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纷纷点头,这倒是有利的证据。汉朝的诏书上有传国玉玺所盖的印记,拿来做对比可以作为证明的依据。不过,作伪者自然会想到这一层,精雕细刻足以乱真,光是这一点倒也不能完全证明。
苻朗显然明白众人的想法,继续道:“光是印证比对印章字迹,尚不足以完全证明。故而我遍查古籍,追寻记载,被我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当年王莽篡汉之时,曾逼迫皇太后王氏交出玉玺。王太后怒而掷玉玺于地,断其一角。王莽得知,以黄金镶嵌修补。此事史书皆有记载。根据此事记载,传国玉玺当缺失一角,以黄金补之才是。然而事实上,这枚传国玉玺四角完好,唯有一只龙角缺失,以黄金修补。我本以为,这可以证明我手中的玉玺为假,因为缺失的非玉玺四方之角其一,而是龙角。和记载不符。此事曾困扰我许久,令我夜不能寐。”
众人这才注意到,那传国玉玺下方四方完好,上方五龙交纽处有黄金修补的龙角。这确实和传闻不符。
“是啊,这完全不符史书之载啊。如何解释?”赵墨林皱眉道。
苻朗微笑道:“我查阅半年,搜寻缘由。终于找到了王猛新朝时的两本记载。一本为《新朝广记》,一本为《秘闻杂书》。书者一为新朝官员唐玉,一为宫廷内史赵无为。这两本书上记载的是,当初王太后确实砸坏了玉玺,但断的正是龙角。龙角细幼,以太后之力,掷于宫中毡毯之上,怎可令四角崩坏?只有龙角脆弱,放有可能断裂。而新朝诏书上,玉玺之印完好,并无修补缺失之痕。可见,当初只是断了龙角。史者穿凿附会,故而以讹传讹。由此可知,同此玉玺形制吻合。此乃证据之二也。”’
众人尽皆恍然。原来这里边居然有这样的隐情。
赵墨林沉声道:“那两本书,以及相关诏书作为证据,可否借我一观。”
苻朗沉声道:“相关证据我都保存完好,回头便命人呈上,供诸位过目证实。”
荀康道:“还有其他的证据么?”
苻朗道:“当然有。大汉国灭之后,传国玉玺为曹丕所得。书载,曹丕命人刻字于玉玺肩部,以示国祚正统,避免有人议论他篡汉得位不正。那几个字为:大魏受汉传国玺。表示乃献帝禅让得位,而非篡夺。诸位请看,那玉玺上是否有此七字?”
荀康细细观察,果然在玉玺肩部看到了一些磨损的字迹。只是字迹磨损,几无可辨认。
“字体不全,难以辨认。字倒是有的。咦?这里倒是有四个字:天命石氏。这又是怎么回事?”荀康叫道。
苻朗呵呵笑道:“那就对了。魏灭之后,玉玺归于大晋。武帝得玺,一统天下。然永嘉之时,北方乱起,关中归于汉赵。汉赵自诩为大汉后裔,得玉玺乃理所当然。但汉赵为石氏所代,便为石赵,便是我大秦的前身。石氏自诩为正统,便磨灭曹丕所刻之字,于玉玺右侧边刻‘天命石氏’四字。这便是荀大人看到的那四个字。那‘大魏受汉传国玺’七字,之所以磨损难辨,便是石氏所为。而这便是证据之三。此玉玺上的损坏,磨失,新增刻字,皆同史载相合。综合以上三个证据,此传国玉玺岂能是假?”
众人豁然开朗,所有心中的迷雾和疑惑都被澄清,纷纷点头而笑,赞叹不已。
“主公,诸位。传国玉玺现世,此乃惊天大事。苻朗说的已经很明白了,此玉玺绝非赝品。今日为主公所得,此乃天意,可喜可贺。这岂非是天命所归之兆么?诸位,你们说是也不是?”荀康沉声道。
所有人都纷纷点头,七嘴八舌的道:“正是。此乃天命之兆,主公乃天命所归之人,当成大业,不可违天命。”
李徽沉吟不语,盯着那枚玉玺。既感慨苻朗用心考证,又唏嘘这枚玉玺历经历史的风雨,见证了无数的兴衰,今日居然出现在自己面前。这真是有些不可思议。
对堂上众人所言,李徽恍若不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