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下旬,吴国建立之后的第一场科举考试,于应天府正式开启。
郭洺对其他人不够放心,思来想去,还是将主持科考之事,交给了李善长和刘伯温,分别任命二人为正、副总裁官,负责监考、阅卷诸事。
考虑到如今北方还没有统一,前来参加本次考试的大多都是南方人,郭洺暂时没有实行南北分榜制,所有考生皆同榜录取。
由于早在开科之前,郭洺就派人到江浙、江西、福建、两广地区,大量宣传,声称只要来参与考试,就有机会做官。
因此到了开科当日,会试场馆内外,简直是人山人海,前来参与科举考试的读书人,竟有三千五百人之多。
郭洺闻讯,心下大喜,立刻换上便装,亲自来到现场视察。
作为亲信的吴弛,一向和他形影不离,自然一同前往。此外还有朱亮祖、毛骧等人,也随侍左右。
“上位,来了这么多人,难道全都要授与他们官职吗?”
“这些家伙,不过是读过几年书,认识几个字罢了。哪像咱们军中那些将士,得到疆场上用命去换,才有富贵可拿。”
到了会试场馆,发现数以千计的读书人,在中城兵马司士兵的协调下,正排成一条条长龙,鱼贯而入。
毛骧、朱亮祖两人,忍不住开口向郭洺嘟囔道。
郭洺摇头道:“你们不懂。”
“这些人来得越多越好,来得越多,就代表天下的读书人,心里已经认可了孤的吴国,不再承认蒙元朝廷。所以今天这些前来应试的士子儒生,有一个算一个,该给官职的,孤一个都不会少。”
“这是孤第一次开科取士,得卖天下读书人一个人情,等到将来南北一统,全国政局彻底稳定以后,就不会再有这样的好事了。”
吴弛听罢,连忙拱手道:“上位格局弘大,我等真是自愧不如啊。”
“我等自愧不如。”
朱亮祖、毛骧愣了愣,赶忙也跟着一起附和。
郭洺笑着摆了摆手:“好了,别老是拍孤的马屁。”
…
吴国的第一次开科取士,持续了半个多月,一直进行到当年的三月上旬。
会试结束后,前来参与科考的三千五百多人中,有一千人顺利登第,并在之后的殿试中获得进士出身,受到郭洺赐宴款待。
赐宴完毕,郭洺也不耽搁时间,立刻指示内阁和吏部,将这一千人分配到六部各司见习。
等到见习期满后,留一部分表现优秀的在京任职,其他的则派往直隶地区——即应天府、太平路、镇江路、宁国路、常州路、苏州路任职。
以上是对上榜进士的安排。
至于那两千五百多名没有上榜的读书人,郭洺也没有让他们白跑一趟,全部授与他们同进士出身,将他们分配到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同样出任地方官吏。
…
“上位,近来通政司收到很多表奏,是各地都司的总兵、指挥使发来的。”
这日午后,郭洺处理完政务,难得清闲,心中兴致大发,于是命孙曦给自己弹琴奏乐,又让徐云卿表演歌舞。
正看得津津有味,吴弛忽然来到寝殿内,凑到他耳畔低声禀报。
“怎么回事,好端端的,他们给孤上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