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轩思索片刻:"好,你带上二师兄他们一起去。记住,重在救人,不要起冲突。"
思雨领命而去。这时,张若兰说:"这件事提醒我们,济世堂发展得太快,确实需要更严格的管理制度。"
"你说得对。"沈明轩说,"我们得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
正说着,顾医师派人送来一封信:太医院的实习生明日就到,请济世堂做好准备。
"还真是挑战接踵而至啊。"沈明轩苦笑。
张若兰却眼前一亮:"这未尝不是个机会。正好借此建立新的制度......"
次日,济世堂前院。
沈明轩正在向来自太医院的实习生讲解新制度:"从今日起,济世堂实行三级医师制。学徒需经过考核才能升为助医,助医三年无误后方可独立行医......"
张若兰补充道:"每位医师都要有专门的印信,开方必须盖印。病案要详细记录,定期检查。"
正说着,思雨带着人回来了。
"周通已经被抓获,那些受害病人我们都及时救治了。"思雨报告,"而且,我发现一个问题:那些病人之所以相信周通,是因为现在太多人分不清真假医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沈明轩点头:"这正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来,你们看......"
他展开一张图,上面详细列出了新的管理制度:
济世堂三级管理制 一、人才培养 - 基础学习(三年) - 专科培训(两年) - 独立行医(经考核) 二、质量管控 - 处方审核制度 - 病案跟踪制度 - 药材品控制度 三、分科管理 - 内科、外科等分科 - 专人专责制 - 定期交流研讨
"这套制度不仅要在济世堂实行,还要推广到各地分馆。"沈明轩说,"让老百姓真正分得清良医和庸医。"
张若兰欣然道:"白衣堂愿意协助监督。我们可以建立一个联合巡查制度......"
此时,外院传来欢呼声。原来是扬州那位热毒症病人痊愈了,正在向众人分享医治经过。
"这就是最好的回报。"沈明轩感慨,"济世济民,原本就是我们的初心。"
夕阳西下,济世堂后院的银杏树下。
沈明轩正在整理一天的收获:"新制度实施得很顺利,太医院的学生们也都很用心......"
张若兰端来一盏清茶:"这些年,济世堂从当初的小医馆,发展到现在名满江南,真是令人感慨。"
"是啊。"沈明轩回忆道,"记得刚开业时,每天才看几个病人。现在......"
他指着账册:
日均诊治病人过百
培养弟子数十人
建立分馆三处
编撰医案千余例
创新医术数种
救助贫困者无数
思雨走来,手里捧着一摞信件:"父亲,这是各地求医的信函。还有些地方想请我们去办分馆。"
"济世堂的名声,已经不仅仅是一家医馆了。"张若兰说,"它代表着一种医道精神。"
沈明轩点头:"正是因为这份责任,我们更要把新制度做实做细。让济世济民的理念,真正传播开来。"
这时,小全跑来:"师父,明天的课程安排......"
"对了,"沈明轩说,"从明天起,我准备开一门新课:《医德与医道》。医术固然重要,医德更是根本。"
张若兰深以为然:"这才是济世堂真正的'名声'所在。"
夜幕降临,济世堂的灯火依然明亮。这里不仅是治病的医馆,更是传承医道的殿堂。
医者,不仅治病,更要医心。这份济世济民的初心,将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