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一条水泥路,注定用不长的探索之路(2 / 2)

小太监不敢吱声,收起舆图,赶紧回京复命。

天下敢叫朱佑樘狗皇帝的,不是没有。

但是,大庭广众之下,叫的这么嚣张,陛下还不生气的……

只有这……一位!

……

京城,皇宫

朱佑樘原本因为安南的捷报频频,非常高兴。

但是,他被这一封密信,差点掀了御案。

他花了几十万两银子!

是四十多万两!

如果,被张山风扣走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本!

冷哼一声,朱佑樘感慨道:“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朕写的书,教会你经商之道,居然第一个用在朕身上!

呸!

你小子敢回京师,朕割了你,进宫当伴伴!”

反正,那小子已经有后人了,割一刀问题不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佑樘做人很仗义,做兄弟也很无私。

但是!

这货不能沾钱!

分赃的时候,永远是拿最大头的那份!

这一点,张山风太清楚了!

前世,他没少受剥削,天天加班熬夜。

但是,每次突突出售之后,分赃的大头,都被朱佑樘拿走了。

美其名曰:亲兄弟,明算账!

这可是朱佑樘的口头禅!

所以!

张山风深入研究,苦心钻研,将朱佑樘写的几本经济学和经商之道的书,已经翻烂了。

他防的,就是再次被剥削。

显然!

他又毕业了!

选择的瓜分区域,刚好卡在行商的必经之路上,几乎将朱佑樘的布局一刀斩了!

教会了徒弟,现在师傅被饿死了……

……

开原城,一处作坊。

曾鉴灰头土脸,但兴奋的告诉张山风:“您说的水泥……制成了!

此物呈现粉末状,遇水可融,风干之后,十分坚硬,而且极其奈磨,媲美大石块儿。

而且!

此物搬运方便,适合长途运输!”

张山风倒是没啥高兴的,都几个月了,朱佑樘的炼制方法都写清楚了。

这货现在才做出来,也真够慢的!

不过,水泥既然已经制成了,那么,这条路如果修通……

是不是……可以疯狂的往京城运送水泥?

水泥厂,要先搞起来!

京城的家家户户,还住着漏风的土砖房子呢?

京城的富户家里地面,还是坑坑洼洼,一块砖,一块砖垒起来的。

哪有水泥地面来的舒坦呢?

随即,他命令道:“让人加紧制造水泥,新加入的骷髅师,先别练兵了,给本官多跑几趟长白山,本官让他们顿顿吃肉!

此外!

将开原城附近的三个冶铁作坊,也改良一下,人手加倍,辽东都司的炼铁厂,再扩大扩大。

堪舆之人,都撒出去,再探探哪里还有铁矿!

本官要再搞几处分厂!

到时候产的铁卖出去了,你们都跟着本官拿红利!

另外,修路要用不少铁,加紧干活!”

张山风已经闻到银子的香味儿了!

曾鉴一脸懵:“不曾听说修路需要用铁?”

张山风看了一眼曾鉴:“本官给你书,你都没看吗?

水泥虽然坚硬,但是极其容易断裂,在边缘和角隅设钢棍,加强抗拉强度,减少塑性变形。

而且!

书中记载了推测的比例,只是某个不靠谱的人乱编的,具体还需要你们工部验证。

……

反正!

就是要加设钢铁,修出来的路,才能经久耐用。”

这事儿,他不会,他只会说,不会做。

具体实践,还是得看工部这些人。

这也是朱佑樘为什么派出工部侍郎曾鉴,一起来辽东的原因。

他和张山风都是理论帝。

实践……靠大家!

曾鉴将信将疑的回去研读朱佑樘写的,张山风转赠的书。

这是他闻所未闻的东西,虽然不知道真假。

但是!

在他看来,张山风能弄出水泥,自然也知道怎么用。

所以,他非常崇敬的沐浴更衣,焚香祷告之后,才开始拜读大作。

可惜!

那只是朱佑樘凭借记忆,随手描绘的草图……

书上的比例和钢筋尺寸,只是随便说说,都不正规,存在很大的问题!

大明的第一条水泥路,是注定用不长的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