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南山施展着神行之术,携风带云地走在回道观的路上。
他的神性膨胀的很快,由于之前过于急躁地施法本体降神,导致他现在有些难以控制住自己的状态。
既然吕佑生的灵堂一时半会出不了什么问题,那么他就赶紧回到道观里,把自己的状态稳固住,以期第六日那天可以一举将那邪物生擒。
但是忽然,吕南山察觉到了一丝奇怪的感觉。
他连忙停了下来,闭上眼睛掐指一算,却是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有些隐秘地流失,同时好像又有什么东西正在呼唤着自己,但距离貌似还很远。
他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好似有所感觉,但又渺茫难见的状态,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这个呼唤针对的目标不是自己,而是自己那位于洞天之内的本体。
是本体那里出了状况?
…………
缥缈无垠的洞天之内,轻烟环绕的所在之处,一双散发着光芒的眼睛在虚无中睁了开来。
有人正在呼唤自己,并且是用仪式法阵在呼唤自己。
但是自己散布在凡间的身外化身数量并不多,祂可能感觉出来这个呼唤并不来自于他们当在的任何一位。
那么,就是别人在呼唤自己了。
是谁?如今居然还有其他人能够拥有足以呼唤祂的力量?
祂正想将目光投向凡间,却察觉到那些呼唤越来越多,数量广泛,并且分布错杂。
“纯阳真人……”
“……剑与道的执掌者”
“我祈求您的注视……”
各类的祈祷响了起来,多年未受人间香火的祂一时间居然没有反应过来。
祂刚有所适应,可下一秒,洞天之内却是传来了一个让祂厌恶的熟悉声音。
“你好啊,我又回来了——”
那蠹虫话音未落,就被祂用光雷击了个粉身碎骨。
可是环绕在洞天内的声音却并没有因此停止。
“先别急着动手嘛,我是带着诚意来的。”
“之前的那个提案,你真的不再考虑一下吗?毕竟那个非凡特性你也用不到嘛。”
“呵呵,我可是好心地来提醒你啊,你难道不觉得自己的存在有些奇怪吗?”
“仔细检查一下自己的本体情况,看看自己到底有几个本体。”
“我想以你的能力,应该不会发现不了这其中的不协调感吧?”
“怎么样,是不是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既然如此,那么那个序列二的非凡特性我就笑纳了——”
“聒噪!”
光芒再次笼罩了洞天,将那些发出喋喋之声的蠹虫悉数扫除。
被烦的头昏脑胀的祂这时才抽出空来,把目光投向那些呼唤声,仔细瞧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可当祂看清那一个个代表着呼唤声的光点影像后,却发现那些呼唤声有的来自于几只山野动物,有的来自于草丛中的小虫,甚至有的干脆就是一处没有任何东西的半空中。
“此出何故……”
纵使神目如电,也无法从这繁多的呼唤祈求声中寻找出什么来。
渐渐着,呼唤声也慢慢变得微弱,最终停止。
洞天之内又恢复了停滞千年的宁静,只是祂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力量微不可察地流失了些许,只当是与那些用于监视梦境的力量一道流出了而已。
“本体……不协调……”
祂回想着那蠹虫所说的话语,细细品读着里面的深意。
…………
耀眼的光芒并没有持续多久,顾时的眼睛也仅仅是难受了一会儿,就随着消散的光辉重新睁开。
他身前的蜡烛依然稳稳地立着,但是烛火却由于方才卷起的灵性之风,仍然有些摇摆的迹象。
至于那火雷符则更是不用说,本身材质就轻的它,被直接吹到了一旁,抵着墙面,还好没有飞太远。
“失策了,就应该找个东西把符纸压住的……”
顾时正要伸手去捡起火雷符,眼角的余光才注意到自己手上还捏着的另一张符纸。
那符纸散发着淡淡的余热,隐隐向外溢出和火雷符相似的力量气息。
顾时一愣,赶紧把符纸翻了过来,在手中展开。
只见那符纸中央,一道全新的符咒正在慢慢出现,以朱红色的光芒为引,画出一道道的朱砂墨迹。
不一会儿,一张全新的火雷符就那么出现在了他的手中,只是少了那个“纯阳仙笔”的盖章。
“真的成了!”
顾时心中一喜,然后便听到了阿蒙的声音。
他的语气尾调微微上扬着,看起来心情很是不错。
“没想到居然这么成功,祂的状态是真的不好,早知道我那一下就多偷点东西走了……”
“这就成了?吕祖居然没有发现?”
“准确来说,祂发现了。但是我通过一些小手段模糊了他的注意,等祂回过神来的时候,你和祂的仪式连接早就结束了。”
顾时从地上捡起那张吕南山给他的火雷符,和手里这张新的符并排放在一起,发现两者的气息居然不相上下,但还是原本的那张符要更加的浓郁一些。
果然效果还是不如原装真品,不过这也不错……顾时满意地想着。
“像这样的仪式,一次可以制造多少个符咒啊?”
“这得看仪式的规模如何。”
阿蒙解释道。
“普通的赐予仪式,一般都是一次仪式只制造一个,毕竟这些符咒是通过神明的力量来完成的,不能让神明认为你很贪婪,不然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当然,更加标准的仪式,以及部分特定的人员举行的仪式可以一次性制造好几个,但是我们的情况又不同于以上任何一种。”
“我们是借助了与神明相关的物件窃取了神明的力量,不需要经过神明的同意,理论上来说,一次仪式可以制造多少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可以承受多大的灵性损耗。”
“不过嘛,虽然说这不需要经过神明同意,但神明还是会察觉到我们的动作的,所以我建议最好不要频繁地使用这种办法,以免引来神明的注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