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个念头,拆得比士兵们还积极,生怕‘穷凶极恶’的雷长官带着兵就进驻到广德城内。
而挖战壕建坑道的干劲儿比先前更是足了几分,可不仅仅只是看在有银洋有米面拿的份上。
那是要给老人孩子留一个栖身之所的愿望支撑着。
很朴素的愿望,可惜,在残酷的战争中注定只是个梦想。
在日战区,哪怕是活着,也是屈辱而卑微的。
但这种不切实际的心理却是对老鼠山构筑阵地是极其有效的。
其实到晚间的时候,唐刀骑着向川军中将借来的坐骑特地回了一趟正在风风火火开干的‘大工地’。
整个老鼠山,有三座山,就像是个品字型,将那条蜿蜒前进的简易公路给围着。
不攻下这三座山,日军的步兵或许还能玩一把翻山越岭去芜湖,但他们的大炮和辎重却只能停在远方晒太阳。
而纯粹的轻步兵走出皖南大山能干嘛?去给金陵城周边的中国军队送人头吗?
其实日本人自己心里也清楚,此次对中国作战,日本强大在什么地方,不是说军队多由老兵组成战斗力有多强,而是,中日两国目前的工业和经济实力。
已经学了西方世界近百年的日本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日本国内有了成型的工业体系,可以造飞机坦克大炮甚至是战列舰和航空母舰这种大家伙。
而彼时的中国呢!没有重工业,甚至连轻工业都乏善可陈。
所谓的降维打击,不过是日军比中国军队多了一种武器---火炮。
没了战争之神,日军其实也就那个逼样,就算强,也强的有限。
所以,这三个被唐刀命名为1号、2号、3号的高地,是想西进的日军必攻之地。
独立营的官兵们历经了松江之战和嘉兴前线的防御战,已经算是不折不扣的老兵了。
可是,山地防御战还是他们的头一遭,不说是小白,但若是说精通可就太扯淡了。包括雷雄在内,都还用的是老一套,沿着山势构筑战壕,对于生命反斜面坑道战还是停留在唐刀这两天不断提起的印象中。
所以,唐刀必须得走上这一趟,否则,等日军的飞机、坦克、大炮攻上来,别说他手里就2000多人,就算再多上几倍,也不够日本人杀的。
三个高地,都是先按照传统的方式在山顶之下的五十米区域建立一道战壕,而后,在棱线上,再建立一道战壕。
当然,相对于两条主战战壕,更重要的,却是位于棱线之后的坑道。
因为射角的关系,日军的火炮最多只能给战壕里的军人造成伤害,对于藏在山脊后步兵球用没有,可日军还有轰炸机,从空中掉落的航弹可不管你是山前还是山后。
这时候,就得看坑道的了。
那才是开发于十几年后那场冰原之战中最经典的反斜面坑道战的精髓,正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坑道,保护了中国军人不会被米国牛仔飞机投下的数不清的炸弹给炸死。
两道防御战壕,都各有数处交通壕通往山顶和山后的坑道。
已经开工建设的山前战壕和山后坑道基本还是按照唐刀的意思在挖掘。
不过,当唐刀沿着整条防线视察完一圈回来看到三个高地山顶主阵地上士兵们热火朝天刚挖掘出来的战壕雏形,不仅脑袋直摇。
虽然不是一条直线,但军人们为了省工省时,还是选择了最简单的弧线战壕。
可那又有什么用?如果日本人动用重炮,只要一枚炮弹落入战壕,气浪就会席卷数十米,一个步兵班甚至半个步兵排就会完蛋。
这样的战壕,只会成为军人的噩梦。
他们对野战工事的理解还是太少了,如果他们看见十几年后的中国军人在五圣山上那纵横交错不熟悉的自己人都会迷路的战壕,肯定会很羞愧的。
再如何赶时间,也不能粗制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