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姜维,十一次北伐,蜀汉最后的骨气,是他吗(2 / 2)

262年,出兵汉城、侯和,败于邓艾,撤军沓中。这也是姜维最后一次主动出击了,留给老将军的时间不多了。

姜维这么多次的北伐,有胜有负,看不出来什么。我们不妨看看郭淮、陈泰、邓艾,这三个人,在三国后期,基本上是曹魏天花板的人物了。在兵少粮短的情况下,一打三,能打成这样,说明姜维的军事才能是很强的,至少后期没人能说比他强了。

再说说姜维为什么要一直打?

很多人对姜维的质疑集中在两点,一是擅自改变了蜀汉层层布防的军事思想,兵力收拢防御,给了邓艾偷袭的机会;二是穷兵黩武,导致蜀汉国力下降,百姓苦不堪言,最后都巴不得蜀汉灭国。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傻吗?没人会认为姜维傻。是为了自己的承诺就不顾蜀汉百姓吗?他是不得不为。

荆州丢失,夷陵之战的失利,蜀汉开始人才凋零,到了姜维手上,他还有什么能用的人?没了。

《资治通鉴》中记载诸葛亮二次北伐时向后主的上书,“自臣到汉中以来,中间只不过一年罢了,可是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就先后都去世了,又死了曲长、屯将七十多人,还损失了突将、无前、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多人;这都是几十年内所集合的四方精锐,不是一州地方所有的;如果再隔几年,那就会损失三分之二了,还拿什么去打敌人呢?”

以前控制荆州,可以把荆州的人才引进过来,现在就一个益州,根本没办法保证人才接续,现在不打,以后就直接不用打了。诸葛亮都在感叹,没人了,何况姜维。

再说曹魏坐拥九州,连东吴都是占着荆州和江东,只有蜀汉就这么点地方,没法比。

大家同样不打仗,同样发展,最多十年,你就完全没有打的必要了,因为别人体量大,你胖一斤,人家胖十斤。姜维要打,耗不起,不打更耗不起,只能寄希望于军事上的胜利,打开封锁,得到更多资源了。

最后说说姜维以身殉道值不值?

姜维的失败是注定的,一个来自天水的外来户,又没有夏侯霸那种皇亲国戚的身份,唯一关照他的诸葛丞相也不在了,在益州派和荆州派的斗争中,他只是个弃子,最后也不得不躲在沓中苟安。

这就是很多人说为什么姜维不杀了宦官黄皓,不联合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的原因。你没看黄皓还想着废了姜维立阎宇为大将军呢,人家阎宇是实打实的荆州派。

一个降将,为了报答丞相的知遇之恩,身死族灭。在人生最后的时刻,忍受着胆大如石的痛苦,还在努力使社稷危而复安。他值吗?

郤正在书中记载姜维,家无余财,内无侍妾。够吃、够用、够穿就可以了,姜维不图享乐。

从世俗的角度看,姜维是不值的。

但姜维说值,为赵云第一次相遇时的眼神,为丞相得一凤凰时的喜悦,也为没有辜负自己一生的信念。

忠心不代表是亲信,亲信的也不说明忠心。姜维和后主,谈不上亲信,但他绝对是最忠心的那个,他忠的是丞相的遗志,也是先主匡扶汉室的大旗。

姜维也许没有人们说的那么好,那么强,但他成为情感的寄托,成为一种力量,恰恰是人们给自己的答案。

这个世界总会有奇怪的事情发生,这本身不值得关注和惊讶,但当人们都习惯了怪事,都见怪不怪时,往往就是不正常的开端,反而要重视,所以我们要重视那些负面的东西。

时代变迁,风云变幻,中华民族的精神理应世代相传,文明是力量,文明也是永不磨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