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再多都没用!
唐六走后,春暖将长姐送来的年礼带了回去。
“祖母,大伯母,这是长姐送来的年礼。”
年礼样数多,最多的是布料。
都是京城新兴的布料。
“好好好,春玉在吴家过得好我们就放心了。”
之所以认定她在吴家过得好,是因为送年礼肯定是要从公中过的,送出来的这些布料都是好料子,说明吴家对这位媳妇是很满意的,才会在肖家回到蜀地后依然看重。
“祖母,这是长姐写来的家书。”
春暖看过的,丝毫看不出破绽这才敢大胆的送到老太太面前让她们过目。
春玉的信被家里人传看,都为她高兴。
春暖也是一脸的欢喜,心里却是心疼长姐得很。
是了,长姐当日被吴家无情休弃,所有的嫁妆都没成了吴家的,最后被抄家没收。长姐也得了太后和皇后的赏赐,所以她手上应该还有点银两,如今已没有了夫家牵绊,她完全可以经营自己的生意。
之前春暖看胭脂铺,就想过要制作胭脂水粉。
如今,这个方子倒是可以给长姐用。
当下就回到了房间,写下了那方子,再写一封家书,等待半个月之后唐六捎带给长姐去。
正写着,吴妈又跑来喊他,说又有人找。
这一次,是漠北的来信。
看着那熟悉的字迹,春暖泪流满面。
肖家人有一个共同的习惯:报喜不报忧。
春全哥哥的来信详细说了他们在那边的情况,苦是苦了点,但是大家都好好的,他们也学会了生火做饭,慢慢的也适应了体力活。
哥哥说大家都一起努力,大家都要好好的,盼着全家再次团圆的那一天。
擦干眼泪,春暖将信送到了祖母面前。
“祖母,今儿个真是双喜临门,收到了京城长姐的年礼,又收到了漠北的家书。”
“我看看,我看看。”
老太太也激动,抹起了眼泪。
“祖母,让孙儿来给您读家书吧?”
春宁见状连忙说。
“好,由宁哥儿来读这封家书,都来听听他们怎么过的。”
全家都围了过来,春宁就展开信读了起来。
有喜有乐,春安是知道要全家人一起看这封书信的,全张纸上看不出来一点苦味来,全是幽默,让一家子听了都忍不住想笑,只是笑中带了泪。
“好好好,我们都要好好的,等着能团圆的那一天。”
老太太一边抹泪一边道:“有他们的消息就好,漠北那么远,他们也从来没吃过苦,能熬下来就好。”
朱玲玲看着那封家书,是有一些失落的。
她原以为能得到夫君的单独的一封信,可眼下……
看吴妈抱着孩子在那里逗着玩儿,她强忍着泪水转身过去逗孩子了。
“长嫂……”
冷不丁的,春暖出现在了她面前:“长嫂,不要伤心不要难过,长兄没给你写信,不是忘记了你,而是条件不允许。”
朱玲玲不解的看向春暖。
“这封信是我哥哥春全在劳动场的管事那里借的笔墨纸砚写的,写信的时候大伯和我爹以及长兄他们都还在监工的监视下做工……”
“你怎么知道的?”
“哥哥和我用暗语通信,我看出来的。”
“……”朱玲玲脸红了,她就不应该误解夫君。
夫君那么好,他怎么可能会忘记自己和孩子呢。
“我们给他们带去了冬衣和碎银,下一次肯定就有单独的书信回来了。”
最主要的是,春暖给哥哥说了带了一些药丸,有些什么用处,如果他用得得当的话,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局面的。
漠北,寒风凛冽,大雪纷飞。
“咳咳咳……”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不少的人都冻坏了,肖家的人也不例外,全都中了招,咳嗽得相当厉害。
特别是肖长河最早发作,咳得满脸通红,发起了高热。
“大哥,不如去看看大夫吧?”
年轻人都在硬扛,但是大哥不行啊,毕竟是上了年岁的人了。
“不用破费,就是着凉而已,过几天就好了。”肖长河道:“在这儿看诊可贵了,一副药都要二两银子,这不是我们能吃得起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暖暖给我们捎带了银子……”
“对了,暖暖。”春全想起来了:“暖暖带了药丸,我差点把这事儿给忘记了,等着,我这就去拿。”
几个干竹筒里装的药丸,春全一一核对书信上的暗语,然后找到了着凉咳嗽的药。
“大伯,快,来吃一粒。”
“好。”
肖家人都知道,春暖从小就按捣鼓这些药丸子,也没少拿春宁当实验品,哄着说是甜的,吃了就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然后又给解药吃,最后春宁都不敢相信这个姐姐的药丸了,躲得远远的。
春全拿着药丸就想到那场景,突然就笑出了声。
“春全,你笑什么?”
“我笑暖暖当年做药丸的事儿。”
“追着春宁吃是不是?”
“可不,那时候淘气得很,非要试试她做的药丸子。祖母就对暖暖有意见,有一次还说要请家法。”
春暖是女孩子,春宁是男孩子,在老太太心里自然是孙子更贵重。再一个,就算你要做实验也不能拿春宁试药啊,所以惹得老太太很生气。
“暖暖从九岁以后就规矩了。”
不再追着春宁喂药丸了,也不再出来到处乱整了,就整日窝在祖父的药房里折腾,都不知道她在干什么,但是祖父一直最疼爱的就是这个孙女。
儿子孙子一大群,没有一个有春暖的天赋高,而且她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