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的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日益稳固,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市场的快速变化和竞争对手的不断崛起,使得公司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方面,公司的传统业务虽然仍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增长已经逐渐放缓。为了保持竞争力,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然而,这意味着要在短期内承担巨大的成本压力,并且面临着创新失败的风险。
另一方面,新兴业务虽然前景广阔,但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培育,短期内难以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而且,新兴业务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更快,需要公司具备更强的研发能力和市场洞察力。
在一次高层战略会议上,大家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销售部门的负责人主张集中资源发展传统业务,认为这是公司的根基,不能轻易放弃。“我们在传统业务上有多年的积累和客户基础,只要加大投入,优化产品,还是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研发部门的主管则坚持要大力推进新兴业务,认为这是未来的趋势,不能错过时机。“新兴业务代表着行业的未来,如果我们现在不投入,以后就会被淘汰。”
李逸坐在会议桌的首位,静静地听着大家的争论,心中充满了矛盾。他深知两个方向都有其合理性,但公司的资源有限,必须做出艰难的抉择。
会后,李逸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查阅了大量的市场数据和行业报告,与业内的专家进行交流,试图找到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公司的一些重要合作伙伴也对公司的发展方向表示关注。其中一家大型供应商表示,如果公司继续在传统业务上投入不足,他们可能会考虑减少供应份额。
“李总,我们需要看到你们在传统业务上的明确规划和投入,否则我们不得不重新评估我们的合作关系。”供应商的态度让李逸倍感压力。
而一家潜在的投资机构则对公司的新兴业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前提是公司能够制定出清晰的发展战略和盈利预测。
“李逸,只要你们能证明新兴业务的潜力和可行性,我们愿意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
李逸感到左右为难。如果选择传统业务,虽然短期内能够保持稳定,但可能会错失未来的发展机会;如果选择新兴业务,虽然符合行业趋势,但风险巨大,一旦失败,公司可能会陷入困境。
在这个关键时刻,李逸决定深入基层,听取员工的意见。他走进车间,与一线工人交流;他与销售人员一起拜访客户,了解市场需求;他还参加了研发团队的头脑风暴会议,感受大家的创新热情。
一位老员工对李逸说:“李总,我在公司干了这么多年,对传统业务有感情,但我也知道时代在变,我们不能固步自封。”
一位年轻的研发人员则充满激情地说:“李总,新兴业务是我们的未来,虽然困难重重,但只要我们敢拼,一定能成功。”
李逸听着大家的话,心中渐渐有了答案。他意识到,不能简单地选择传统业务或新兴业务,而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的发展路径。
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权衡,李逸终于做出了决定。他决定对传统业务进行优化和升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保持一定的投入以满足现有客户的需求;对于新兴业务,他将集中优势资源,加大研发和市场推广力度,争取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
“我们要两条腿走路,既要巩固传统业务的基础,又要在新兴业务上开疆拓土。”李逸在公司全体员工大会上宣布了这个决定。
然而,实施这个决定并非一帆风顺。在传统业务的优化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员工的抵触和流程的调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