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诸葛智斗司马懿!(1 / 2)

当刘备急速赶回太守府时。

只见大门口处,张飞、孙乾、糜竺、糜芳,这些他麾下的骨干成员聚在一处。

在神情激动的,讨论着什么。

刘备刚一出现,张飞就扯着嗓子,大声喊道:

“大哥!现在军中都在流传,卧龙先生要亲自掌握兵权,此事可是当真?”

刘备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液,笑着回道:

“真!自然是真的,如今连新野城中的百姓,也是这般议论。”

听到刘备这般说,张飞稍微压了压脸上的兴奋,斟酌着问道:

“那大哥,你是什么个想法......”

说完之后,张飞还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后脑勺。

在张飞看来,若是卧龙先生真的能掌控兵权,那自然是极好的。

此时,孙乾、糜竺、糜芳几人,也皆是有些紧张的看着刘备。

他们都是刘备麾下,第一批幕僚。

是刘备在起事之后,直接就坚定不移站在对方身边的。

可他们同样清楚,卧龙的存在......已经不能用等闲谋士去看待了。

那是真正足以计定乾坤的人!

这样的人,若是执掌全部兵权的话,他们无法想象己方大军的战力,会攀升到一个什么层次去。

刘备直接一挑眉毛道:

“什么想法?这还能有什么想法!”

话刚说完,刘备就急匆匆的往太守府里面行去。

留下张飞、孙乾、糜竺、糜芳几人在外面面相觑。

“玄德是知人善用的,卧龙先生之大才,这天下谁人不知。”

“若卧龙先生亲自掌管兵权,主公才是真正有了逐鹿天下的实力!”

半晌后,刘备总算从太守府中又跑了出来。

他的手上还捧着好几样布匹包着的东西。

刘备这副形色匆匆的模样,又是看得张飞、孙乾、糜竺、糜芳四人一脸的疑惑。

“诶?你们别都愣着啊,快帮我拿着些东西。”

刘备把怀中一个四四方方的包裹,递给了张飞。

张飞狐疑的接过后,入手只觉硬邦邦的,似乎是玉石之类的印鉴。

“还有这个,三弟你也帮我拿着先。”

刘备又把一柄剑,挂在了张飞的腰间。

只看到这柄剑的剑柄,张飞的双眸顿时瞪得犹如铜铃一般大小。

这柄剑他认识!

代表权力的斩将剑,此剑只斩军中将领,不杀士卒!

“斩将剑?!难道......这个布包着的......是三军兵符和印绶?”

张飞有些呆愣的问道。

刘备像看傻子一样看张飞,开口道:

“不然呢?方才我去的匆忙,未给军师带去兵符和印绶。”

“现在,把这些东西都备上了!”

“正好,你们也都在,那就一起去,恳请卧龙先生掌兵权吧。”

话落,刘备大步向前,往军师府的方向走去。

似乎生怕去得晚了,卧龙先生又会改变心意一般。

身后的张飞,面上呆滞表情在刹那间就通通转为兴奋!

“原来......原来大哥是去取印绶和兵符了......”

“卧龙先生,他真的要亲自出手掌兵权了吗!”

一个呼吸间,张飞身上气势升腾!

恨不得立刻就能听从军师的调遣,于沙场上大杀四方,击溃曹贼的百万大军。

......

当刘备再次出现在诸葛志面前时,阵容更加的庞大了。

刘备在前,双手捧着统帅三军的兵符。

张飞在后,一手托着印绶,一手托着斩将剑。

在张飞身后,还立着孙乾、糜竺、糜芳、赵云等骨干......

嗯?!赵云这家伙......什么时候跑到对面去的......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诸葛志面前的这些人,都是向自己微微弯着腰。

恳请自己,接过那统帅三军的权力。

诸葛志人麻了......

犹如戴了痛苦面具一般的闭上双眼。

“军师,还请你接过兵符!”

“从此以后,不仅是所有兵马,所有将领,包括我刘备在内,所有人都听从军师调遣!”

诸葛志深吸一口气,睁开满是复杂之色双眸。

看着刘备和他麾下的骨干,皆是满面严肃和坚定。

诸葛志实在是忍不下去了,开口道:

“玄德啊,这......这真的是有人在散播谣言啊。”

“我根本就没接管兵权的心思。”

“据我观察,能用出如此阴损离间计的,当属曹贼麾下那几个毒士!”

“这等阴险的招数......你可千万不要中了他们的计谋啊......”

诸葛志的话语,没有给刘备造成一丁点的影响。

刘备那坚定眸光,自始至终都未波动过半分。

“军师,无论那传言因何而起,都不重要了!”

“那是民心所向,亦是军心所向!”

“纵观上下,唯有军师能领三军之兵权。”

“还请,军师莫要再推辞了。”

刘备说完,把手中的兵符,又往诸葛志身前递过去了一些。

刘备身后,张飞、赵云、孙乾、糜竺、糜芳,五人皆是齐声道:

“还请军师,接过兵权!”

这里面,尤其是张飞的嗓门格外的大。

一股众志成城的气势,排山倒海般扑在了诸葛志的脸上。

诸葛志看着刘备和他麾下的众骨干,眉头一紧,顿时想到了些什么。

这大耳贼,不会已经知道这是离间计了吧......

他娘的,他干脆就是故意的。

明知道事情蹊跷,顺势而为.....

直接玩了一手将计就计啊......

看着刘备手中的兵符,都要杵到自己身上来了。

诸葛志简直避无可避,手掌紧握成拳,又慢慢松开......

就在此关键时刻,有斥候来报。

“禀主公,据调查。有人于城中以金钱开道,散播军师要染指兵权的流言!”

