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黄河(1 / 2)

黄河沿岸。

魏军的水师统治了这里。

在黄河对面,随着曹操不断的大动作,这个时候的袁绍也蠢蠢欲动。

每隔几天,就有一批上万的兵马来到了黎阳。

作为黄河沿岸的军事重镇,也是未来官渡大战爆发的时候,重要的一个战略地点。

现在处于逆雄时刻的袁绍,除了有些小心眼,完全堪称是一个英明神武的雄主。

近些来汝南袁氏对袁术的明显冷淡和对袁绍的明显扶持。

让所有的人都明白,袁绍与曹操成为了角逐天下最有可能的两个人选。

所有的有志之士都在观望着二人势力的优劣。

除去极少数人,在大部分人看来,双方的实力大概是五五开。

胜利的概率也同样是五五开。

袁绍排名天下第二,现在又有着汝南袁氏的支持,原本资源不多,就占据了整个冀州,占有天下有数的宝地。

如此必然如虎添翼。至于另一边的曹操几乎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实力强大,绝对的雄主。

伴随着袁术现如今的日落西山,天下人都基本明白,中原必定归属曹操。

这对宿敌也正式站在了天下的风口浪尖,被所有人用放大镜盯着。

黄河南岸的白马和延津,则是由魏军占领。

中原与河北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在黄河的两岸,虽然还未及交战,凭借着大河相隔开来。

但已剑拔弩张。

袁绍安排大军南下的动作也毫无疑问惊动起了曹操。

在曹操命令下,从濮阳来到许县的荀彧,开始总揽全局。

负责全军粮草。

并且在这关键的时候,为了彻底管理全局。

原本位于东郡的濮阳,因为位置太过西,无法彻底管理好徐州。

正式成为了魏国的陪都,魏王曹操将首都迁至许县。

由许县作为首都,将整个城池翻修。

后世大名鼎鼎的许昌就在这里开始萌芽了。

……

黎阳。

由巧阵善变,为人稳妥的张合为主将。

高览朱灵作为副将。

三十万赵军死死的盯着南岸和黄河之上,魏军的一举一动。

甚至,在袁绍的有意安排下,张合开始在黄河的沿岸修建船舫,组建水师。

可惜难之又难。

在田丰的力谏下,袁绍才意识到了水军的重要性。

在后来可能发生的官渡之战中,如果能事先掌握一支水军。

进可攻,退可守。

但现如今,魏国已经成型的水军怎么会眼睁睁看着袁绍发展水师?

在徐盛贯彻姜末交给他的游击战略后,赵国水师的建设就陷入了夭折,还未开始就胎死腹中。

遇到一只打又打不过,堵又堵不住,跑的还贼快的水师,赵国的军人能怎么办?

如果他们去到河上,一群旱鸭子,徐盛做梦都能笑醒。

在最开始,赵国在大河之上就陷入了劣势。

南边的魏军,也没有过分的招惹拥兵三四十万的赵国军队。

在白马和延津加起来的魏军也不过10万人。

哪怕是借助10万水军,最多也就能做到固守。

袁绍想要做的事,给魏国一定压力,好让袁术有一线生机。

同时在黎阳先修筑好城池,练出之精锐的水师,以保证未来官渡大战可能爆发时不陷入劣势。

至于魏国就是为了防止赵国趁虚而入。

尽全力的阻止赵国的入侵,让魏国可以吞下成国而已。

为此,曹操还将原本在广陵军团的周仓调了过来。

本身为水系武将的他成为了徐盛的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