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军营,气氛立刻不同。原本萎靡的士兵们精神一振,腰杆也挺直了不少。五万援军的到来,无疑是给这群常年与匈奴作战的边关将士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沈括和侯宇刚走进主帅营帐,一位身披铠甲,身材魁梧的将军便大步迎了上来。他浓眉大眼,不怒自威,正是大秦名将蒙恬。
“沈大人,一路辛苦!”蒙恬的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爽朗。
沈括拱手行礼:“蒙将军客气了,为国效力,何谈辛苦。”
“哈哈哈,沈大人果然是爽快人!”蒙恬大笑,拍了拍沈括的肩膀,“快请坐!”
落座后,蒙恬立刻吩咐人上酒上菜,为沈括接风洗尘。沈括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蒙恬,心中感慨万千。
他熟读秦朝历史,对蒙恬的生平事迹了如指掌。此人胸怀大志,忠信仁义,为大秦立下赫赫战功,只可惜最后落得个惨死的下场,令人唏嘘不已。
酒过三巡,蒙恬放下酒杯,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沈大人,此次匈奴来势汹汹,我军已与之交战数次,互有胜负。如今有了你带来的五万精兵,我军实力大增,定能将匈奴彻底击溃!”
沈括点点头,沉声道:
“蒙将军放心,我此番前来,便是为了助将军一臂之力,将匈奴赶出大秦边境!”
侯宇一直沉默不语,只是默默地喝酒吃肉。他本就不善言辞,在这种场合更是惜字如金。
不过,他犀利的眼神却不断扫视着营帐内的每一个人,仿佛一头随时准备出击的猎豹。
觥筹交错间,帐内气氛热烈。蒙恬频频举杯,对沈括的到来表示了极大的欢迎。只是,席间有一人,却始终面色阴沉,正襟危坐,仿佛与这热闹的氛围格格不入。
此人正是蒙恬麾下卫将军,名叫李信。他本就对朝廷派一个文官来督军心存不满,此刻见蒙恬对沈括如此客气,更是心中不忿。
终于,在又一杯酒下肚后,李信再也按捺不住,冷哼一声,阴阳怪气地说道:
“沈大人,久闻您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文质彬彬啊。”他特意加重了“文质彬彬”四个字的语气,言下之意,自然是讽刺沈括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
帐内气氛顿时一滞,众人纷纷看向沈括,想看看他会如何应对。沈括却像是没听出李信的弦外之音一般,依旧神色平静,举杯笑道:
“李将军过誉了,沈某不过是一介书生,舞文弄墨而已,比不得将军驰骋沙场,保家卫国。”
李信见沈括如此“谦虚”,心中更加不屑,又道:
“沈大人此言差矣,如今匈奴大军压境,正是需要像将军这般勇猛之士上阵杀敌,保我大秦江山。不知沈大人除了写写画画,还能做什么?”
沈括放下酒杯,目光终于落在了李信身上,嘴角微微勾起:
“李将军的意思是,沈某只会纸上谈兵?”
“难道不是吗?”李信毫不掩饰眼中的轻蔑,“战场可不是吟诗作对的地方,刀剑无眼,沈大人这般细皮嫩肉的,若是上了战场,恐怕……”
他话未说完,侯宇突然将手中的酒杯重重地顿在桌上,发出一声闷响。
帐内众人皆是一惊,纷纷看向侯宇。侯宇冷冷地盯着李信,眼中杀气毕露,仿佛下一刻就要拔剑相向。
“侯兄,”沈括伸手按住侯宇的手臂,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后转头看向李信,语气依旧平静.
“李将军说笑了,沈某的确不善武功,但这并不代表沈某一无是处。战场上,并非只有武力才能克敌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