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京师惊变(2 / 2)

第一路由李率泰带领,护送一队"假扮"的皇室成员向东突围,这支队伍会吸引主要的追兵。

第二路由王承恩带领,假装是仓皇出逃的宫女太监,实际上混入其中的是一支精锐力量。

第三路,也是最关键的一路,由卡洛琳娜亲自率领。她的西洋火器和特殊烟幕弹,将为真正的皇室撤离提供保护。

夜色中,索尼带领的满清密探已经渗透到了皇宫外围。他们本以为计划会很顺利,却突然遭遇了意料之外的阻击。

"砰!"一声巨响,蓝色的烟雾在夜空中绽放。这是卡洛琳娜特制的信号弹,也是进攻的开始。

"不好!"索尼立刻意识到有诈,但为时已晚。早已埋伏好的神枪手开始精准狙击,每一枪都击中一个小队长。这是李修然从现代带来的战术——斩首行动。

与此同时,李率泰率领的"假皇室"队伍已经从东门突围。他们刻意展示出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然吸引了大批追兵。

"追!不能让他们逃了!"暗中的细作头目大喊。

然而就在追兵穿过一处狭窄街道时,预先埋设的火药突然爆炸。烟尘弥漫中,大量预先准备的拒马和铁蒺藜封死了去路。

真正的皇室队伍却在卡洛琳娜的掩护下,走了一条谁也没想到的路线——地道!

这是李修然根据现代考古资料,提前找到并加固的明代地道。虽然年久失修,但经过秘密修缮,足以让一队人悄无声息地通过。

地道中,崇祯突然停下脚步:"等等。"

他从怀中取出一封密诏,交给李修然:"这是朕写给南方各镇的手谕。朕...可能无法继续南行了。"

"陛下!"周皇后惊呼。

"朕是大明的天子,"崇祯神色坚定,"即便要亡,也该死在这紫禁城中。但太子不能留下,大明的血脉必须延续!"

李修然早有准备:"陛下,历史可以改变。您南迁,不是逃亡,而是转战。当年赵构南迁,尚且建立了南宋;今天我们有更好的条件,有海上力量,有新式武器,还有众多支持者。"

"是啊,父皇,"朱慈烺突然跪下,"您看,连这些外国人都在帮我们。儿臣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大明就还有希望!"

就在这时,地面传来一阵震动。卡洛琳娜匆匆赶来:"不好!索尼可能发现了地道的秘密。我们必须加快速度!"

崇祯看着周围忠心耿耿的臣民,又想到那些仍在各地奋战的将士,终于下定决心:"好!朕随你们南下。但要先去德胜门,那里有一支奥斯曼火器队,是朕的秘密力量。"

德胜门外,一场激烈的巷战正在展开。

索尼的密探虽然找到了地道的出口,却遭遇了意料之外的顽强抵抗。一支装备着新式火枪的队伍正在死守要道,这就是崇祯提到的奥斯曼火器队。

"防线必须坚持到天亮!"火器队统领哈桑·帕夏大吼,"为了苏丹陛下的承诺!"

原来这支火器队是崇祯通过秘密外交渠道从奥斯曼帝国请来的。李修然这才明白为什么历史上德胜门会有如此激烈的战斗。

"让我来指挥吧,"卡洛琳娜说,"我熟悉奥斯曼的战术。"

她立即调整了防御阵型,采用三段式梯队防御。第一梯队使用火枪,第二梯队装填弹药,第三梯队准备近战。这种战术在欧洲战场上屡试不爽。

索尼很快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的密探擅长暗杀和渗透,但在正面战场上却难以对抗训练有素的正规军。

"撤退!"索尼不甘心地下令,"分散撤离,通知大军主力直接进攻!"

就在这时,城北方向突然传来一阵巨响,紧接着火光冲天。那是李修然事先安排的后手——在可能的进攻路线上布置了大量火药。

"就是现在!"李修然大喊,"趁着混乱突围!"

早已准备好的马车队从德胜门疾驰而出。这些马车经过特殊改装,不仅有双层夹板可以藏人,车轮还包裹了特制的软垫,能大大减少行进时的噪音。

与此同时,郊外的信号烟花突然升空。那是红胡子老汉斯的信号,他率领的水手们已经控制了附近的水道。

"按计划分头行动,"李修然对众人说,"陛下由老汉斯的人护送,走水路南下。太子和皇子们分别由不同队伍护送,取道不同路线。"

崇祯看着自己的儿女们,眼中含泪:"日后相见,不知是何时了..."

"父皇放心,"朱慈烺坚定地说,"儿臣一定不负重托!"

就在这时,卡洛琳娜突然发现远处有异动:"不好!有骑兵!"

一支满清骑兵部队不知何时已经抵达,正要发起冲锋。

"我来挡住他们,"哈桑·帕夏挺身而出,"这是奥斯曼帝国对大明的承诺!"

火器队迅速列阵,准备进行最后的决战。

李修然知道,这些勇敢的奥斯曼战士将用生命为大明皇室赢得宝贵的时间。历史上德胜门外的激战,原来是这样的故事...

"走!"在枪炮声中,马车队分头离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而在京城的另一边,李率泰率领的"假皇室"队伍仍在吸引着大批追兵。王承恩带领的另一支队伍也在城内制造着混乱,让追兵无法判断真正的目标在哪里。

三天后,当满清大军终于控制了北京城,他们惊讶地发现:皇宫中空空如也,重要的王室成员都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索尼跪在多尔衮面前:"属下无能..."

"不,"多尔衮的目光闪烁着危险的光芒,"这是有人提前知道我们的计划。查!给我查出到底是谁!"

而此时,崇祯的船队已经在运河上悄然南下。这次成功的突围,不仅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命运,更掀开了历史的新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