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南明的君主立宪制(1 / 2)

第二日朝会双方经过一番拉扯,朱慈烺妥协。

所有边军归属权归内阁管理,朱慈烺只管京营和锦衣卫。

所有朝臣背后的乡绅贡献200万亩田地归朱慈烺,另外以募捐的名义送给国库200万两银子。

世家阀门补足边军今年全部的军饷,但是去年欠的军饷需要朝廷通过国库拨付给边军。

另外还有一种官员欠的半年俸禄,刚进国库的200万两,瞬间100万两就拨付出去。

不过还好给朱慈烺还留下了100万两,他这个皇帝终于有钱了。

当然另一项最重要的事就是朝臣也做出妥协,同意了朱慈烺让各地藩王成立护卫队。

每个藩王最多可成立1万人规模的护卫队。

所有藩王想要拥有护卫队,那就必须将名下田产拿出 一半归还朝廷,另外每个藩王要拿出5万两进入朱慈烺的内帑。

考虑到藩王需要供养护卫,允许各路藩王经商以补充护卫队用度。

所有藩王的私人护卫只能在其封地内活动,除非南京被敌人围困藩王可以率领护卫进京勤王。

南明王朝从此朝着一个畸形的方向发展,更像是变异版本的君主立宪制。

确立了一世家阀门为军阀代替帝王守护边疆的责任。

随着一道道圣旨朝着各地飞奔而去,大明开始变革!

东林党的主要势力范围都在苏杭一带,拿下了江北四镇的刘左良部和黄得功部。

其他党派分了刘泽清、高杰江北两镇,两湖一带的边军也被朝中世家阀门瓜分。

郑芝龙作为福建的军阀头子,海军已经规模庞大,如今又拿下了福建边军的控制权,妥妥的变成了一方王侯。

郑芝龙得到圣旨的时候就认为朝廷这是变相的封异姓王,不过以后就没办法和朝廷要钱了,自己手底下规模庞大的海军以后就靠郑家来供养了。

朱慈烺任命周亮工为钦差大臣拨付30万两白银负责收拢流民,负责将世家阀门归还的土地分给流民和当地无地可种的百姓。

任命阎应元为提督京营拨付30万两白银,负责招募训练京营。

朱慈烺此时想消耗世家阀门让他们出粮出钱对付闯贼,他需要韬光养晦积攒力量。

安排好一切后朱慈烺找到兵部尚书史可法重组火器局,让火器局开始找到所有关于火铳的资料文献。

还好毕懋康当初曾经担任南京户部右侍郎,《军械图说》在南京留有副本,自生火铳有完整的制作工艺图说。

朱慈烺开始亲自监督火器局制作燧发枪,当然颗粒火药的秘密他还不知道,即便他们造出燧发枪和神龙教的燧发枪威力上还有不少的差距。

朱慈烺想逆天改命,就看他能不能玩得过朝堂上那帮老狐狸了。

……

南明的事情在这里只是一个小插曲,反正早晚要被范仁收复。

再说漠北。

范仁带着几万后勤部队在大戈壁边缘等了一个月依旧没有等到任何消息。

按道理三路大军要是真的穿越了大戈壁也应该派传令兵回来报告一下情况。

一个月杳无音信范仁已经对三路大军不抱有任何希望了。

“唉,看来北伐真的是一个错误的选择,龟缩在关内慢慢发育不香吗?

是我害了所有人,不过既然已经来了,那就直接在这边筑城,以后大戈壁以南就是关内。”

范仁情绪低落了好几天,看着关内的第一批物资已经运到前线,当即下令民夫开始以土夯开始建造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