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了总会有人想起大明,一旦想起大明,那大明应邀而来,先厘定疆界,划定区块,然后利用山川形便梳理分割,最后拆分成一片片散碎的领域。
再把这些领主分开组装,然后统合成一个相对大的属国。
比如满剌加。
但统合成属国之后,治权和下一代国王,必然是忠于大明的汉裔掌握,然后通过内附的方式,将国格削弱成为宣慰司,再从宣慰司变成都司,一点点的拆卸他们。
毕竟属国属于化外,都司就是化内,两者的待遇是不一样的。
基于此,朱厚照已经在全世界各地展开了各种实验。
海外的宣慰司已经有了,那么就需要开始营缮属国转化成宣慰司的过程。
满剌加就是一个试验基地。
而巨港的地盘,放在南边的苏门答腊岛,也就是旧港的地盘。
当然,对于暹罗,朱厚照的想法是拆和重组,暹罗的地盘,不能太大,最好就是后世的平原核心地带,治所放在曼谷。
然后西北的素可泰组成来兴都司,东面的平原,跟万象以南的老挝土地重组成单独的都司。
然后延伸出去的马来半岛部分,一分为三。
克拉地峡南边归马来半岛,地峡以北东归暹罗,西归大古都司,这样一来中南半岛的都司和未来的省域面积也就能定下来了。
基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顶多就是领土摩擦。
但问题在于,暹罗没有地方可以打了。
来兴都司是大明的都司,大古都司也是大明的都司,满剌加国重建之后,暹罗也不能出兵。
至于东面,真腊国正在遭受广南都司的毒打,估计快要扛不住,会派人来大明朝贡,到时候纳为属国之后,重新勘定疆界,必然是安排一些散兵进入真腊,然后向西拿回丢失的土地,用来弥补东面给广南都司的土地。
如此一来,整个东南亚的格局,基本就定下来了。
后续就是慢慢梳理地方上的权贵体系,挑内乱,用曼谷吞吐人口,然后逐步蚕食中南半岛了。
当波隆摩罗阇四世选择签署之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暹罗人中不少人,就已经发现了国势衰颓的端倪。
尤其是一些经商起家的贵族,开始暗暗谋求出路。
而出路在哪里?
定然不是南方的巨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那边还得乱一阵。
那只有一个地方合适。
香港!
于是他们开始跟汉商了解香港,开始布局落户在香港。
权贵也不是傻子,大明的巨舰往港口一摆,天下咸宁近在眼前。
而暹罗北部的山区,已经被傣人控制,他们就算要跑山里,也得吃得起这个苦。
经历十多年的扩张,暹罗的士兵们,早就奢侈起来了。
根本不习惯山里的生活。
相比较先王拉玛铁菩提二世定都北方,他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