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中国人才不堪用,甚至想要出现魏晋风流,那么外来的人才就可以成为未来皇帝的助力,而且都是宗亲,好说话。
倘若外来与本地同流合污,那新来之人,也不见得会这么同流合污。
因为皇帝明言,一地物产禀赋恒然,相制不得,那就只能相互竞争。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前者,言天子圣意。
中者,言借力而为。
后者,言谁能存活。
不管是中枢强,还是地方强,只要外界有压力进来,那就只能国恒强。
否则,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杨一清洋洋洒洒的剖析完后,看向下边的人说:“所以,陛下若成,士绅永无宁日,更新换代,甚至只在旦夕之间。
倘若兴王成,你我还有翻盘机会,而且很大的可以操作。
只需数代人努力,自然会将天下,变成我们想要的模样。
但前提是,我们得有机会。”
“干了!!!”
不少人粗鄙的冒出这个词,杨一清淡然的看着。
一言不发。
等到他们从暗道离开,杨一清也准备离开时,谢迁才喊住他说:“你既无子嗣,也无亲族,为什么涉险?”
杨一清无嗣。
不管后世考据如何,至少在本朝记载,杨一清是没有子嗣的,至于为什么无法生育,没人知道个所以然。
当然也有猜测,他有子嗣,只是藏起来了。
不过朱厚照却知道,他也曾经考虑过,从被云南的族人那边,过继一个。
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因为杨一清在正德朝的政治生涯,一度十分的凶险,甚至后来的嘉靖朝,大礼议的竞争,导致了他最后被“陷害”而死。
但不管时局为何,杨一清都没有理由掺和这场“战争”。
因为他的族人多在云南、巴中这些地方,他致仕退休,因为无嗣,孤(丧父)独(丧母),于是就留在镇江造别墅休养生息。
毕竟随时可以通过长江入南京讲学,顺道看看南京“老友”们。
所以,谢迁不明白,为什么杨一清一定要来掺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一清被问及,淡淡回答:“变就一定好吗?”
“这个理由还不够!”谢迁起身死死盯着杨一清。
“事成,名留青史。”杨一清又道,“陛下曾说,比死亡更怕的是,被人遗忘。名利二字,道尽天下事。
我曾经一度认为,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