“属下顺藤摸瓜之下,查到施此计者乃是许昌曹丕的谋士司马懿!”

“刻意以此离间计,算计军师。”

听到斥候发现了细作的线索,刘备面上没有半点欣喜之色,看这名斥候的眸光,尽是责怪和不悦。

那凌厉的眸光,只把那来禀报消息的斥候,给惊出了一个激灵。

什么情况......

我不是立了大功吗?

怎么主公会以看叛徒一般的眼神打量我......

诸葛志则情绪与刘备截然不同。

果然是司马懿!

给我玩离间计是吧......

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送你司马懿一道计策,我看你怎么躲?!

诸葛志出言道:

“兵权一事,暂且先放在一边,现在曹贼那边已经对我等出手了!”

“我等也不能坐以待毙。”

诸葛志眸中闪过如利剑般的锋锐,脑中缓缓浮出历史上对于司马懿的记载。

用计便是如此,越了解一个人,就越能算计到一个人。

司马懿死后被晋武帝追谥为高祖宣皇帝。

关于他的生平,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史料中,记载得不要太多。

可以说,现在的诸葛志,不仅了解司马懿的过去,更了解他的未来!

知道对方的全部底细,算计起来......似乎也没那般难了......

诸葛志的算计,很快就执行了下去。

同样是离间计。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离间计,是以谣言攻人心。

是离间君臣所用。

此计能否成功,不仅在于臣有足够的黑料,更在于君有多么的多疑。

而偏偏,曹操不仅多疑,司马懿身上的黑料更是多到洗不清。

一个司马氏三马同槽的典故,顿时以同样的手法,被送入了许昌那边......

......

许昌,丞相府中。

曹操正召见麾下的斥候,问询情况。

上次,有关卧龙要掌兵权的流言,便是曹操吩咐麾下斥候部队去做的。

高椅上,曹操眸光闪烁,对下首静立的斥候道:

“新野那边......事情办得如何了?”

斥候闻言,马上禀报道:

“以金银开道下,新野城中百姓,皆有议论卧龙有意执掌兵权。”

“就连刘备帐下士卒,也是同样是这般言语。”

“不过......”

说到最后,这名斥候脸上,露出了些许迟疑之色,似乎有些难以启齿后面的话语。

曹操目光一凛,面上多了一丝迫切。

“不过什么?速速道来!”

“那大耳贼,可是与卧龙发生了争执?”

现在的曹丞相,心里满是拼命按捺住的期待。

他自问,若是麾下有谁想染指兵权的话,他绝对不会让那人见到明天的太阳!

哪怕那人是自己的长子!

自己,同样也会挥出屠刀。

以己度人,在曹操看来,刘备听到如此流言的话。

定会去质问于卧龙。

卧龙是何等人物?身居鬼神之谋,弹指间出计可定乾坤的存在!

这样的人物,定是心性高傲之辈。

面对刘备的无端责问,说不定就会愤而离去。

若是卧龙离开了刘营......那他就有机会了啊......

想到此处,曹操嘴角忍不住溢出一抹笑容来。

面对脸上带着期待的曹丞相,斥候越发的有些不敢开口了。

可眼见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越来越锐利。

斥候额头上,渐渐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咬牙说道:

“流言传开之后,新野军心振奋......”

“刘备......刘备更是直接带着兵符、印绶,携着麾下骨干,一同去躬身恳请卧龙接管兵权......”

斥候仿佛用尽了半生的勇气,说完了这两句话。

曹操眸光一愣,似乎怀疑自己听错了什么。

“你是说,那大耳贼,不仅没有与卧龙起争执!”

“还带着属下,拿着兵符、印绶去请卧龙接过兵权???”

斥候又耗尽了另外半生勇气,点了点头。

得到确定的答复之后。

曹操眼眸刹那间,进入了空洞的状态。

下一瞬,曹操面上肉眼可见的,腾起了一层酱红之色。

那是一个人,达到极致愤怒之时,才会展现出的神色。

“那个大耳贼,他是疯了不成?!”

“竟然连兵权都可以交出来,他还打什么天下?”

曹操那近乎嘶吼的声音传出。

足可见得,此时他心中是有多么的惊愕和愤怒。

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离间计不仅没有成功,更是起到了截然相反的效果!

这次推波助澜,彻底的把卧龙绑在了那大耳贼的战车之上。

“司马懿!你这出的什么计策!”

霎时间,曹操心中的愤怒,也蔓延到了司马懿的身上。

要不是对方献了这离间计,又如何会造成如今的局面?

......

荀彧的府邸中。

几个谋士齐聚一堂,贾诩、程昱、陈群、钟繇、荀攸五人皆在。

众人听到司马懿对卧龙使用的离间计,彻底成了一个笑话之后,满座皆是哈哈大笑。

他们虽然直属于曹丞相的幕僚,而司马懿则辅佐曹丞相长子曹丕。

但论起身份,司马懿不比他们任何一人低。

甚至,司马一氏的势力,比起荀氏也不遑多让了。

而且,司马氏的年轻一辈,比他们的子嗣更具锋芒。

彼此之间,远没表面上看去的和善。

荀彧带着莫名的神色,对众人开口道:

“司马懿这次,到底是坏了大事。”

“他若不用离间计的话,卧龙与刘备之间,绝不会有如此深的羁绊。”

荀彧在曹操统一北方时,立下了最大的功劳。

但荀彧清楚,天下还未一统,就算到最后论功行赏时,他荀氏一族也未必是最高的。

能与他争锋的,绝不是眼前的这些同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