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渡河之后隐而不攻却如同一把利剑悬在国军的头顶,不仅底层士兵军心涣散,就连高层都开始质疑此次战役过于仓促。
胡棕南更是一日之内给第一战区长官部发去九封求援电报,将态度放得极低,尊称李默庵为李长官。
奈何第一战区所部稳如泰山,既没有向北给与日军压力,也没有从风陵渡渡河增兵支援。
“真是咎由自取,好端端的非要铤而走险,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他胡寿山充其量能指挥一个团,却靠着校长的信任一路升到了集团军总司令的位置!”李默庵面露不屑,难道见到胡棕南伏低做小心里自然极为痛快。
胡棕南是黄埔军官生中的领头人,但是升任将官之后,却一直拿不出来显眼的战绩,却能一路高升,让诸如李默庵这样同是黄埔一期的军官多有不满。
“霖生老弟,根据前方传来的情报,日军主力已于今日全部渡口,河津、稷山等地兵力空虚,现如今压力全在34集团军身上,此乃天赐良机!”
“如果依旧踟蹰不前,到时候恐怕在委员长那里也不好交待!”
说话的人是第一战区参谋长董英斌,此人乃是东北军入关之后的骨干,张杨兵变的时候就是东北军的参谋长,专门负责东北军的日常工作。
可惜后来没了少帅的支持,董英斌由于资历尚浅,在东北军少壮派和元老派的倾轧之中逐渐失势。
七七事变爆发之后,只身前往金陵,进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四期学习,后来在第一战区成立之后担任参谋长一职。
董英斌这个参谋长是空降派,在第一战区并没有实际掌控的部队,但却是老头子特意挑选出来平衡内部派系的。
眼见李默庵迟迟没有表态,董英斌决定再加一把火:“现在的局势已经不再是一场局部的战役,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不及时应对将会影响整个华北的局势!”
“长官请看,日军重兵集团假使突破34集团军在渭南的防线,届时会有两条进攻路线,其一向西,兵锋直指关中,后果不堪设想,但是此举对于日军来说乃是孤军深入,战线一旦拉得太长,胜败未知!”
“其二,日军抵达渭南之后,转而向东行军,而后兵锋直指黄河以南地区,届时日军在平汉线向西进攻,东西两路大军夹击我部,那么我军在黄河以北的坚守将毫无意义!”
原本还智珠在握的李默庵陡然一惊,开口说道:“宪章兄未免言过其实,战局怎会糜烂至此?”
“作为参谋长,预估战场的形势是我的职责,胡棕南虽然拥兵十余万,但是该部官兵久疏战阵且多为新兵,恐怕难以抵挡日军的进攻!”
在董英斌的力荐之下,再加上担心老头子问罪,李默庵收起坐山观虎斗的想法,于是下令第14集团军下属98军以及孔令恂的第80军火速集结,通过风陵渡在潼关驻防,意图将日军拦截在潼关以西。….
与此同时,日军在韩城境内的集结的部队开始火速南下,其先头部队依旧是独立第九混成旅团的两个大队。
在炮火的掩护下,日军一举突破36军暂编52师多道防线,52师由假败演变成真败,一路丢弃盔甲,一直逃到了57军97师的防区才止住溃败之势。
原本依照周维国之意,其嫡系的第一军主力布置在大荔县西部,57军第8师、新编24师依旧在大荔县西部驻防,57军驻防在合阳县与大荔县的南北结合部。 76军24师则是在合阳县与澄城县东西结合部驻防,如此形成一个口袋,待36军52师假意溃败引诱日军先头部队轻敌冒进,拉开与后方部队的距离,届时由蓄势待发的骑兵第10师切断两部日军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