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谣言四起(2 / 2)

刚刚,有个傻不拉几的年轻人,仗着是指挥使的亲兵,居然拿着报纸,去询问了指挥使:什么时候轮到他们被新兵替换?

他想回老家种地了!

结果就是:当场格杀!

原本,还只是士卒之间茶余饭后的闲谈,止步于基层士卒之间的私下谈论,不敢过于声张。

甚至,连一些小旗和总旗之类的低级将领,都还不知道这事儿。

居然,有蠢货去问了指挥使!

这事是能让领导知道的吗?

两军对阵,这种乱军心的事情,居然捅到了手掌一军的指挥使面前!

不杀你杀谁呢?

这事儿被知道之后,一查之下,出大事了!

现在乱军很多士卒,都已经出现反战思想了。

他们都在想着怎么保住性命!

他们不想打了!

顿时,乱军高层震怒。

现在,乱军各大阵营都在做一件事——杀鸡儆猴!

这是最为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做法。

至于被杀的,是不是始作俑者,其实已经不关键了。

消息在军中传播了好几天,始作俑者已经很难追查了。

不花费大量的精力,根本找不出源头。

问题是:现在还有时间给你慢慢查吗?

没有!

不能立即稳定军心,只有等死!

……

京城,皇宫

烟雾缭绕,仙气飘飘的乾清宫。

盘腿打坐,一身道袍的朱佑樘,拿着同样的报纸,脸上却是冰冷异常。

一旁的何鼎,看出了朱佑樘的神色不对,连忙询问道:“陛下,这报纸可曾有问题吗?”

在他看来,朝廷准备用募兵,逐渐替换卫所士卒的事情,早就已经定下来了,并没什么不妥。

但是,他忽略了两件事!

第一件:大明报社的内容,是由皇帝和张山风提前阅读,才能被发布。

京城之外,能单方面修改报纸内容的,除了自始至终都在“闭关”的皇帝,只剩下张山风了!

那么,他为什么要修改报纸内容呢?

只有一个可能:突发事件!

第二件:张山风既然能改报纸,报道一下废除军籍的事情。

那么,他就不能夹带私货吗?

大明这群文武百官,算到了朱佑樘的耳目。

于是,他们将锦衣卫和监军太监调走的调走,收买的收买,拦截的拦截。

他们也想到了张山风会派人回京求援。

于是,大同外出人员的身份和携带物品,一个个的严加审核!

然而,他们绝对想不到:这份没有任何意义的报纸,却是最明显的求援信!

加密,在大明并不新鲜。

但是,加密还加了不是这个时代的东西!

那么,就算将藏有暗语的地方,指给大明的这些文武百官看,他们也看不出所以然。

这份报纸,不仅是乱敌方军心的利刃,还是一份求救信!

得知情况的朱佑樘,如何能不怒呢?

大明太子还在张山风身边,张山风身处险境,不就是朱厚照身处险境吗?

那是他明面上,唯一的儿子!

……

宣府,府衙

巡抚马中锡一脸苦笑的拒绝道:“世昌兄,你何苦为难小弟呢?

贵府的秦王歌姬甚美,小弟虽爱慕,却也不能收!

别说府衙的文书和城外的那些兵马,就是你本人,小弟都不能放任你过去!

没有兵部调令,休想从这里通过一兵一卒!

没有陛下旨意,你一个辽东巡抚,亦不得私自离开辖地。

今日,就当小弟多谢你当年的接济之恩,权且当你没来过。

趁还没被人发觉,且速速回去!

否则,要是让御史知道了你带兵闯宣府,弹劾一下,保管你乌沙不保!

说不得,还有牢狱之灾。

甚至,有灭门之祸!”

一个巡抚,不在自己岗位,带兵跑到别的州府,搁到哪一朝都是要被问责的。

往轻的判,丢官是妥妥的。

往重的怼,扣一个造反的帽子,死全家都可能!

老者并不在意,而是在马中锡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马中锡脸色大变,神色复杂。

最终,思量再三,马中锡凝重的一叹:“唉!”

马中锡无奈的吩咐了亲兵:“放他们过去!

给下面的州县打个招呼,无须阻拦!”

虽然放行,但文书这种东西,是不可能写的。

一旦留下证据,将来连狡辩的机会都没有!

那名亲兵嘴角抽搐,下面的州县,其实根本不用吩咐。

那些县官就是想拦,那也得阻拦得了啊!

宣府境内的卫所精锐,大多数都配合远征鞑靼去了。

此刻,除了这座宣府主城,能凭借城高墙厚,以及少量守城卫兵,能稍微阻拦一下。

那黑压压的大军,其他小州县根本无力抵挡!

这也是马中锡妥协的地方!

他不是贪图女色,也不是怕了对方的话语,而是对方声势浩大阻拦没有意义。

名将率领的虎狼之师,想拦也拦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