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三王世家(2 / 2)

这就是册立广陵王的诏书。

太史公说啊:古人有句话说得好,“喜欢一个人就希望他富有,亲近一个人就希望他尊贵”。所以啊,王者们划分疆土建立国家,分封子弟为王,这么做就是为了表彰亲亲之情,排序骨肉之亲,尊奉先祖,使支系显贵,让同姓之人在天下广泛分布。这样一来,形势就稳固了,王室也就安定了。这种传统啊,从古至今一直都有,也没啥特别的,所以就不详细说了。至于燕齐那些事儿,真的没啥好聊的。不过呢,封立这三个王的时候,天子恭敬谦让,群臣坚守道义,那些文辞啊,真是灿烂夺目,特别值得一看,所以我就把它们附在世家里面了。

褚先生接着说:嘿嘿,我这个人有幸因为擅长文学而当了侍郎,特别爱看太史公的列传。列传里提到三王世家的文辞特别精彩,可是我找了半天也没能找到完整的世家记录。于是呢,我就偷偷从那些喜欢讲古老故事的长辈那里,拿到了他们的封策书,然后把这些事情编排起来传下去,好让后世的人能看到贤明君主的意图。

小主,

听说啊,在孝武帝的时候,他同一天就拜了三个儿子为王:一个封在齐,一个封在广陵,还有一个封在燕。这三个王都是根据他们各自的才能和智慧,还有土地的好坏、人民的多少来制定策书,用来告诫他们的。策书里说啊:“你们世世代代都是汉朝的藩属,保卫国家、治理百姓,这事儿可得认真对待啊!你们可得好好记住!”哎呀,贤明的君主做的事情,真不是我们这些见识浅薄的人能理解的,非得是那些博闻强记的君子才能深入研究明白。至于策书的次序、文字排列、简牍的长短,那都是有深意的,可惜啊,没人能懂。我就把这些真实的草拟诏书整理了一下,编在左边,让看的人自己去琢磨理解吧。

王夫人这位大姐啊,可是个赵地美人儿,跟卫夫人一起把武帝迷得五迷三道的,最后还给武帝生了个儿子叫闳。这闳小子快要被封王的时候,他老妈却病倒了,武帝亲自去看望她,还问:“儿子要当王了,你想让他去哪儿当啊?”王夫人就谦虚地说:“陛下您在呢,我哪敢有啥意见啊。”武帝说:“别这样啊,说说你的想法,你想让他去哪儿当王?”王夫人想了想,说:“那就洛阳吧。”武帝一听就笑了:“洛阳那地方有武库敖仓,是天下的重地,大汉的大都市。自从先帝以来,可没让儿子在洛阳当过王。除了洛阳,其他地方你随便挑。”王夫人就不吭声了。武帝又说:“关东这些地儿,没有比齐更大的了。齐国东边靠海,城市大,古代临淄就有十万户,天下的肥沃之地,没有比齐更牛的了。”王夫人一听,高兴地用手拍头,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后来王夫人死了,武帝伤心得不行,还特地派使者去拜祭她,说:“皇帝特地派太中大夫明拿着玉璧一只,赐给夫人为齐王太后。”这闳小子后来当了齐王,可惜他年纪小,没儿子,刚当上王没多久就死了,齐国就这么没了,变成了郡。天下人都说齐国这地儿不适合封王呢。

说到“受此土”这事儿啊,诸侯王刚开始被封的时候,都得从天子那儿的社坛里取点土,回去立成自己国家的社坛,每年都得祭拜。那《春秋大传》里说啊:“天子的国家有泰社,东边是青色的土,南边是红色的土,西边是白色的土,北边是黑色的土,上边是黄色的土。”所以啊,要封在东边的就取青土,封在南边的就取红土,以此类推。这些土啊,都得用白茅裹着,封成社坛。这就是诸侯王从天子那儿开始受封的方式。这土啊,就叫主土,意思就是立了社坛来供奉它。“朕承祖考”,这祖啊,就是祖先;考啊,就是父亲。“维稽古”,这维啊,就是度量、思念的意思;稽呢,就是应当、顺应。这整句话就是说,要顺应古时候的道理来办事儿。

哎呀,这齐地的人啊,真是狡猾多变,礼义啥的他们可不太懂。所以得好好提醒齐王:“你得恭敬地听从我的诏令啊,要知道天命可不是永远不变的。要想显得有德行,就得明显表现出你的光辉。要是不讲道义,那君子们可就要对你怠慢了。你得全心全意,坚守中正之道,这样天禄才会永远延续。要是有啥过错和不良行为,那对你的国家和你自己可都是大大的不利啊。”齐王治理国家的时候,左右的人都在用礼义来辅佐他,可惜啊,他中年就早早去世了。不过呢,他一生都清清白白,没犯过啥错,也算是符合了他的策意吧。

古时候有句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道理啊,教育可是功不可没。那些贤明的君主,眼光真是独到啊!他们告诫齐王要谨慎处理内部事务,告诫燕王不要积怨、不要炫耀自己的德行,告诫广陵王要小心处理外部事务,别滥用权势和威福。

这广陵啊,处在吴越之地,那儿的百姓可是精明又轻浮。所以啊,得特别提醒广陵王:“江湖之间的人,心思轻浮。扬州这块地方,自古以来就是边疆重地,三代的时候,虽然勉强让它服从了中原的风俗制度,但也没怎么用心去教化它,只是用意图来驾驭而已。你可别贪图享乐、别亲近小人,要守法守则。别整天贪图玩乐、骑马打猎、放纵自己,更别跟那些小人混在一起。时刻记住法度,这样才不会丢脸啊。”这三江五湖啊,有鱼盐之利,还有铜山的财富,天下人都仰仗着呢。所以啊,得告诫广陵王:“臣子不要做威福”,别让他滥用钱财、厚赏别人来树立自己的声誉,成为四方归附的对象。又说“臣子不要做威”,就是别让他因为轻率而背叛道义啊。

后来啊,孝武帝去世了,孝昭帝刚继位,就给了先朝的广陵王胥丰厚的赏赐,金钱财币加起来有三千多万呢,还给他加了百里之地,万户之邑。这广陵王可真是赚大了啊!

这昭帝一死,宣帝就继位了。他这人啊,挺讲究恩情和道义的,所以在本始元年的时候,就把汉地给分了分,把广陵王的四个儿子都给封了:一个封为朝阳侯,一个封为平曲侯,一个封为南利侯。宣帝特别宠爱那个最小的儿子弘,直接封他为高密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后来啊,这广陵王果然开始作威作福,还跟楚王暗中勾结。楚王就到处宣扬说:“我们家老祖宗元王,那可是高帝的亲弟弟,当初封了三十二座城呢。现在地盘越来越少,我都想跟广陵王一起发兵了。要是广陵王当头儿,我就能再恢复楚王的三十二城,跟元王那时候一样。”这事儿一被揭发,公卿们就请求严惩广陵王。可宣帝念着是亲骨肉,不忍心对他动刑,就下了道诏书,说别治广陵王的罪了,只把首恶楚王给办了。这就叫“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中,与之皆黑”,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可真大啊。后来广陵王又搞诅咒谋反,结果自己把自己给逼死了,封国也被撤销了。

再说这燕地啊,土壤贫瘠,北边挨着匈奴,那儿的百姓都挺勇猛,但心思少。所以啊,得提醒他们:“荤粥氏这帮人啊,没啥孝心,心跟禽兽似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