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陪嫁的屏儿(2 / 2)

开春,钱弘佐派出使臣往南洋诸国去“勾招进奉”,博买物货,建立经济贸易联系。派遣了内侍八人,带着敕书金帛,分四路去诸国勾招进奉,收购香料、中草药、犀角象牙和珍珠龙瑙等珍贵货物。

又遣章德安为首任市舶使,市舶使属于为国王办差,为国王采买货物,所以可以不经吏部由钱弘佐自行任命,当然这也避免了被武将集团掣肘的可能。钱弘佐本心不愿增强宦官的权柄,但眼下文官势力太弱,只能尽可能将权柄交给自己能控制的宦官手中。

钱镠时,曾在杭州设立手工作坊制锦,当时网罗了两浙数百工匠,可谓盛极一时,可是几十年下来,由于采用了父死子替的世袭制,工匠日渐稀少,工匠们的后代增补进来又技艺不精,导致丝锦的质量越来越差,到钱弘佐接手时,仅剩十余人。原本能供应宫廷以外,还有余力进贡给中原朝廷,现在则几乎全靠采买。钱弘佐大笔一挥,让这些工匠搬家去苏州。杭州一带多山,不如苏州平原多,平原多,则更利种桑,对于古代来说,工场还是设立在原料产地更为恰当。于是,顺势在苏州设立织造局,派遣内宦为主官,主持丝锦的场造与采买。

又遣内宦去处州龙泉,正式设立瓷造局,作用和织造局类似。龙泉窑起于唐代,最初是仿制的越窑(在越州),但越窑在唐末以来渐渐式微,主要是土地被田地和茶园所占据,林木资源渐渐耗尽,越窑所需的土料和燃料越来越稀缺。但龙泉处于武夷山脉的低山丘陵地区,峰峦起伏,林木丰茂,又有制瓷所需的丰富矿产资源,因此很快崛起成为吴越国乃至整个中华大地新的瓷器产地。

不同于织造局还有场织(织造局自建工场组织工匠生产)、领织(指定多家织户专门负责织造)和采买(市场上直接采购),瓷造局则只负责择优采买,一次往往上千件,装船后运往杭州,由内宫新设的榷场局验核后,经明州贩往高丽、倭国、南洋。或经运河入长江,售往南唐或楚国、蜀国。

跟民间的商贩不同,贩往诸国的货物除了卖给民间商贩外,还有礼部的行人出面与中华各国商榷,售卖给他们的皇室/王室,这些国家往往怀着有邦来朝的虚荣心,没有不同意的。

这时的北方,后晋皇帝石敬瑭也忙着搞钱。石敬瑭称帝后,即按照当初的约定,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承诺每年给契丹布帛30万匹。石敬瑭对于契丹百依百顺,非常谨慎,每次书信皆用表,以此表示君臣有别。他称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臣儿皇帝”。每当契丹使臣至,石敬瑭都跪地接诏,十分恭敬。

石敬瑭在任地方刺史、节度使时,尚能做到勤俭清廉,但是当做了皇帝之后,就开始奢侈起来,他的宫殿都用黄金、美玉、珠宝等物装饰得富丽堂皇,奢华程度远超后唐诸君的宫室。既要贪图自己的享受,又要贡献大批的帛金讨好契丹主子,府库日耗,庞大的财政负担最终都转嫁到了百姓的头上。

不光民怨沸腾,就是在后晋朝堂之内,也多有人不满石敬瑭的统治,尤耻于投降契丹。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天雄节度使范廷光在魏州起兵石敬瑭令东都巡检张从宾讨伐但张从宾率军到了魏州后,与范廷光一道反了。不久,渭州也发生兵变。后晋天福六年(公元942年),成德节度使安重荣上表指责石敬瑭,奴事契丹,蹂躏中原,并表示与契丹决一死战。辽帝耶律德光派人责问,石敬瑭无奈,只得发兵斩了安重荣,并将他的头送与契丹。

不是凭借自己实力当的皇帝,别人也不服。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先是拥兵自重,霸踞晋阳,继而拒敌契丹,收纳不愿归附辽朝的吐谷浑白承福部。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耶律德光又派人来问罪,指责收容吐谷浑部落的事。石敬瑭既不敢讨伐手握重兵的刘知远,更不敢得罪“父皇帝”,左右为难,彷徨无计,终致忧郁成疾,这年六月,石敬瑭病逝,时年51岁。

石敬瑭死后,养子石重贵灵前继位,石重贵要比石敬瑭硬气一些,采纳了景延广去臣称孙的方案。派遣判四方馆事朱崇节、右金吾大将军梁言出使契丹,并上书称孙,不称臣。即认下了石敬瑭面对契丹的儿子身份,但不向契丹称臣。

同年七月,石重贵大赦天下,免除蝗灾州县的租税,同时对各藩镇郡守加官赐爵,厚赏近臣。当然也给钱弘佐发来了赏赐,并赐许氏、杜氏诰命。

八月,契丹多次遣使慰问、致祭石敬瑭、以及交涉两国藩属关系,对于后晋的不恭十分不满,遣使问责。

权臣景延广傲慢无礼地对契丹使臣说:“先帝(石敬瑭)是你们北朝(契丹)册立的,但现在的皇帝是中原人拥立的,称孙做邻国就可以了,没有称臣之理。如果契丹翁皇帝不满意,可以派兵来攻打。我们晋朝有十万口横磨剑,不要最后打仗的结果是爷爷打不赢孙子,让天下人笑话!”

至此,辽晋大战已无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