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路在何方(2 / 2)

小艺的分析结果,也在三维演示画面的同时,随之传来。

详细的信息,也呈现在了李少文和辰楠面前的光屏上:

1.撞击力度:

【约为4.19×10^36焦耳,这个数值相当于数千亿兆吨TNT当量。】

(注:此处只是参照直径10公里的陨石撞击地球的估算,大家不必太当真。)

陨石约十几公里直径,长达数十公里,撞击产生的能量古今未有,将会直接导致行星表面大面积的毁灭性破坏,比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次生灾害,以及直接的爆炸冲击波和高温高压。

2.撞击位置:

撞击将要发生云霄星星体的南部位置,在生命密集分布区,此处是大陆板块和海洋生态敏感地带,将会导致大量物种灭绝。

3.撞击造成的气候变化:

此次大规模撞击极大可能将大量的尘埃抛入大气层,遮蔽阳光,导致全球性的降温(即所谓的“核冬天”效应),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和食物链的基础,进而波及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长期影响:

撞击会导致行星大气成分发生变化,例如氧气减少、有毒气体增加等,长期来看不利于生命的存活......

李少文和辰楠翻看着光屏上不断翻动的各项信息,面容也逐渐的变得凝重。

这样的力度,想要逃生,谈何容易。

“小艺,请模拟一下撞击时,前段时间罗林斯提供的避难所,存活的几率。”

李少文想到公布信息时,罗林斯展示的避难所场景。因其远离撞击区域,而且看起来他们所建造的避难所使用的材料基本上是高强度钛合金。

他不能放过,任何一种生的可能。

“因无法获取其具体的材料属性以及建造的结构、深度,完备性,只能从撞击的能量核算其防护的可能性。”

鉴于资料的不完整性,小艺便将自己演算的结论,再次推送到李少文和辰楠面前的光屏上:

建设坚固的避难所,尤其是使用高强度合金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陨石撞击产生的冲击波、碎片飞溅以及可能的局部地震效应。

然而,能否完全抵挡住撞击及其次生灾害,取决于许多因素:

1.撞击规模:

按照当前估算的陨石体量测算,撞击将释放极其巨大的能量,将会引发绝对性的全球性的灾难,如极大规模的地震、海啸、火山喷发以及大气扰动。对于这样的撞击事件,即便是远离撞击中心,其影响也必定会被波及广泛,单一避难所可能难以完全抵御。

2.避难所设计:

避难所必须要非常深的埋藏在地下的设计,以便利用地壳厚度作为天然的防护屏障,同时,结构应当采用先进的抗震和抗冲击设计,尽可能吸收和分散冲击力。材料也必须符合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的特性。

3.资源储备:

避难所不仅要考虑到碰撞时的物理防护,还要备有足够的生存资源,包括食品、水、空气净化系统、电力供应、能源供应等,以应对可能长时间隔离于外界的情况。

4.次生灾害:

即便避难所在撞击的直接冲击下保持完好,仍需考虑到撞击引起的各种次生灾害,比如地震和火山活动可能引发的地形改变,以及可能的气候变化(如“核冬天”效应)等......

总体来说,远离撞击中心的位置建设避难所有助于减少直接损伤,但此次陨石撞击的规模已经足够巨大。

避难所即便依赖于其设计的完善、所在地理位置选择以及对长期独立生存的支持能力。

在现实情况下,针对如此巨大规模的撞击事件,避难所依旧不足以确保绝对安全,生存的概率极其低微,甚至是没有生存的可能。

当然,真实的详细推论,需要得到其关键的数据,才能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李少文与辰楠默然相视,果然,罗林斯所领导的黑龙集团,建造的所谓避难所,并不保险。

而且,依照罗林斯的秉性,即使建造的材料,深度,以及避难所设计的近乎完善,也不可能全部让其生存下来,更多的还是选择性的优胜劣汰。

“求生之路,如此艰难,难啊,难于上青天。”

辰楠翻阅着无数的信息,无力的感叹道。

是啊,求生之路,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