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对岸的高一功,一见对岸的李来亨军转眼溃散,知道敌人有大队援军到了,一见大势已去,凭借着自己是绝难再有做为了。调转马头,沮丧的下令:“我们回陕西。”然后率领队伍,扬长而去。
这次为科举发动的战争,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带着文士们渡过卫河,和迎接的卢以行询问大名府的状况,满意他的安排:“很好,很好,现在就是要这样,维持现状,李过的屯田区也不要动,不要饿跑了他。咱们撤军吧。
卢以行带着第一军,撤退到了紧挨着大名府的广平府驻扎,等于这次没有白出来,收复了广平,顺德两府。
这里的官员立刻现身,直接稳定了地方。
这里的锦衣卫也完成了他们的使命,欢天喜地的跟着大军回归京师。
在不断的突破招考底线之下,总算是有报考人数八百多了。
这次,准备招收两百进士,考中率是自打有科举那天,从来没有过的高。
吕谋下令,参加考试的学子,全部由朝廷免费供应食宿。而且还给每个学子,量身定做了一套标准的文士装束,整个京师就又显得人文荟萃,诗文景象。
陈确进来,神情古怪的禀报:“摄政王,咱们不招南人,但一群骡子里,还是夹进来一头驴。”
吕谋不相信:“不对啊,我看过了所有的考生籍贯登记,没有发现南省的啊。”
“这个人用的是他娘的籍贯,山东的。但我在接见他们的时候,他那明显的江浙口音,即便再伪装,也改不成咱们北方的这种大葱蘸酱味,两句话就露馅了。”
吕谋听着有意思了,就询问:“这个考生叫什么名字?”
“张煌言,浙江宁波人。”然后赶紧接着介绍:“这是个才子,二十岁就连过两关,考中了举人。
而我和李岩盘问他的时候,竟然发现,他还对排兵布阵,指挥作战颇有深得。摄政王,人才难得啊,是不是——”
吕谋毫不犹豫的道:“留下。一个完全可以通过正式科举,正统出身步入仕途的人,却会自降身份参加恩科,这就是想要早点为国出力的大好青年,留下,让他参考。”
张煌言,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吕谋就惦记上他了。
这个人,可是在明末大大有名的名人,忠臣,儒将。
张煌言于明崇祯十五年中举人,南明成立,官至南明兵部尚书。顺治七年,张煌言授隆武朝兵部左侍郎。
后数次率兵由长江进逼南京,打击清军。
桂王在华南称永历帝,任其为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顺治十六年五月,张煌言与郑成功分兵北征,攻克芜湖后,连下沿江四府三州二十四县,江淮半壁为之震动。
旋因郑成功兵败南京,全师兵溃,张煌言潜行二千余里返浙东,招集旧部,再整旗鼓。
此后郑成功在台湾病故,永历帝在云南被害,鲁王亦死于金门,张煌言孤立无援。康熙三年,张煌言与清军海战惨败,解散余部,退居悬岛,后因叛徒出卖被俘,坚贞不屈,在杭州遇害。
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可见其成就多高。
自打穿越当家以来,吕谋深深的感觉到人才的稀缺,尤其是武将更难得,弄的自己不得不让一群,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们带兵出征。
于是,他没事时候,就拼命的在脑海里,搜索明末和南明中间,到底还有哪些名将能臣。
当然,像史可法那样的不行。他只能算是忠臣,不是能臣干臣。
最终,他很失望,明末的能臣名将,不是被敌人杀了,更多的就是被自己便宜老爹给杀了。剩下,都还在自己的敌对阵营呢。到现在,名臣能将真的是稀缺至极。
一次再次在脑海里翻阅度娘,就突然间冒出来了一个张煌言。
这个可以算作是明末忠臣,还是文武双全的能臣。这样的人,自己找他还找不到呢,现在他自己跳到桌子上,成了自己的一盘菜,那哪能拒人千里之外呢?
“陈大人,立刻将张煌言给我请来。”
陈确立刻摇头:“不行,开考将临,主考接见考生,有舞弊之嫌。会让其他考生诟病的。”
吕谋想想也是,最终还是忍下急切之情:“好吧,等科举结果出来,不管他考上考不上,咱们再接见他这位大贤。”
陈确刻意叮嘱:“不过咱们可说好了,请这位大贤出山,可不能动用麻袋。”
现在老毕懋康一见麻袋,还哆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