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兵部调令一起来的。
还有两位老熟人。
一位是对程武有知遇之恩的李参将。
如今已经是自己的副手,担任辽东副总兵一职。
这番前来,也是奉兵部的命令。
在这支远征军中,担任副将。
还有一人,皮肤如雪,面色阴翳。
正是之前办事不力,被王公公卸去东厂督公一职的曹公公。
也不知王公公怎么想的。
或许是想给对方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因此推荐曹公公,来军中担任监军一职。
至于东厂,如今已经交给了谢松。
曹公公身边,还带着三百东厂番子,还有两百锦衣卫。
负责为远征军打探战场消息。
程武下令拔营后。
两万明军,徐徐渡过鸭绿江。
朝着平壤行去。
眼下辽东进入九月,秋高气爽。
告别了夏季的连绵阴雨。
这几天都是大晴天。
道路不再泥泞,行军速度快了许多。
三天后,大军来到平壤。
朝鲜摄政李倧这段时日筹集了大量的军粮。
尽数运到了平壤。
程武命大军在平壤稍作休整。
随即带着火器辎重,一路急行南下。
九月中旬,明军来到了朝鲜南端,与倭国隔海相望的釜山。
在早些年,釜山是朝鲜和倭国贸易的港口。
因此商贾聚集,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城镇。
可随着上次倭乱。
这处城镇也被夷为平地。
与倭国的海上贸易更是早就停止。
因此只剩下海边的一些渔民,还生活在这里。
不过现在渔民也被赶走了。
海边搭起了连绵十余里的营地。
港口里的渔船也被拖走。
全部停满了朝鲜的水军战舰。
为了能让大明满意
李倧早早地来到釜山。
亲自督造军营。
得知程武率军到来后,急忙带着朝鲜的将领前往迎接。
他站在路旁,踮起脚朝着北方看去。
远远地就看到一股红色的洪流。
正是两万旌旗招展的明军。
“真威武之师也!”
李倧连番感慨。
身后朝鲜众将士纷纷点头。
眼神里带着浓浓的敬畏。
如此雄师,天下谁人能敌?
明军战阵前方,当先一人身骑白马,腰挎长刀。
身穿一袭绯色长袍。
不正是自己的大恩人程武吗?
李倧急匆匆地迎上前去。
“程将军!”
“将军一路辛苦。”
“小臣在此等候多时了!”
说着,一行人来到程武马前。
齐刷刷地跪地叩首。
程武笑了笑,翻身下马。
将李倧搀扶起来。
“绫阳君何须如此多礼。”
“快快请起。”
因为对方还不是国主,程武只好称呼他的爵位。
曹公公也从后面冒了出来。
笑吟吟地打量了一番李倧。
“这就是程将军向朝廷推荐的朝鲜国主吗?”
“果然一表人才。”
“程将军真是慧眼识珠,有知人之明。”
他看似夸奖李倧,实则狠狠地拍了程武一番马屁。
程武眯着眼点了点头。
李倧听说程武向朝廷推荐自己为朝鲜国主。
心中顿时狂喜。
膝盖一软,扑通一声又跪下了。
“倒是个伶俐人。”
曹公公嘻嘻一笑。
“好了。”程武一摆手:“别耽搁时间了。”
“天色不早,大军该扎营了。”
李倧站起身来,恭声说道。
“将军,小臣这段时日,亲自带人,为大明天兵修好了营地。”
“还请您移步。”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