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再遇卢植(2 / 2)

“去不去也没什么关系了,这天下也不是以前的天下了。以前追名逐利,看到的天下全是帝王将相的天下,而如今我想看看百姓们的天下和以前有没有区别。”卢植平淡的说。

“本来是没有,而现在却有了。”一道苍老了声音传来。

来人正是蔡邕,吕布与其有过一面之缘,但卢植与其却相当熟络。

“伯喈何意?”卢植不解的问。

“原本十常侍霍乱朝纲,是董公威服四海,拯救黎民与水火。可没想到却又这么多人站出来反对。让这天下百姓过好平淡生活不好吗?为什么非要打仗!”蔡邕愤恨的说。

吕布并没有说话,他知道原本三国中董卓身死后天下无不弹冠相庆,甚至被点了天灯。

唯有他蔡邕替董卓难过。这也导致了蔡邕是唯一一个因为替董卓难过而丧命的人,甚至董卓那些嫡系手下都没有一个人因为董卓而被朝廷降罪,这也足以看出蔡邕的政治智商基本为零。

吕布能忍,可卢植不能忍。他指着蔡邕鼻子大骂道:“蔡邕,你糊涂啊!董卓胡乱朝纲,淫乱后宫,以致天子权威尽失;纵然部下行凶,欺压百姓,洛阳子民有苦却说不出。你竟然还奉董卓为明公?天下间有你这样迂腐的人吗!”

蔡邕一时答不上来,身后一个妇人打扮的人拽了拽蔡邕的衣角说:“爹爹,他们说的有些道理,你不要太过愚昧了。”

原来这个人正是蔡邕的女儿蔡琰,也就是后世称呼的蔡文姬。连自己的女人都说自己的父亲愚昧,可见蔡邕的政治智商确实低到一定程度了。

吕布站出来说:“敢问阁下可是蔡琰蔡昭姬先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蔡琰,本字昭姬,后来为了避晋文帝司马昭到讳才改为蔡文姬。并且古代称有学问的人为先生,和现在不同,这个先生并没有性别之分,因此吕布称呼她为蔡昭姬先生。

“正是民妇,民妇拜见将军。”蔡琰回答到。

吕布瞬间想起来,蔡琰早前嫁给了河东世家子弟卫仲道,而卫仲道却在成婚之后不久便死了,两人并无子嗣,这才被蔡邕又接回了洛阳。

然后蔡家妇女跟随董卓一起去了长安,董卓死后长安大乱,这直接导致了蔡琰被投降汉朝的南匈奴左贤王掳走,十二年后才被曹操重金赎回。

吕布消灭的是北匈奴,而南匈奴左贤王如今以定居在长安,身边随从无数。

如果蔡琰要去长安的话历史肯定会重演,他不忍蔡琰如此大才缺流落他乡,于是略施小计,明知顾问的说:“在下粗通文墨,一直比较仰慕昭姬先生,不知您为何不在河东而来到了洛阳。”

蔡琰听完眉头一皱,把头撇了过去并不想回答,反倒是蔡邕把卫仲道已死的事情告诉给了吕布。

吕布继续说道:“既然如此,我在并州有处院落,可供先生居住。并且我托付郑玄康成公在并州设立书院,等先生从悲痛中走出来,还可以到书院中教书。”

“不必了,民妇与父亲生活也挺好的。”蔡琰直截了当的拒绝了。

这让吕布很是意外,前几句话都在吕布的意料之中,可为什么最后蔡琰这么冷淡,如今设个时代传道授业不是众多读书人的理想吗?

貂蝉在一旁急的直跺脚,对吕布说:“将军怎么这么鲁莽!”

吕布不解,自己哪鲁莽了?

貂蝉继续说道:“就算您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