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完颜丞相与尚书所言极是。我朝历经与宋国一战,虽获胜利,但人力、物力损耗巨大。
如今南方初定,百废待兴,诸多事务亟待处理,诸如恢复民生、重建经济、整顿吏治等,无一不需要大量的精力与财力。
此时若再对倭国动兵,无疑是雪上加霜。倭国僻处海外,对我朝本土暂无直接威胁,可暂且搁置,待国内局势更加稳固,国力更为强盛之时,再作计较不迟。”
兵部尚书徒单琼也快步出列,一脸忧虑地奏道。
“陛下,出兵作战,绝非儿戏。虽我朝水师实力不俗,但海战变数极大,且长途奔袭,后勤补给困难重重。
与宋国一战,我军将士已历经艰辛,如今尚未完全休整。此时贸然出征倭国,恐将士疲惫,难以发挥出最佳战力。
再者,我朝军事战略应着重于北方边境防御,以防蒙古残余势力卷土重来,不可因倭国这一小股挑衅而分散兵力与精力。”
杨康听着大臣们的反对意见,心中明白他们所言皆是从当前局势出发,有着一定的道理。
但是,杨康作为穿越者,深知倭国若不加以震慑,日后必成大患。
沉吟片刻后,杨康缓缓说道:“诸位爱卿的担忧,朕亦清楚。但倭国公然挑衅,若不回应,我朝威严何存?
今天就在这里给各位交个底,倭国征伐势在必行。”
农部从即日起,清点全国的存粮,建立好粮食储备。
小主,
工业部加大造船力度,跨海作战,军舰为先,这次杨康准备最次都是1500吨的大船,低于1500吨大船就不派出去了。
晌午时候,大家也就退朝了。
下午,阳光透过宫殿的窗棂,洒在金砖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
杨康正在御书房批阅奏章,听闻宫女通传唆鲁禾帖尼入宫求见,微微皱眉,旋即放下手中朱笔,道:“宣她进来。”
不多时,唆鲁禾帖尼款步踏入御书房,盈盈下拜:“陛下万安。”
杨康抬了抬手,示意她起身,说道:“不知夫人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唆鲁禾帖尼微微欠身,脸上带着一丝急切:“陛下,上次您答应臣妾改封称号一事,至今未见动静。
臣妾也曾咨询过御史,得知这改封号不过是陛下一句话的事,并非难事。
陛下日理万机,许是一时忘了,还望陛下能早日成全。”
杨康笑眯眯的看着唆鲁禾帖尼说道:“其实归命侯不是挺好的,夫人何必折腾一个名号,听说夫人将归命侯府打理的井井有条,依孤看,归命侯夫人于夫人正合适!”
唆鲁禾帖尼正想邀请杨康入府,在唆鲁禾帖尼正想运作亚扎和温迪戈入宫。
现在后宫妃嫔之中蒙古人虽然多,可是只有华筝和自己有些交情。他们都是拖雷兄弟一系的人,和黄金家族以外的人。
可惜的华筝这个人不争不抢的,自己年华即将老去,到时候几个孩子如何能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