以向手机商场转型。

这样华龙商场的电器区也能拆分出来,腾出一些地方。

但这事还有个问题,自己正需要人手,如果拿下了衡阳购物市场,那这事又需要人手去处理。

人手不足,让赵山河有点头疼。

不过这事不算复杂,只要有个人看着点就行了。

中午吃饭,苏鹏也留了下来蹭饭。

又想起来晚上吃饭的事情,冲着赵山河问道:“对了,姐夫,晚上去茂春楼吃饭,是要请什么客人吗?”

赵山河摇头:“就你们几个,还有我四弟,我有点事情跟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