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私盐生意和酒楼生意(2 / 2)

而对于晁盖来说,这三百万斤盐,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足以让东溪村的村民们暂时摆脱困境,活下去。

村民们只需挑着担子,多走些路去贩卖这些盐,虽说辛苦也有些危险,但比起整日在田间劳作,已经轻松许多。况且,盐乃是生活必需品,只要人活着,就得吃盐,根本不愁销路。尤其是像姜齐提供的这种纯正上品海盐,哪怕一斤卖二十文,也会有人抢着买。

晁盖满心感激,千恩万谢地离开了。他前脚刚走,后脚就进来一个身材瘦高、神色拘谨的男子。

此人约莫三十多岁,脸上颧骨突出,留着一撮三叉黄须,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眼神却极为精明敏锐。他一进门,先是迅速扫视了一圈屋内的环境,看到姜齐后,立刻恭敬地拱手赔笑道:“小人见过郎君。”

“兄弟先坐,咱们安稳的说话,”姜齐先将这人让到一边坐好,又让人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新茶,随后才道,“孔厚师弟说,兄弟有意投奔梁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正是!” 男子连忙起身,再次拱手行礼,言辞恳切地说道,“小人……”

“坐下说,坐下说,别这么拘束。” 姜齐笑着拉他重新坐下,温和地说道,“有什么话,尽管慢慢说。”

“诶!” 男子笑着应道,“小人叫旱地忽律朱贵,是沂水县人。我家里原本经营着一家酒楼,日子过得还算殷实。可谁能想到,那沂水知县竟觊觎我家的酒楼生意,硬是给我安了个诽谤官家的罪名。我一气之下,放火烧了酒楼,带着些许钱财,被迫浪迹江湖。后来,我在途中听闻梁山之主仁义无双,便慕名而来,希望能在梁山寻得一处安身之所。”

姜齐哈哈一笑,表示安坐,他让人去把武植和负责酿酒的杜师傅叫来。

没过多久,武植和杜师傅便匆匆赶来。只见武植身上系着一条围裙,围裙上沾满了面粉,显然是正在做炊饼时被叫来的;杜师傅则手里拿着一个酒葫芦,身上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酒糟味儿。

姜齐直接给几人介绍道:“武大哥,杜师傅,这是咱们梁山新来的朱贵,原本是酒楼东家,咱想着在梁山周边也建个酒楼,这大厨就让武大哥担着,里面的酒咱们自家出,杜师傅,这出酒还要多长时间?”

“郎君这可不行!”武植直接拒绝道,“俺只会做炊饼,其他的饭菜,俺可一窍不通啊!”

杜师傅掐着手指算着,“咱们这次酿的多,还有半个月的时间粮食才能发酵好,煮酒出来倒是快,可是得窖藏去火气,还得两三个月!到时候差不多能出万斤酒!”

姜齐点了点头,笑着对武植道:“武大哥,不会做菜没关系。我这儿有一些菜谱,都是些家常菜,简单易学,只要你照着练练,肯定能应付得来。”

“可……俺也不识字啊!”武植这时是真的为难,之前供养自己弟弟长大便是困难,哪里有余财去学文认字,就是路过,也因自己面貌丑陋,被人驱赶。

朱贵这时笑道:“无碍的,小人倒是认识几个常用的,若是方便,小人给武大哥念,这酒楼建造起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等建好了,差不多酒也出来了,菜也练到家了!”

“方便!这有啥不方便的!”武植欢喜笑道,“以后俺可就全仰仗朱兄弟关照了!!”

等武植和杜师傅欢喜离去,姜齐这边又留下了朱贵。

“咱们这酒楼平日里卖些吃食酒水都是小事,关键还有些别的需要烦劳朱兄弟!”

“郎君请说,但凡朱贵能做,定当尽力办好!”

“烦劳兄弟负责探听往来消息,尤其是官府上的官面消息!咱会让阮家兄弟安排些快船在酒楼那边候着。一旦有消息,你就立刻让人传递回来。”

“此事简单,郎君放心,但有消息,朱贵定是迅速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