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四权分立(1 / 2)

朱元璋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前阵子他刚下旨暂停科举,这会儿就要恢复,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还有就是,如何面对朝臣,驾驭臣属。父皇经过十几年的磨练,深通此道,自然不必说,儿臣望尘莫及。后世子孙更是没有如父皇这般的经历,所以只能依靠制度来保障君权的至高无上,那就是分权制衡。”

“接着说下去。”朱元璋听得越来越有兴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很享受与太子谈话,因为朱标总有一些奇怪但很合理的想法,让他耳目一新。

朱标接着说:“皇帝作为天下之主,自然有权决断天下事,可毕竟精力有限,必然要有人来分担。在京师,就是中书省,御史台,大都督府,在地方就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以及府州县各级衙门。这些人秉承皇帝的意志,管理管家,教化民众。”

朱元璋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朱标的重点在哪里,有些着急,便问:“怎么了?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做的,总不能让咱这个皇上事必躬亲吧。”

“父皇说的是。一级一级的衙门,各司其职,层层负责,绝大多数普通事务都被官员们自行处理了。官员处理事务的权力其实也是皇帝下放给他们,这是现实所必须的,本没什么不好。”

“是啊。”

“官员们都廉洁奉公,照章办事当然万事大吉了天下太平,皇帝尽可高枕无忧。可是,有人的地方就会争斗,争斗的根源在于利益,利益的根源在于人的贪欲。在朝廷,官员们手中的权力,就是获得利益最好的手段。”

“所以,有权在手心怀贪念的人,就会攫取非法利益。利益相关的人,就会形成一个团体,只要他们彼此的利益关联不断,这个团体就牢不可破。这样的一群人,利欲熏心,在不断获取利益的同时,会想方设法获得更大的权力,同时排除异己。长此以往,必然会与至高无上的皇权发生冲突,轻则把持朝政,重则谋朝篡位。”

朱元璋仔细听着朱标的话,心中琢磨。眼下朝廷里的淮西功臣们就是如此,中书省左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不可谓不大。这样的一群人结成党羽,那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虽然朱元璋自信,有他在,淮西集团不敢有所动作,但万一呢!

“接着说啊,该如何应对?”朱元璋急于知道朱标的解决办法。

“其实,历朝历代都在想办法应对这样的问题,最简单的就是将下放的皇权分开。就我朝而言,兵权分给大都督府,治理权分给中书省,监察权分给御史台,这样就形成了互相牵制。可如今制度上是分开了,但人并没有分开。”

朱元璋颔首,他自然很清楚朝廷的情况。大都督府以及中书省的关键位置都是淮西人,御史台有刘基,但是在与淮西的斗争中,刘基也处于下风。将来御史台换了当家人,还敢不敢直面淮西巨党,那还两说呢。

“所以,在兵权方面,亲王就藩领兵,就是在分权,在制衡。在监察权方面,增设六科以及锦衣卫也是在分权。那么,中书省这个庞然大物当然也要分权才行。”

“怎么分?”

“中书省现在的权力,本是分于中书、门下以及尚书分省的,在金元时期才归于一省,形成了一家独大局面。参照唐制,三省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皇权的一种限制,避免皇帝滥用手中的权力。”

“三省变一省,实是皇帝集权的结果。现在恢复三省是不可能的,朝臣们不会同意。对于中书省的分权,儿臣有两策,一轻一重。”朱标滔滔不绝地说了半天,口干舌燥,不由得咽了口唾沫。