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花开山雨零落处(一)(2 / 2)

地藏太平刀 星舟子曰 2835 字 1个月前

过了午后,君策会跟着张谦弱去往山后栽种蔬菜瓜果和伐木备好柴火,临近黄昏时张谦弱还会带着君策到山后溪涧岸边垂钓,一日的荤菜就都寄希望于此时的运气,若是运气好有时能有好几条蠢笨飞鱼上钩,可若是没那运气,那就只能过上一两日清汤寡水的清淡日子了。

张谦弱的垂钓本事说不上厉害,更毫无技巧可言,大半都是他从小自己琢磨出来的,毕竟他年幼来到道观时便只有和年迈的师傅相伴,没有长辈和师兄能够传授于他生活的技艺,师傅年纪大了之后便终日只在道观大殿打坐修行,山后的蔬菜和每日灶房的柴火也都是张谦弱忙活备好的,说不上辛苦和疲累,毕竟在这山中除了潜心修炼和读书,张谦弱也没什么事情足以忙碌和忧心的。

君策和张谦弱坐在岸边,两个年纪相差不远的少年有时会漫无目的地闲聊,虽然一开始都是初来乍到的君策问些有关于道德谷的故事,后来难掩好奇心的张谦弱也会打听君策从小长大的方寸岛是什么模样的,大海又是何等的广阔,更重要的,张谦弱总是好奇外边的世界里人们又是怎样的呢?

君策都会一一作答,只是在回答之前他总会思考上一阵,不知是是在回忆还是在斟酌语言,亦或是在这漫无目的的闲谈之间,难免地触碰到那些早就习以为常却终究深深刻印在心中化作了人生路上坎坷颠簸的点点滴滴。

其实二人之间说的最多的,还是为何道德谷在很久很久的以前会留在这世外之地完全地隔绝在汪洋之外,张谦弱只能从书上读来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站不住跟脚的先贤论调,最终还是归于沉默。其实少年终究还是少年,读书做事静心已是难得,若要看明白世事却仍少了阅历支撑,就像君策同样答不上来留在道德谷和住在方寸岛上究竟孰优孰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论起垂钓,在云庚村里跟着顾枝学了一段时间的君策居然还要比张谦弱来得更有收获,他在山中精心拣选了几样作饵的小虫一一试验,最后凭借一样滑腻肥美的小虫钓起了不少上钩的鱼儿,于是长生观的伙食也随着好了不少,除了日日都能有新鲜的鱼肉,还能喝上一口鲜美的鱼汤,这一手本事可是让张谦弱刮目相看,至此要是来了溪涧岸边垂钓张谦弱总要仔细观察君策的一言一行,有样学样。

当夜幕落下,幽居山中林间的长生观便更要寂静,除了大殿和小院书房的几点烛火微弱光芒,四下里都是黑黢黢的,君策总是会坐在大殿下的白玉台阶上抬头仰望星空,在无边的黑暗里那高悬头顶的光芒便更加璀璨,如此独坐深思,好像天地间也只剩下了一个人,只需将心上愁绪和难言的话语轻轻说与清风,便能乘着星海游走,落在思念的地方。

身边传来脚步声,君策侧过头,借着大殿外折射的烛光看见了一个披着道袍的苍老身影,君策站起身却被一只宽厚手掌按在肩头,老道士笑着轻声道:“没事,坐着吧。”君策点点头,还是恭恭敬敬地行礼道:“玄易道长。”老道士坐在君策身边,仰起头看着漫天星河静默不语。

君策有些局促地不知所措,更不知是该开口说话还是静静坐着,老道士似乎是察觉到了君策的犹豫,他收回视线,沧桑眼眸看着君策,依旧是笑着,温声说道:“若是有想问的便问吧。”君策挠挠头,呼出一口气,理了理思绪。

“我想问一问道长,您曾说过的那个姓君的男子,他真的跨越天门的十年之期,来到了道德谷中吗?那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君策认真问道,老道士怀里卷着拂尘,丝丝缕缕的银白丝线在夜风中轻轻拂动,他答道:“那人叫做君洛,是个行走江湖的刀客。听闻那时在天门之上驻守的将士所言,君洛独自一人乘一叶孤舟前来,临近天门之下,先是出刀在汪洋之上开辟出了一道前行的路途,然后踱步汪洋沟壑之间,他一路来到天门之前,没有理会驻守的将士,也好似没有看见天门石壁上雕刻的‘仙凡有别’四字。

将士们说到此处便也都说不清楚了,只记得就在君洛收刀入鞘的那一刻,天地间骤然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就像是高悬天际的太阳坠落了凡间,所有人的视线都模糊起来,然后就听见了仙鹤齐鸣神雷炸响的异动,待得人们回过神来,巍峨天门竟被生生抬起了海面,君洛就那样从天门洞开处走过,而千百年来接引其他来访之人的天门石壁却根本毫无动静,好像在这一刻人们才见到了真真正正的天门。”

君策皱着眉头听完了老道士简短的叙述,无论如何体悟思索都只觉得一头雾水,那座天门竟像是真的有所知觉一般,能够分辨来访之人,也自有权衡准则,那携刀独行前来的君洛又与他人有何不同?君策晃了晃脑袋,回过神来却发现笑意温和的老道士正看着自己。

老道士看着君策的面容,笑道:“那君洛踏入天门之后走过了道德谷外的三座山谷,最终也来到了道德谷中,奇异的是,就后来见过君洛之人所言,他走过所有的地方都不过是走马观花,竟从未停下过脚步,无论是见识到了传闻里道德谷地界和外界的诸般不同也没能让他停下脚步,他一路走过了三座山谷最后来到道德谷山下。”

说到这里,老道士顿了顿,而后他才面带追忆的说道:“然后他便成了这近百年来唯一一个走过了蜀道登顶山巅之人,仅仅用了一个时辰便在山道上看遍了赤野和天门,还有就在其间的千人万事。他来到山顶时,我便见到了他。”

君策闻言看向了老道士略显浑浊的双眼,此时的老道士神色温和舒展,全然沉浸在了回忆之中,他的话语悠扬回荡,在夜幕下细细敲打:“那时的长生观只有我一人,而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的我却还是读不完也学不透观里的诸多道藏典故。那个潇洒独行的刀客,只不过是一个及冠之年的年轻人。我不知道外界所说的武道高手究竟是如何,可是那一日看见君洛的一眼,我便觉得自己看见了巍峨的高山,比我此生见过的任何一座高山都还要高大。”

夜风吹拂而过,老道士微微回神,他站起身甩了甩拂尘,就站在星光下,君策跟着起身,老道士低声呢喃:“君策,君洛。我不知道你和当年的那个刀客是否有什么关系,可是我却始终记得,你们的眼睛很像很像。”老道士转身面对着君策,于是他便背对天门,他一字一顿地说道:“君策,那时君洛只跟我说了一句话,却足以用我一生去参透。”

老道士的声音在夜幕下飘摇远去,看着大门虚掩的大殿,君策走下白玉台阶,回到了小院中,张谦弱推开书房的屋门,站在廊道下伸了个懒腰,他看见君策站在院中的青树下,伸出手轻轻抚摸那翠绿的枝叶。

他听见君策低声说着,细微的声音却在小院中激荡起铜铃肆意作响。

“世间无仙人,仙人不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